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清代丝织品中的西洋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宣萍 《丝绸》2004,(3):46-48
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流行“中国风”,与此同时,欧洲丝绸也开始进入中国,有些纹样出现在中国丝绸织物上,形成一股“西洋风”。西洋风的形成与当时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大密切相关,但与欧洲大规模流行中国风相比,西洋风无论在流行强度和广度上都非常有限,从中反映出来的差异性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袁宣萍 《丝绸》2003,(8):47-49
“中国风”是随着东方贸易的繁荣,大量中国商品输入欧洲后在西方装饰艺术上出现的一种新样式。当时除向中国大量定制外,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丝绸厂也生产过不少“中国风”题材的丝绸织物,成为一时流行。文章简要叙述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魏波  钱有清  周颖 《丝绸》2003,(10):1-3
介绍了第24届国际丝绸协会大会情况,对欧洲丝绸市场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对振兴中国丝绸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宇岳  单国宏 《丝绸》1999,(10):47-49
1 丝绸研究的沿革及现状中国是丝绸的发祥地,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19世纪以前,我国的丝绸业在国际上占有统治地位。19世纪末,随着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机械化作业首先渗入丝绸产业,使丝绸产业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由此形成的经济储存成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经费来源。一战以后,日本继续将丝绸工业作为国家基本工业,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使其在20世纪初便一跃成为世界丝绸强国,大量的研究人才进入与丝绸直接相关的研究领域,构成了全方位的丝绸研究产业,丝绸尤其是蚕桑业的发展从此在理论上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最初认识就是从丝绸开始。早在战国时,西方就称中国为“丝国”,中国的丝绸誉满天下。但在近代,中国的丝绸开始落后于西方,在西方强热文化和发达工业的作用下,欧洲丝绸上升到了领先地位。同时,欧美又是当今世界的时尚中心,先进的时尚文化不断赋予丝绸以新的风貌,因此,丝绸成为世界上层社会的时尚宠儿。  相似文献   

6.
钱同源 《丝绸》1997,(10):50-51
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贸管司的促成下,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和欧洲丝绸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中欧丝绸研讨会,于7月21日至23日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方丝绸贸易界、工业界人士30余人,欧方丝绸贸易界、工业界人士20余人。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丝绸销售状况、中欧丝绸贸易、丝绸产品质量等问题,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广泛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会议代表还参观了桐乡崇德丝厂、华谊丝绸服装厂,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与了解。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感想颇多,记述一二于下。形象丝绸的形象如何,这是双方共同关心…  相似文献   

7.
我国丝绸外贸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焕林  郎彩琴 《丝绸》1999,(2):9-11
1 我国丝绸外贸体制的现状与问题11 体制问题我国丝绸商品,特别是丝类实行统一成交、联合经营的外销模式,即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牵头,成立了香港、欧洲成交中心,实行统一成交,由各丝绸进出口公司包括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具体经营,各丝绸进出口公司向总公司交纳一定数量的成交费。同时,丝类、坯绸实行许可证管理,具体发放由总公司负责,各丝绸进出口公司向总公司交纳许可证管理费。这一外贸体制,具有以下问题:(1)政企不分问题。总公司本身是一家经济实体,具有丝绸商品经营职能,同时又发放丝绸许可证,具有管理职能。在当前…  相似文献   

8.
朱华  范强 《四川丝绸》2004,(1):45-48
丝绸文化、丝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早在黄帝时代,已开始养蚕制丝,汉代开辟了与异域互通有无的,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繁衍出悠久历史、绚丽多彩的丝绸图案和丝绸制作工艺,形成独特的中国丝绸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理1958~1964年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布的1000多只(江、浙、沪)绸缎新品种样本资料,分析总结了20世纪中叶我国基于后加工技术开发的丝绸品种风格,并通过16幅织物样本照片展示出来,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我国丝绸后加工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与丝绸风格开发的依托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赵丰 《丝绸》1995,(10)
中国古代丝绸文物展和中国古代丝绸学术讨论会首次在香港举行。这次盛会汇集了世界各地丝绸史研究专家,从中了解到,对中国古代丝绸的收藏已受到国外收藏家的重视,同时对中国丝绸史的研究近年来也方兴未艾,呈现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