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A66/SiO_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利用DSC分析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测试了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探讨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存在关系.结果表明:当SiO_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8%时,可以均匀地分散在PA66基体中,SiO_2纳米颗粒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改善了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PES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醚砜(PES)/热膨胀石墨(EG)导电纳米复合材料(PES/EG),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密度测试、吸水率测试以及拉伸试验分别对PES/EG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结晶性能、密度、吸水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当EG的质量分数为6%时,PES/EG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热性能测试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EG使基体PES的T-5%提高了4.8 oC。TEM和SEM分析表明,EG的表面处理改善了与基体PES的界面相互作用,EG经熔融插层后以10~30 nm的薄片均匀分散于PES基体中。电性能测试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EG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其导电逾渗阀值小于2%。综合考虑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性能,添加的EG的质量分数应低于6%。  相似文献   

3.
将膨胀石墨(EDG)经酸化与超声波处理制备纳米石墨微片(GN),采用溶胶-凝胶法在GN悬浮液中制备氧化镍(NiO)负载纳米微片(NiO/GN),用溶液法将NiO/GN加入聚乙烯(PE)中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为表征手段研究了GN和NiO/GN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热重分析(TG)评价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酸化和超声波处理所制备的GN仍具有良好的片层结构,片层厚度大幅度降低,经负载后NiO均匀分散在纳米微片上,与PE相比,纳米石墨微片的加入提高了PE/GN的热稳定性,而PE/NiO/GN的热稳定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精馏环氧作为树脂基体,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纳米SiO_2/环氧树脂浸渍漆,经高温固化后得到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通过击穿电压测试仪、数字高阻计和介损及介电常数测量系统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纳米SiO_2的掺杂量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分布均匀,大多数颗粒直径分布在60 nm左右;加入SiO_2纳米粒子至8%后复合材料击穿场强可达23.46 k V/mm,比未掺杂的复合材料提高了5.4%;对体积电阻率的影响不大;当纳米质量分数小于20%时,工频下的介电常数(ε)在常温下变化不大,在155℃下,当质量分数大于15%以后才随掺杂量有明显变化;工频下的介质损耗(tanδ)在常温下几乎不变,在155℃下随掺杂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微乳化-热液法制备硅/铝氧化物纳米分散液,并制备了一系列掺杂层与中间层厚度比不同的纳米掺杂三层复合聚酰亚胺(PI)薄膜.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薄膜的透射电镜(TEM)测试和电导电流测试.TEM测试结果可以直接观察到纳米粒子在有机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可得到三层复合薄膜的复合结构,掺杂层和中间层的尺寸比例符合实验要求.复合薄膜的电导电流在同一电场强度下随着掺杂层厚度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而电老化阈值随着掺杂层厚度比例增大向低场强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
纳米TiO2对聚丙烯抗紫外老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莱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纳米TiO2分散基体,采用母料法制备PP/PP-g-MAH/nano-TiO2纳米复合材料.DSC,TEM,力学性能测试、断面形貌观察、PP球晶形态分析、紫外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等结果表明:纳米TiO2能使聚丙烯的抗紫外老化性能显著提高,而对其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纳米TiO2在聚丙烯中分散越均匀、粒径越小,越有利于提高聚丙烯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氮化硼纳米片(BNNSs)是一种拥有优良导热、力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应用价值,其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六方氮化硼(h-BN)为原料,利用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ESS)对氮化硼进行剥离,制备出氮化硼纳米片。同时,通过嵌入高分子基体法防止其重新聚集,将氮化硼纳米片分散入高分子基体中,得到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氮化硼/高分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在导电玻璃( FTO) 基体上制得钨酸铋垂直纳米片( Bi2WO6 /FTO) 后,再分别采用 热还原法和光沉积法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和铂颗粒,制备得到rGO-Bi2WO6 /FTO,Pt- Bi2WO6 /FTO 和Pt@ rGO-Bi2WO6 /FTO 等复合材料. 通过测试这些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 UV-vis) 漫反射光谱,发现引入rGO 层和负载铂纳米颗粒,都明显拓展复合材料的太阳光吸收范围. 光电催 化甲醇氧化的测试结果表明: Pt@ rGO-Bi2WO6 /FTO 电极具有比Pt-Bi2WO6 /FTO 电极更强的光电 催化活性和更优的抗CO 中毒性. 这是因为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提高了复合材料电极的导电性; 同时可以作为铂纳米颗粒的支撑材料,为甲醇分子在电极表面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乳化-热液法制备纳米分散液,制备了掺杂层与中间纯聚酰亚胺(PI)层厚度比不同的三层复合薄膜.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通过透射电镜(TEM)、击穿场强和耐电晕测试分别对三层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纳米掺杂层厚度比例的变化与介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TE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有机基体中的分散均匀;介电强度测试和耐电晕测试表明随掺杂层厚度比例的增加,击穿场强逐渐下降,耐电晕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镁、铝、镧为阳离子通过共沉淀法构筑Mg-Al-La水滑石,并与剥离后的MoS_2纳米片经过静电自组装得到LRHs/MoS_2杂化材料,再经由阴离子交换法将Mo_7O_(24)~(6-)插层至杂化材料得到稀土基Mo_7O_(24)~(6-)-LRHs/MoS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以及FITR等表征发现LRHs/MoS_2杂化材料以及稀土基Mo_7O_(24)~(6-)-LRHs/MoS_2复合材料被成功制备。极限氧指数以及UL-94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有效提升了TPU极限氧指数,且没有熔融滴落,大部分阻燃等级达到V-0级。锥形量热结果显示TPU4阻燃效果最好,热释放速率峰值降至(380±17) kW m~(-2),总热释放最低为(70.1±0.8) MJ m~(-2);另外烟释放总量也大幅度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复合材料对TPU起到了很好的阻燃抑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文安斜坡内带深层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研究识别隐蔽油藏.通过兴隆1井地层重新划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应用,将该区沙三、沙四段地层之间重新确定为不整合接触.在三级层序地层框架建立的基础上,刻画各体系域砂体展布特征,构建了坡折带控制沙四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通过钻井实践,首次在霸县凹陷发现沙四下段含油层系及新的烃源岩层,实现了深层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3.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主要借助螺线特性,对一类含间隙分布时滞的种群增长模型特征方程λ+c=d(1+λT)  相似文献   

15.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6.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独立学院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学风的种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并由此探讨了建设优良学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圆锥面截交线为椭圆时的投影方程,分析了截交线的投影形状,为准确作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用解析法分析了圆锥面与圆柱面正交时相贯线的投影形状、特殊点位置及其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黄蘑多糖(Polysaccharide of Huangmo,简称HM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黄蘑多糖除蛋白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定热水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多糖产率达21.32%;使用三氯乙酸法去除多糖的蛋白,当m(黄蘑粗多糖)∶m(三氯乙酸)=1∶6时,多糖质量分数达到83.7%。  相似文献   

20.
"通信原理"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信息与通信学院精品课程"通信原理"实施了一系列教改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与内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环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以科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