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壳聚糖(CTS)对含羧基的噻唑橙(TO—COOH)进行修饰,制得壳聚糖一噻唑橙荧光染料(TO—COOH—CTS)复合物.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底物用量的调节,确定了合成高接枝率TO—COOH—CTS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叶酸对壳聚糖一噻唑橙复合物进行靶向修饰,制备了壳聚糖一噻唑橙一叶酸化合物(TO—COOH—CTS—Folate),并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对复合物中的TO—COOH进行了定量分析.荧光光谱及细胞标记实验表明,接枝后的TO—COOH—CTS与噻唑橙相比荧光发射波长无明显变化,但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水相、低毒、生物兼容性较好的三元量子点,通过水相合成法制备三元银铟硫(AgInS_2)量子点,并用叶酸(FA)对其进行修饰,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光学性质、化学组成、细胞毒性及荧光成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相AgInS_2量子点的尺寸约为5nm~6nm,经叶酸(FA)修饰后,细胞毒性较低,在乳腺癌细胞中成像时红色荧光更明显,说明通过叶酸的修饰可提高量子点的生物兼容性。因此这类具有较好水溶性和生物兼容性的FA-AgInS_2量子点可直接应用于生物成像研究,为乳腺癌的快速体外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复合的方法,将固定有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多孔SiO_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复合在具有温度响应的智能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中,制备了水凝胶-固定化酶复合物。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DSC差热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pH、温度和给酶量对复合物催化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复合物对葡萄糖氧化的酶催化"开-关效应"。为研制检测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多参数光纤生物传感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形分子是一种广泛用于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研究的合成大分子.由于肿瘤细胞表面具有大量表达的叶酸受体,在树形分子末端接枝上叶酸分子可以增强该化合物的肿瘤靶向性.通过发散法合成了0到4代乙二胺为核的聚酰胺胺树形分子并进行叶酸接枝修饰.利用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所得到的树形分子-叶酸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以吡啶作为催化剂叶酸接枝效果较好,通过与叶酸紫外吸收标准曲线对比计算,零代树形分子-叶酸共轭化合物的平均接枝率约为31%,一代至四代树形分子-叶酸共轭化合物的平均接枝率分别为28%、36%、15%和10%.  相似文献   

5.
以透明质酸钠和7-羟基-4-甲基香豆素为原料,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的透明质酸衍生物.通过模拟人体的生理环境,研究了浓度、pH和温度变化对透明质酸衍生物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质酸衍生物荧光强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随pH变化其荧光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较为稳定,随温度的变化其荧光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为以后探索具有药物载体透明质酸在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及其靶向作用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乳清分离蛋白、热处理乳清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与麦芽糖糊精的混合物和美拉德反应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乳,并考察其乳滴粒径分布及β-胡萝卜素的降解。结果表明:乳清分离蛋白与麦芽糖糊精共价复合后,形成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更小,但复合物加速纳米乳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而热处理乳清分离蛋白能显著抑制纳米乳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其机制可能是蛋白质大分子聚集体的形成对β-胡萝卜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生物自体荧光对活细胞荧光成像的干扰,本文以二氰基吡喃为近红外荧光骨架设计合成了1例酯酶激活的近红外荧光前体药物DCM-CBL。其作用机制如下:酯酶催化探针结构中的酯键水解,使荧光团与抗癌药物分离,伴随着695 nm处的荧光信号逐渐增强,同时实现酯酶检测和抗癌药物的释放监测。光谱实验表明,DCM-CBL在PBS缓冲液(pH 7.4,10 mmol/L,含30%DMSO)中对酯酶的荧光响应良好,并且抗干扰性、p H稳定性优越;细胞成像实验证实DCM-CBL可以在癌细胞中实时监测药物释放,而且还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内质网靶向性(皮尔逊相关系数高达0.98);此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DCM-CBL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选择性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链接或包埋抗癌药物制备高分子纳米或微米药物,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抗癌功效而且能减小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9 苯基 2,4,8,10 四氧螺\[5,5\]十一烷 3 酮与2,2 二甲基二亚甲基合成的羟基化的碳酸酯共聚物P(PTC co DTC)为载体,将肿瘤靶向基团叶酸通过化学反应键连在聚碳酸酯的侧链,从而制备肿瘤靶向性高分子载体,并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 可见光谱等结构表征.再将靶向高分子载体与5 氟尿嘧啶复合,采用高压电场喷雾法与透析法分别制得两种肿瘤靶向聚碳酸酯纳米抗癌药物,并初步研究了纳米抗癌药物的体外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酯纳米药物具有较好的药物释放性能,且高压电场喷雾法制备的纳米药物比透析法制备的纳米药物释放药物速率快.  相似文献   

9.
纳米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Fe3O4磁性纳米颗粒具有无毒性、高载药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等特点,成为药物运输系统中常用的药物载体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药物在Fe3O4纳米颗粒上的搭载方式和性质,以及在细胞内的定位靶向和动态运输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某些有机分子可进入高岭石层间形成有机插层复合物,基于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物的功能性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应用矿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物与纳米高岭石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物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插层机理、表征、研究方法以及基于高岭石有机插层作用的纳米高岭石制备,同时对此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