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本文针对沾化凹陷南部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认识不清这一制约勘探的主要问题,对油气成藏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油藏解剖明确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油源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运移起始点,微幅构造脊控制油气平面运移路径,储盖组合影响油气富集程度。最后总结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为它源阶梯式侧向运移浅层成藏。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骅坳陷自来屯地区地层剥蚀严重,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等特点,笔者引入“主运移通道控烃成藏理论”,对油气运移通道、空间分布形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在重构自来屯地区构造模型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构造特征、已探明油藏与主运移通道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油气成藏规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自来屯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剖面图,井结合地震构造图部署滚动勘探井位,达到了增储与建产的双重目的。该技术方法对我国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油气断控一沿梁聚集的理论的指导下,准噶尔盆地发现了许多油气聚集区,但并非断层附近的所有构造都存在油气的聚集,通过对石西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成藏主要与圈闭条件、储层岩性及断层封堵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田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具有含油气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油气复式聚集的特点。影响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等。其中,断层和盖层是控制油气纵向成藏的关键因素;基岩潜山背景下断阶构造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横向成藏的主导因素。而埕北断阶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并形成研究区主导成藏模式一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自石油工业产生以来,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家极为关注的课题,多年来油气成藏理论层出不穷,从背斜成藏理论、多个油气藏理论到流体封存箱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从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理论、断裂控烃理论到相势控油气理论、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从流体势场油气聚集理论到成藏动力学和源盖共控论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各种研究更加深人,学科分的更加细致。并且分别利用地温场和地压场、成藏史、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及其系统、盆地模拟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来研究油气成藏,有关油藏的研究也向综合化、历史化、定量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它的开发将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市场供给的增加,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压力。但是,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的藏成分布复杂、油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弱,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从盆地形成的原因出发,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理论研究集中在沉积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成藏理论,并分别从沉积和移动上阐述了对油气藏成的作用。这两种研究都片面的从单一层次强调了对油气藏成的控制作用,这将影响对油气的资料记录,不利于开采工作的进行。本文从现状出发作了一些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工作探讨,希望能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开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1钱言屯地区油气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 通过对钱官屯地区断层封闭性、砂体展布特征、圈闭特征及主要圈闭演化史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该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控因素,结合前人其它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对于指导该地区及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江家店地区勘探过程的剖析,认识到地质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是影响该区勘探的关键因素。对该区的构造、储层、断层封堵性能等地质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指出了该区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为下步勘探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央隆起带西段的东营租的地层特征分析、构造解剖,结合当前的主流成藏理论,从油源、油气运移、仓储等各个方面分析东营组油藏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地质勘探的深入,异常压力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目标和焦点。本文介绍了引起超压的几种因素,阐述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对前人在异常高压形成机理方面研究的系统分析,认为欠压实、构造挤压和生烃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影响。这对指导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文昌L低阻轻质油田的发现为背景,对其发现过程、油藏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油-岩对比、浅海相储层新类型、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优势方向、新技术等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表明,文昌组浅湖相烃源岩的排油、运油效率高,能够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珠江组一段上部发育浅海滩坝储层新类型;盆倾断裂与区域性优质海相储盖组合构成了油气输导体系;东沙构造运动导致的断裂体系构建了深层油气与上部浅海滩坝储层间的桥梁。论文还提出了"垂向运聚、次生构造-岩性"油气成藏模式,并就勘探得到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Trinity软件这一油气系统分析及风险评估工具,对东海南部四号区块进行了油气成藏动态模拟,分析了东海南部四号区块内三套烃源岩的热史、排烃史、埋藏史等特征,预测了东海南部四号区块始新统瓯江组、古新统月桂峰组、中生界中、下侏罗统福州组三套烃源岩排烃量、聚集量,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以及主要聚集区,并进行油气成藏动态模拟成果的可信度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对于特定的沉积盆地,成藏流体的来源、运移路径、充注过程和充注时间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张斌 《中国科技博览》2013,(37):467-468
对辽河断陷东部凹陷火山岩发育地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控制因素和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并具有较高的滚动勘探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斜坡四周被生油洼陷围绕,生、储、盖条件的合理组合。具有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对比分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邻区烃源岩后发现,其原油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建立了它源垂向运移浅层成藏模式。认为网毯式成藏模式是油气成藏主要模式,古地貌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储层的发育程度,斜坡带地层超覆线和基底岩性控制油气的分布,为整体评价油气资源及明确勘探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据孤北地区沙四上亚段的油源对比、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油气藏特征,将其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外旁生侧储油气成藏组成。孤北区域沙四上亚段存有三类油气成藏模式:源内初期成藏垂向运聚形式、近源中期成藏侧向运聚模式、源外晚期成藏混向运聚模式。不整合面、构造圈闭及断层发展是油气成藏组合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罗正宇  余婷 《硅谷》2015,(1):195+208
本文通过分析轮古中部斜坡地区原油的类型与分布、流体包裹体和储层沥青等特征,以进一步了解轮古油田中部斜坡带油气成藏特征,为下步开发、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1978年笔者在塔里木油气地质调研中首次提出古生代有发育的烃源岩,1984年沙参2井实现了古生代海相油田的首次重大突破。1992年通过多个古生代油气田深入研究建立了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理论。其理论内涵:叠加复合盆地成藏,多时代多层系生油,多期成藏,多时代多类型储盖组合,多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断裂带和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19.
库车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开展油气藏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对于该区油气的下一步勘探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孤东东部断裂带位于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上,已发现的古近系油藏主要为构造油藏,分布在孤东断裂带和孤东南部断裂带附近,但该区构造解释存在地震资料品质差且断裂体系复杂等问题。本文利用三参数小波变换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利用切片、倾角等技术对该区古近系进行了精细构造描述,明确其构造特征,有效的推动该区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