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并掌握回潮工序对再造烟叶质量特性的影响,研究真空回潮不同强度对5种造纸法再造烟叶化学成分、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回潮后,再造烟叶常规化学指标无明显变化,致香成分均有显著性减少;真空回潮后,再造烟叶香气质、杂气和烟气细腻程度明显改善,但香气量有较大减少、刺激性和灼烧感有较大增加,且在高强度加工条件下,感官质量变差的指标数量增多。卷烟生产中宜采用中等加工强度真空回潮工序处理再造烟叶。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适宜的造纸法再造烟叶外形尺寸,制备了3种不同外形尺寸的烟草薄片,分析其保润性能、吸湿性能和切丝性能,并对其在制丝线上的加工性能进行研究,然后将所得烟丝应用于卷烟产品进行感官品质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3种烟草薄片的保润性能和吸湿性能无显著性差异,小尺寸烟草薄片吸收水分和散失水分的速率略快;掺配小尺寸烟草薄片切丝后的...  相似文献   

3.
再造烟叶是利用废弃的烟梗、烟叶碎片、烟末等烟草原料,经浸提、浓缩、分离、打浆、磨浆、抄造、烘干、分切等过程,制成性能优良的天然烟叶再造烟叶,用于卷烟填充物,回用于卷烟生产;再造烟叶有稠浆法、辊压法和造纸法三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明析不同档次再造烟叶的质量特性,对国内14个不同档次的再造烟叶样品进行纤维形态、常规物理指标、常规化学指标、挥发性致香成分和内在感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再造烟叶档次的提升,对削弱再造烟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等物理性质的扭结纤维比例均值升高,对提高纤维留着、浆料滤水性能的细小纤维占比均值降低。(2)中高档再造烟叶热水可溶物含量低于低档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1%,低中档造纸法再造烟叶灰分含量均值高于高档再造烟叶产品1%。(3)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值随再造烟叶档次的提升而逐渐提升,低档再造烟叶总植物碱含量稍高于中高档再造烟叶为1.26%。(4)随着再造烟叶档次的提升,对烟香贡献较大的酮类、醛类、酯类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均值下降,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香气量、香气质、舒适性和浓度提升,木质杂气和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萃取工艺是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影响其产率、品质以及生产成本最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国内造纸法再造烟叶萃取工艺研究成果及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造纸法再造烟叶萃取工艺应用研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生产过程中,基片的纵向定量是最难控制的对象之一,同时它也是影响再造烟叶质量最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影响造纸法再造烟叶纵向基片定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介绍,特别对影响纵向定量的要因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辊压法和稠浆法薄片相比,造纸法再造烟叶具有填充性能好、焦油释放量低等优点。文章回顾了近5年来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研究成果,并从加工工艺、致香成分、功能性、降焦减害以及生化处理等方面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与国外再造烟叶的产品品质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国内再造烟叶的产品质量及与国外同类产品间存在的差距,最后对国内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造纸法再造烟叶与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分析了9个不同产区、等级烟叶样品和国内5个不同企业的8个规格造纸法再造烟叶样品的拉力、剪切力、摩擦系数,比较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和烟叶物理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造纸法再造烟叶纵向剪切力、拉力明显大于其横向剪切力、拉力,造纸法再造烟叶静态摩擦系数大于其动态摩擦系数;②造纸法再造烟叶剪切力、拉力明显大于烟叶剪切力、拉力,造纸法再造烟叶摩擦系数明显小于烟叶摩擦系数;③造纸法再造烟叶剪切力、拉力、摩擦系数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其真密度、截面纤维形态、表面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其烟叶品质大幅度改善,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减少。本文就造纸法再造烟叶工艺近几年的发展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进行了简单综述,最后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特定真菌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调节造纸法再造烟叶中化学成分之间的组成关系,提高再造烟叶的品质,利用特定的C2真菌微生物对原料萃取浓缩液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浓缩液及再造烟叶中的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C2真菌处理能明显降低萃取浓缩液中总糖、还原糖的含量,使得再造烟叶中糖/碱、糖/氮趋于更合理,再造烟叶经感官评吸测试表明,C2真菌处理后明显改善了再造烟叶卷烟香气质量,减少了卷烟的杂气和刺激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壳聚糖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壳聚糖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提高了再造烟叶片基的强度,使外加纤维的用量由10%降低到5%,并提高了造纸法再造烟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在不同丝长及片型条件下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填充值以及加入到卷烟叶组丝中对卷烟叶组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造烟叶丝长的增长,再造烟叶的填充值出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将优化丝长后的再造烟叶加入到卷烟叶组丝中,可有效提升卷烟叶组丝的填充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基于SSH框架、采用B/S模式设计开发了工艺质量信息系统,实现了工艺数据的分类、编辑、查询、统计分析、评价和工艺流程控制.实践表明应用该系统可提高产品加工的一次性合格率,降低损失,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造纸法再造烟叶颜色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目前造纸法再造烟叶颜色定性描述的局限,应用CIE1976 L*a*b*均匀色空间理论,采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建立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外观颜色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L*、a*、b*能较好地反映外观颜色质量,重复性试验中RSD值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再造烟叶颜色检测指标.样品含水率对L*检测结果影响较明显,因此再造烟叶颜色检测必须先对样品进行水分平衡.从再造烟叶批次间及批次内检测结果可看出:L*波动幅度大于a*、b*,且L*在批次内的波动幅度小于批次间的波动幅度.从再造烟叶外观颜色质量控制的要求出发,建议L*允差规定为±2.50,a*、b*允差均规定为±2.00.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影响造纸法再造烟叶CO和焦油释放量的主要因素,考察了不同涂布率与造纸法再造烟叶CO和焦油释放量的相关性,研究了烟梗与碎片比例、片基定量、外加纤维种类、填料种类以及碳酸钙用量对片基CO和焦油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CO释放量与涂布率呈负相关,而焦油释放量与涂布率呈正相关;(2)一定范围内,烟梗与碎片比例增加或者使用未漂白的外加纤维都会增加片基CO和焦油释放量,可能是烟梗和未漂白纤维中含有较高的木质素或者果胶;(3)增加碳酸钙用量可使单位质量片基中可燃烧的有机物质减少,降低CO和焦油释放量;(4)降低片基定量或者改善填料种类可以改变片基微观结构,增加透气度,降低片基 CO和焦油释放量。因此,在保证产品品质和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可综合考虑上述方法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中CO和焦油含量。   相似文献   

16.
复合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制备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感官质量,提出了一种复合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双网复合纸机制备复合造纸法再造烟叶是可行的,所制备的再造烟叶感官质量达到了国外造纸法再造烟叶先进企业同档次产品的水平;在一类卷烟品牌中使用5%的复合造纸法再造烟叶,可使卷烟焦油量降低0.7 mg/支,且不影响卷烟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含中草药成分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造纸法含中草药成分再造烟叶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应用了类似造纸的原理,将中草药与烟草混合萃取后,取其纤维制成高填充值的纸叶,萃取液经低温真空浓缩处理后浸涂到该纸叶上。该工艺扩大了中草药的用药范围,有效成分可较灵活控制,提高了中草药原料的利用率。制成的含中草药成分再造烟叶充分保留了不溶性有效药用成分,与烟香谐调,安全性好,同时具有较高的填充值,可以明显降低卷烟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22个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和国外19个产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其7个物理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统计分析可知,国外产品在定量和平衡含水率指标上平均值高于国内产品,国内产品在填充值和抗张强度指标上平均值高于国外产品;T检验表明,国内外产品在定量、厚度、填充值和抗张强度指标上存在差异;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还进一步指出了国内外不同厂家间在定量、厚度、阴燃速率和抗张强度物理指标间存在差异,为找出并缩短国内外产品差距,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造纸法再造烟叶萃取工艺条件的选择、优化及涂布液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微生物、美拉德反应、膜技术、中草药等手段对涂布液成分进行调控和重组,以开发出新型低害再造烟叶,将是未来再造烟叶开发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20.
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各因素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主要对再造烟叶生产原料配方(梗叶比)、外纤添加、工艺条件(打浆度、定量、涂布率)、填料、钾盐等因素与烟气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各因素与焦油释放量的关系,并提出降低焦油释放量的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