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平顶山市某矿生活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好氧-厌氧耦合废水处理技术”处理该生活污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对COD、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88%、85.5%和80.08%.该工程运行两年来,出水水质稳定,各项指标均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工企业在生产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甲苯、石油醚和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等恶臭气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周边环境。以有机化工企业的车间废气和污水站恶臭气体处理为例,借助源头减排的总体思想,本着低风量、高效率收集的原则,针对加氢流程车间产生的四氢呋喃、甲苯、石油醚、二氯乙烷等VOCs以及污水站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非甲烷总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硫化氢等VOCs和恶臭气体,采用"碱洗+光氧催化氧化+碱洗+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氧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非甲烷总烃和苯的排放浓度分别为9.32 mg/m~3、未检出,甲苯与二甲苯合计排放浓度0.294 mg/m~3,臭气浓度1 280(无量纲),硫化氢排放速率0.007 32 kg/h,远低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 13/2322—201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排放限值,均能做到达标排放。该处理系统被实践证明在运行上稳定可靠,在技术上成熟可行。  相似文献   

3.
以苏南某工业集中区及其周边村庄排放的生活污水为对象,采用"砖砌地埋式A/O"结合"河道生物强化"技术,污水经二级串联厌氧、五级串联好氧生化处理,尾水进入河浜进行原位河道生物强化,出水COD、NH3-N、TP、SS等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该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对于工业集中区生活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赵固二矿矿井涌水量大和采煤废水悬浮物高的特点,分析了矿井排水和地面采煤废水处理系统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矿井污水全自动净化处理设备并制造了样机,在赵固二矿进行了采煤废水净化处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将黑色浑浊的采煤废水直接过滤净化成无色透明的清水。清水中悬浮物含量满足我国《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该设备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好,处理后的过滤水可以直接作为井下生产和地面工业用水。选用数台合理处理能力的设备并联运行,可以替代现有的地面矿井污水沉淀池,该设备在我国煤矿矿井污水净化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云南省富宁县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各构筑物和主要设备的参数。该工艺采用循环式S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能耗省、脱N除P的特点,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的B标准。  相似文献   

6.
屠宰废水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废水,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且含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和毛发、动物内脏等杂物。本文介绍了采用气浮-水解酸化-CASS-BAF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实例,该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运行方式灵活。当进水CODCr为12001800mg/L时,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反应器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A/O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对学校内生活小区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NH3-N、TP分别为16mg/L、8.7 mg/L、1.78 mg/L,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6%、83%、62%,出水水质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B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高浓度难降解的合成革废水采用Fenton-UASB-A/O-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强化预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了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运行结果表明此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规定的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某乳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改造中采用UASB-两级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规模为1 500 m~3·d~(-1)。工艺运行效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标,BOD5、COD_(cr)、SS、氨氮值等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A/O/A/O段采用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减少了工艺产泥量,降低了企业运营费用。同时,污泥通过生物消化技术,沼气通过分离器技术后,可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混凝-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生产性实验研究.该组合工艺处理废水效果好,运行稳定,投资少,可使出水稳定达到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混凝—微电解—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混凝-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生产性实验研究。该组合工艺处理废水效果好,运行稳定,投资少,可使出水稳定达到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肉鸡屠宰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工程采用混凝-水解酸化-移动生物膜法对该废水进行治理。废水处理后各项污染指标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一级标准。该工艺简单,对其他废水的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污水厂满负荷运行、TP和TN偶尔超标、出水无法满足一级A标准等问题,在二级生物处理后增加反硝化深床滤池三级处理工艺,提高COD、TN、TP等去除率。提标改造后,反硝化深床滤池脱氮除磷效果显著,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4.
吸收普通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宣纸生产废水特点,经过试验,采用絮凝沉淀-气浮-SBR组合工艺处理宣纸生产废水。工程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能确保出水水质达到《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的要求,是适合宣纸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处理小区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接触氧化 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区污水的试验研究。组合工艺的试验运行分两个阶段:前阶段生物接触氧化池连续运行,后阶段生物接触氧化池间歇运行。试验结果表明,间歇运行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与人工湿地组合,其运行效果优与连续运行的工艺组合。组合工艺的最佳运行工况为曝气强度为4.0 m3/(m2.h),进水0.25 h,曝气2 h,沉淀1 h,排水0.25 h,此时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经过消毒后可以回用。同时针对不同浓度的小区污水,还可以通过调整组合工艺的运行方式以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解酸化—两段投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集控区印染废水。工程实际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处理水质的CODCr、BOD5、色度、SS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化学镀镍工艺及废水的特点,在设计上主要应考虑工艺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根据化学镀液中添加的各种络合剂及其助剂对废水处理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化学氧化、沉淀以及添加重金属捕捉剂联合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方法,出水水质稳定。氨氮、磷酸盐纳管浓度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总镍含量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他污染物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将缺氧/好氧(A/O)工艺与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组合成为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并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对该工艺的最佳工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 Time,HRT)为30 h,曝气量在0.56~0.8 m3/h(DO在3.0~5.0 mg/L)之间,pH为8.0左右,水温控制为25℃左右的工艺运行条件是比较高效的.在此工艺条件下,用该装置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水质优异,优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某小区食品加工厂废水(400 m3/d)成分复杂,所含油污、有机物、磷、氨氮、悬浮物均比一般生活污水高,采用好氧/厌氧/MBR膜过滤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工程投资155.91万元,运行费用0.70元/m3,工程实现一次验收达标。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化工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化工生产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污染物质复杂,处理困难,组合工艺方法对其处理后,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