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2001,(1)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在所有十景之中,也许要算此景最特别,它是一个湖中之岛,即小瀛洲,所以景的范围很明确。小瀛洲位于外西湖的西南侧,形态很奇特: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其实岛内的陆地很狭小,仅几条堤,形如一个“田”字。三潭印月自有它的历史。早在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疏浚西湖,为了不使湖地之泥再淤积,便在堤外水深处建三座瓶形石塔,此处即名为“三  相似文献   

2.
《园林》2000,(11)
“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这里的景,宋时就很有名了。宋代祝穆有《方舆胜览》,其中说“西湖十景,首平湖秋月,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也。”其实这里早在唐代就为游人所赏识,故那时在此建有供赏景的望湖亭。此亭到明代改建为龙王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为御书楼,即今之茶楼。楼中有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平湖秋月位于孤山路之东南侧,这里沿途有一条游览带,在绿化丛中除了东端的平湖秋月外,往西还  相似文献   

3.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之南,其西南有“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二景,包括“花港观鱼”和“三潭印月”在内,构成西湖的“南五景”,与北五景(包括“苏堤春晓”)遥遥相对。但“北五景”自“断桥残雪”至“双峰插云”,景  相似文献   

4.
沈福煦 《园林》2000,(10):10-11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西湖的东北,这里是白堤的起点。断桥不断,取名而已。但为什么叫“断桥”?这就有几种说法。此名相传唐代就有,其实它本名叫宝祐桥。后来因孤山之路在此而断,故俗称断桥。但还有一说,古时候这里居住段姓人家,原为段家桥,“段”“断”同音,后来误称断桥。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中说:“元时钱惟善竹枝词,有段家桥之名,闻者哂之,以为杜撰,然杨、萨诸诗,往往一称段桥,未可谓无证也,故两存之。”  相似文献   

5.
“西湖十景十谈”(之七)——花港观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此景位于西湖之西南。它的南侧是南湖。东侧是苏堤南宋时,内侍卢允升曾在此筑别墅,凿地引水,搜集奇异鱼类数十种,放养池中,此园即称卢园。《武林旧事》中有记:“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  相似文献   

6.
“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之一。此景位于西湖之南,南山路之南,南屏山慧日峰下。南屏晚钟景观主题在净慈寺,“晚钟”就是寺中的钟声意境。康熙皇帝南巡题西湖十景,认为“晚钟”不如“晨钟”,所以欲将它改名为“南屏晓钟”,他又认为“夜气方清,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但终因历史太久,已为俗见,很难改掉,所以仍叫“南屏晚钟”。  相似文献   

7.
《园林》2001,(2)
“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一。此景位于西湖的西北隅,苏堤北端之西。所谓“蛐院”是后来改称的,最早叫“曲院”,因为宋时这里是官家酿酒的作坊,其中还有一个水池,此池与金沙港连通,池中植荷,故又有“荷风”之称。南宋建都临安后,见此地景观雅致,夏日荷花香气四溢,于是游人络绎,遂成西湖十景之一“(麦曲)院荷风”。南宋亡后,这里的景物衰败,游人稀少,仅是一些文人来此写吊故诗文。  相似文献   

8.
沈福煦 《园林》2000,(12):7-7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顾名思义,苏堤春晓景在苏堤及堤上的六桥。此景在历史上多被排在“十景”之首,可见其意义。苏堤与宋代文人苏东坡有关,所以苏堤又叫苏公堤。堤全长2.8公里,位于西湖之西,也是外西湖与里西湖的分界线。苏堤也是西湖南北景区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在西湖十景之中,有两个景点不甚理想,一是双峰插云,二是雷峰夕照。也许可以说:双峰插云,似有似无;雷峰夕照,失去主体。相比之下,如今之两景少有人问津。双峰插云位于灵隐路洪春桥附近。但此处除了有一个御碑亭,亭内有一块“双峰插云”碑之外,附近没有什么其他令人激动的景观,几乎没有游人在此逗留赏景。那么,这景为什么会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双峰”指的什么?这要从此处的自然景说起。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园林,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很有自己的特色,可是又鲜有系统的分析。本栏目从这一期起,将连续刊登六篇有关上海园林赏析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这组文章的内容为:上海园林总述;松江诸园;嘉定诸园;青浦诸园:市区古园;豫园;市区诸公园赏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图文资料、史实还原、对比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层累角度梳理了西湖十景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西湖十景"不是单纯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体,而是一种随着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不断层累、内涵不断更新的文化景观:从最初的"美的自然"到对于"美的生活"的追求,最后变成具有"美的情感"的景面文心的文化景观,具有了教化、劝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图文资料、史实还原、对比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层累角度梳理了西湖十景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西湖十景”不是单纯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体,而是一种随着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不断层累、内涵不断更新的文化景观:从最初的“美的自然”到对于“美的生活”的追求,最后变成具有“美的情感”的景面文心的文化景观,具有了教化、劝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八景"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极高的地位,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山水文化景观。文章首先介绍了"八景"的文化缘起,并通过分析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十景"的景观特性、景观文化内涵及其影响价值,了解其背后的"八景"山水文化景观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八景"山水文化景观中,运用了精妙的造景艺术手法,并融合了道禅哲学的精髓,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9)
<正>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等作物的主要蛀食性害虫。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被害植株茎秆组织遭到破坏后,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满或植株茎秆折断,造成减产。每年因玉米螟危害可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减产20%-30%。因此防治好玉米螟对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从小户人家到高宅大院乃至皇家宫苑,都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形制——厅堂。自古以来,厅堂这种建筑形制都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有一句俗话  相似文献   

17.
天下西湖究竟有几多?明代《永乐大典》中记载了当时天下的36处西湖使得后世一直流传着“三十六西湖”之说。今人魏嵩山所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西湖”条,共收“西湖”25处。《永乐大典》记载的36处西湖,分属14个省,其中浙江省共有9个名为“西湖”的湖泊,即杭州、温州、宁波、湖州、龙游、严州(在今建德梅城镇)、寿昌(在今建德寿昌镇)、新定(在今淳安)和新城(在今富阳)西湖。但至今除了杭州西湖与严州西湖尚有名气传世外,其余西湖皆很少为人所知了。除了浙江的以外,还有福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潮州、惠州、耒阳、桂林、南昌等地的西…  相似文献   

18.
福州西湖的“古堞斜阳”景点,是由“芳沁园”大门、六角亭和以“古堞斜阳”命名的茶室组成的一组园林建筑(图1、2)。这里回顾一下设计过程中的想法和追求。 (一)尊重当地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构屋蔽体,这是建筑活动的最基本目的。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建筑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多样,功能要求日趋复杂,建造技术手段也不断进展。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古代原始的洞穴草屋、今日之广厅大厦,都是满足人类生存活动所需之蔽体。这种蔽体就是一种环境,即环人之境。人们的建筑活动就是营造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
钟嵘与司空图都是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泰山北斗。钟嵘对诗提出了"滋味说",司空图则提出"韵味说"。钟嵘与司空图的诗歌理论其实有着一脉相承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以"味"论诗。但他们毕竟是相隔了四百多年的文学理论家。他们的思想理论又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异之处。笔者认为区别主要表现在:钟嵘论诗只触及到诗的言语层和形象层,而司空图则进一步深入到诗的意蕴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