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MALDI-TOF质谱分析、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API试剂条方法,对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中指定使用的培养基质控菌株CMCC(B) 40001进行多相复核鉴定,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CMCC(B) 40001为支气管炎鲍特氏菌,与GB 4789.28-2013收录的名称粪产碱杆菌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1):222-224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等7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羧基甲苯(BHT)》(GB 1900-2010)第1号修改单。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代替GB/T 4789.7-2008)GB 4789.26-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代替GB/T 4789.26-2003)GB 4789.28-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代替GB/T 4789.28-2003)GB 4789.31-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代替GB/T 4789.31-2003)  相似文献   

3.
评估GB 478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中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的质量。选取国内三家(标记为A、B、C)和国外一家(标记为D)培养基生产商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和相应添加剂,使用目标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FSCC225016)和非目标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依据GB4789.2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中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定性测试方法进行质量评估。同时不加添加剂进行试验。国内A、B和C三家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目标菌浊度值均为0,非目标菌浊度值为0;未加试剂的培养基目标菌浊度值均为0,非目标菌浊度值为0。国外D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目标菌浊度值为2,非目标菌浊度值为0;未加试剂的培养基目标菌浊度值为2,非目标菌浊度值为1。国内A、B、C三家的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质量评估证明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不加添加剂)基础成分的问题;国产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食品检测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xylose lysine deoxycholate agar, XLD)培养基标准物质。方法 将XLD培养基各成分按比例称量、球磨后分装制成标准物质。倾注平板后观察培养基形态, 和检测pH值。根据GB 4789.2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中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的测试项目, 检验XLD培养基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同时以40 ℃模拟极限运输条件检验XLD培养基标准物质的短期稳定性, 以室温条件放置1、2、5、8、12个月, 检验该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并由3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结果 制备的XLD培养基标准物质倾注平板后为红色半透明凝胶状固体, pH值为7.45±0.02。均匀性和短期稳定性良好, 长期稳定性在1年以上, 协作定值结果符合GB4789.28-2013的质控评定标准。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XLD培养基标准物质均匀性与稳定性都达到标准物质的技术指标要求, 可以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质量控制、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含中药成分的保健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所采用的菌落计数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合理性。方法根据GB16740-2014《保健食品》中的微生物限量要求,结合《中国药典》附录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固态茶类和液态口服液类10批次含中药成分的保健食品进行了抑菌性筛查及消除的方法学验证。结果对菌落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筛查出3批供试品存在抑菌性:供试品对菌落计数的抑菌性通过培养基稀释法不能完全消除,但可通过中和法消除;对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筛查出4批供试品存在抑菌性,供试品对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通过培养基稀释法和中和法等均未能消除。结论建议采用含中和剂的琼脂培养基进行计数,并在试验中增加阳性对照菌株进行监控,含中药成分保健食品的检验方法应参照《中国药典》进行方法学验证。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根据《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以下简称GB 4789.28-2013)的检测要求,从我国菌种库中筛选出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可等效于GB 4789.28-2013中的标准菌株(ATCC14028),用于评价培养基的质量。该研究联合15家验证机构用7株不同分离源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依据GB 4789.28-2013的检验方法验证不同品牌的培养基,将生长率、选择性与ATCC41028一致性最高的菌株选为标准的等效质控菌株。为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各实验均采用同品牌同批次的培养基进行验证,每株菌株均由至少5家单位进行验证。综合生长率与选择性的结果,ATCC41028在各品牌培养基上均可良好生长,CMCC(B)50976与ATCC41028结果的一致性最高,而CMCC(B)50976最难进行培养或分离。同时,结果显示,不同品牌、不同人员、不同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培养基验证结果均有差异。工作组从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筛选出CMCC(B)50976作为GB 4789.28的质控菌株,可等效于国外的标准菌株(ATCC14028),新菌株更具有代表性,且减少了国外菌株运输过程中的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7.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的制修订对进一步规范食品微生物检验、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研究探讨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新旧标准的差异、培养基及试剂的质量、质控菌株的保藏及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实验室检验人员微生物检测能力和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实验室参加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组织的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2项检验能力验证。按照盲样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后,依据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和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样品17-P842鉴定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样品18-E886鉴定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能力验证结果满意,为今后实验室检测实际样品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筛选沙门氏菌检验用培养基的质控菌株,为GB 4789.28—2013标准的修订和企业培养基的质控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GB 4789.28中规定的菌株及从食品中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分别为纽波特沙门氏菌、婴儿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布里丹沙门氏菌、科特布斯沙门氏菌、亚利桑那肠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阿贡纳沙门氏菌和鸭沙门氏菌,通过定量和半定量方法测试10种不同品牌的RV肉汤、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和亚硫酸铋琼脂、HE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分离培养基的生长率和选择性的差异,以评价市场现有培养基的质量差异及GB 4789.28—2013中所用的质控菌株是否能满足沙门氏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显示用同一株菌进行检测时,不同品牌的培养基的生长率和选择性存在差异,且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和亚利桑那肠沙门氏菌(Salmonella arizona)对培养基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结论 建议培养基生产企业及微生物实验室在培养基检验过程中,使用从食品中分离出的,对培养基质量要求高的质控菌株,同时质控方法应予以高度规范化,以保障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将药品微生物限度验证方法用于保健品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中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验证.结果 菌落计数项目检查,试验菌回收率:维生素E胶囊上述各方法均达到70%以上;芦荟胶囊培养基稀释法达到70%;大蒜素薄膜过滤法达到70%.控制菌项目检查:检出阳性对照菌,未检出阴性对照菌.结论 根据样品的抑菌性,通过方法学验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将药品微生物限度验证方法用于保健品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中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验证。结果菌落计数项目检查,试验菌回收率:维生素E胶囊上述各方法均达到70%以上;芦荟胶囊培养基稀释法达到70%;大蒜素薄膜过滤法达到70%。控制菌项目检查:检出阳性对照菌,未检出阴性对照菌。结论根据样品的抑菌性,通过方法学验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合加味逍遥丸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及控制菌检查方法,对主要污染菌进行结果分析。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15家24批次的产品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用建立的方法对15家24批次的加味逍遥丸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鉴定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结果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适用性中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为0.5~2.0,在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中,大肠埃希菌检查适用性组可检出大肠埃希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适用性组可检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检查适用性组可检出沙门菌。样品主要污染的微生物是葡萄球菌和其他根系微生物。结论建立加味逍遥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可用常规法进行检验,直接接种方法可用于控制菌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市售豆腐、豆腐皮进行抽样检测。方法 GB 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进行检验。结果从豆腐、豆腐皮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5组豆腐豆腐皮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组检出率14.3%。结论豆腐、豆腐皮检出该菌在阜阳市尚属首次,在2013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即食豆类制品非发酵豆制品中尚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限量要求,应加强市售非发酵豆制品卫生监督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盐酸特比萘芬有关物质检测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检验图谱并查阅国外药典。结果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盐酸特比萘芬有关物质检测系统适用性的规定存在问题,有待完善。结论建议修改盐酸特比萘芬有关物质检测系统适用性中的主峰保留时间及杂质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即用型缓冲蛋白胨水、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使用即用型培养基和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对已完成生化确认的10株沙门氏菌、5株阪崎肠杆菌、15株副溶血性弧菌、15株肠杆菌科细菌共45株目标菌及5株干扰菌进行检测,确定菌株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平行培养0、6和24 h后对比即用型培养基增菌效果与新鲜配制的培养基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使用即用型培养基与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对全部目标菌与干扰菌的6 h、24 h细菌生长的检验结果未见显著差异(全部单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均为P0.05)。结论被测试目标菌及干扰菌在即用型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可满足GB 4789.28-2013对非选择性及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市售药食两用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6、1107要求,进行沙门菌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符合性检验;按同类食品的检验要求,增加需氧菌总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项指标对样品处理前后分别进行质量考察和研究。结果 27批样品中,11.1%不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增加检查项目的12批样品处理前后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变化。结论药食两用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较严重,污染程度与包装、销售渠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5种维药蜜膏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附录通则》1105、1106对5种维药蜜膏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并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通过比较回收比值确定合适的检查方法。结果需氧菌总数及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采用1:10供试液按平皿法测定,回收比值为0.5~2.0,说明5种维药蜜膏无抑菌作用。结论 5种维药制剂及酵母菌总数计数的方法适用性可采用1:10供试液按平皿法进行测定,此方法符合药典要求且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丙泊酚原料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添加聚山梨酯80作为乳化剂,采用薄膜过滤法验证。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验证实验的基本要求。结论该方法能作为丙泊酚原料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实验室日常检验提供可靠有效的培养基储存方案,助力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高质量发展。方法:选取3种食品微生物检验常用培养基,采用脉动真空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对储存期内各个时间点培养基的pH值、无菌性、适用性试验进行考察,以确定每种常用培养基的储存期限。结果:培养基的pH值、无菌性、质控指标在35 d内均符合规定。结论:将储存期限限定在35 d,验证试验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可以确保培养基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具有较高选择性的培养基,分离与鉴定进口肉类中恶臭假单胞菌。方法参照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验》、SN/T2099-2008《进出口食品中绿脓杆菌检测方法》,根据VITEK2显示的结果做生化鉴定。结果在选择性较高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与沙门氏菌极为相似,VITEK2显示结果为恶臭假单胞菌,后经生化鉴定,结果与VITEK2一致,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难以区分假单胞菌,但是亚硫酸铋琼脂(bismuth agar,BS)却可以明显区分,所以在日常检测过程中建议不要省去BS平板,在配制BS平板时需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以保证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