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H酸生产现状,分析了H酸旧生产工艺的缺点,提出了新的工艺。通过新旧工艺的对比,认为双胺法是一条生产H酸的清洁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生产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及双酸法等。随着淀粉糖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已有多家引进酶法生产工艺,但多数厂家仍以酸法工艺生产结晶葡萄糖。酸法工艺生产葡萄糖,由于其葡萄糖值或还原糖值(DE值)及收率低于酶法工艺,所以在国外已被多数厂家所淘汰。在我国一方面由于资金所限,另一方面由于酸法工艺较成熟且质量稳定,所以至今仍未淘汰。牡丹江制药厂的葡萄糖车间于1984年投产,采用酸法二次结晶工艺生产注射用萄萄糖,后于1987年经技术改造后变为酸法一次结晶工艺,虽然产品质量达到中华药典(1985年版)标准,尚存在久放…  相似文献   

3.
溴胺酸及其在酸性染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新玮  杨薇 《上海染料》2004,32(4):20-30
该文简单介绍了国产溴胺酸的生产工艺及用其合成的主要的酸性染料品种和牢度性能.文章指出国内生产溴胺酸的厂家很多,但能形成规模生产的厂家很少,因此要进行溴胺酸生产应注意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三废.  相似文献   

4.
气体脱硫装置采用醇胺法工艺吸收干气及液化气中的H2S,但溶剂胺除了吸收H2S和CO2外,也能和系统中其他非挥发性酸(如甲酸、乙酸等)反应生成热稳盐。当胺液中的热稳盐含量较高时,会导致气体脱后H2S含量超标、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气体脱硫装置使用了HT-825A胺液净化再生设备后,胺液中的HSS体积分数从7.42%降至0.88%,胺液性能改善,净化气体H2S含量下降,设备的腐蚀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苯肽胺酸三种合成工艺路线之羧酸法、酸酐法和羧酸酯法进行研究,最终选取对羧酸酯法开展进一步研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目标产物收率和产品中苯肽胺酸含量的影响,重点对氨解反应催化剂及其用量、催化剂与物料摩尔比、氨解反应温度和时间、水解反应时间和用水量等因素对苯肽胺酸合成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对添加增效剂对苯肽胺酸合成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到苯肽胺酸优选合成工艺条件为:氨解反应催化剂甲醇钠与苯胺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摩尔比为1∶10∶10,氨解反应温度为150~160℃,氨解反应时间为2.0~2.5 h,水解反应时间为2.5~3.0 h,水解反应用水量与原料的摩尔比为(20~25)∶1。在优选工艺条件下,羧酸酯法合成苯肽胺酸工艺路线得到的产品收率在84%以上,产品纯度(产品中苯肽胺酸含量)在94%以上,产品折百收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钛白粉全球主要生产商和市场概况、原料加工工艺技术和现有的硫酸法、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也介绍了最新工艺中钛原料富集的替代金红石工艺(REPTILE)和钛铁矿焙烧磁选分离酸回收工艺(ERMS SR),以及盐酸法的(Altair)生产工艺和碱融法的绿色生产工艺等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硝基苯生产工艺评述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工业上使用的混酸硝化法、绝热硝化法等硝基苯生产工艺进行了评述。综述了采用固体酸催化剂取代硫酸用于制备硝基苯的研究进展 ,指出以固体酸催化苯的气相硝化工艺是未来硝基苯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络合萃取法处理高浓度H酸废水,考察了萃取体系、萃取时间、萃取级数、萃取剂体积分数、相比(A/O)、油碱比对COD的去除效果的影响。最佳体系为:三辛胺为络合剂,煤油为稀释剂,正辛醇为助溶剂。以三辛胺/煤油/正辛醇体系进行萃取实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V(三辛胺)/V(煤油)=1/4,相比(A/O)=5/1,pH=2.3,萃取时间为30 min;当H酸初始COD为35 000 mg/L时,经两级错流萃取后COD去除率可达到83.4%。采用12.5%的Na OH溶液对萃取相进行反萃取,可回收并循环利用萃取剂。实验结果表明:络合萃取工艺处理H酸生产废水效果显著,达到了预处理的目的,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双酶法”玉米直接生产标准淀粉糖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准淀粉糖浆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一致传统的酸法工艺,采用先进,合理的“双酶法”生产工艺,直接以玉米为原料,省却了精制淀粉工艺,从而使糖浆的设备投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排出的w(H2SO4)20%硫酸和硫酸亚铁,提出一种以焙烧硫酸亚铁、硫磺和硫铁矿生产硫酸的新工艺.重点介绍了焙烧硫酸亚铁制酸的工艺特点、工程难点及主要设备.焙烧硫酸亚铁制酸装置的成功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的废渣及副产物问题,使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装置大型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郝明寅 《河北化工》2014,(9):142-143,14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带动了变频控制技术的发展脚步。变频控制技术因其便捷、高效和安全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各个行业的认可和广泛应用。煤矿的开采是一个耗能巨大的过程,电耗在整个能量消耗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能源浪费。在煤矿开采业中引进变频控制技术对整个行业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节能省电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英淑 《化工科技》2001,9(3):64-69
介绍了H-酸生产现状、主要工艺步骤的技术改进、以H-酸为原料生产的主要染料品种近期对H-酸的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刘琦锋 《广东化工》2014,(17):94-95
油气集输过程自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消耗占开采成本中的较大部分,节能降耗工作历年来一直是油田开采生产过程中重要工作。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节能技术发展需求迫切,文章就油气集输系统能耗现状、能耗原因及节能措施进行探讨,并简单介绍近几年来节能降耗技术的情况,为集输系统的节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氮肥行业节能减排实施目标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铭 《化肥工业》2009,36(2):15-19
氮肥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面对当前国家不断加大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氮肥行业通过采用经过实践验证的先进适用、运行可靠、经济合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推广应用,使氮肥生产的吨氧煤耗、电耗、水耗都较前些年有所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大幅度提高氨产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从整体上提高了氮肥企业的生产水平,推动氮肥行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和谐发展道路。通过对国内氮肥行业近期开展的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和回顾,介绍了国内节能减排概况、氮肥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重点创新技术的应用及几个先进的节能减排化肥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电石法PVC清洁生产中的节能降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电石法PVC生产中利用新技术与新工艺改造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情况。由于立足国内技术,搞好工艺优化,强化废弃物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焦化过程煤调湿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荣成  许光文 《化工进展》2012,(Z1):149-153
焦化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也是节能减排降耗重点行业。通过改进焦化工艺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焦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焦煤在装炉前进行调湿预处理是工艺相对简单而节能减排效果又显著的技术方法。本文介绍了煤调湿技术用于炼焦过程节能减排、增产降耗的作用效果及原理,重点综述了煤调湿技术发展历程与不同类型调湿技术特点,展望了煤调湿技术发展方向和在我国焦化行业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朱世明 《煤化工》2021,49(1):50-55
煤气化技术对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某40万t/a煤制乙二醇项目为例,选取有代表性的某干煤粉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和某水煤浆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在原料煤可同时适用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料制备、原料输送、气化和灰水处理、变换等主要工艺单元的对比,分析了两种技术在能量消耗和利用、操作安全稳定、环保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原料制备和输送环节能耗较低、操作安全环保,虽然气化工段煤耗、氧耗较高,但是可通过回收高温粗煤气的显热副产大量高压饱和蒸汽,能量利用率高,气化过程不需要加入蒸汽。综合对比,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成本低于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用石膏特别是工业副产石膏生产硫酸与水泥在各工序的能耗。重点对烘干、分解、煅烧中的能耗进行了分析,剖析了能耗和SO2浓度与投资的关系,提出降低能耗和投资的途径,指出该技术在推广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煤为主的甲醇生产路线。传统煤制甲醇过程主要存在过程能量效率低、CO2捕集能耗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化学链空分联合化学链制氢的煤制甲醇新过程,以降低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及提高能源效率。化学链空分技术的集成可以替代传统煤制甲醇过程的空气分离单元,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化学链制氢技术的集成,一方面可以替代水煤气变换装置,并且可以极大程度降低二氧化碳捕集能耗;另一方面,化学链制氢技术还可生产用于调整合成气氢与碳比的氢。本文对新过程的核心单元进行了参数优化以及全流程的模拟,基于模拟对新过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过程与传统的煤制甲醇过程相比,空分和二氧化碳捕集能耗分别降低了41%和89%。同时,新过程的能量效率提高了18%,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