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需开展相关实验操作演练的问题,文章以"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本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对软件的基本教学模式及主要技术优势进行介绍分析,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川食品与发酵》2019,(5):134-138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青岛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检测能力。在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改革与探索,总结了改革成效,以期更好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的现状,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构建主动实践、科研实践、企业各环节顶岗实习、检测机构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改变实践评价方式,进行职业能力考核等方面进行了高校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更好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介绍《食品微生物》项目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以项目为载体,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抓好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建设,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实践锻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服务食品安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研究采用“育训结合、德技并修”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以“德为先——正确价值观”“食为本——专业使命感”“安为基——社会责任感”“检为魂——职业荣誉感”为核心的“食育食安”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培养“懂食品、精检验、强质量、善管理、控安全”的食品检测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过工作过程分析,确定食品检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照食品检验工和食品质量检验员职业标准,将原来食品类专业开设的《食品分析》、《食品感官和物理检验》和《食品微生物检验》三门课程整合成《食品检验》一门课程,并按照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以"两年"建设为抓手,"双高"建设为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今天,依托农建学院"红船领航争先锋,勤禾之源铸农建"品牌建设、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核心课程作载体,提出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举措及思考,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爱国报国情怀、严谨、诚实、求真作风和规范操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敬业乐业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岗位所需的综合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高度普及,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为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模式。作者通过介绍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相关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课程研究,将课程内容解构重组,构建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OPT模型(optimum performance training)最佳表现训练模型,并基于OPT模型对《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采用OPT模型,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可持续自我提升的知识与能力体系。采用整合训练的方法,形成"导、教、学、做、评、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维度的学习指导和精细化考核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曾丽丽 《中国食品》2023,(24):42-44
<正>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以传授技术原理和实操应用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培养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专业技术人员,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思政教学的良好载体。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中探索思政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各个环节融入思政元素,以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所有食品产品必经的检验流程,在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肩负培养具有检验知识、分析反思能力、工作态度诚实严谨人才的使命,是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通用知识体系与复杂应用场景之间的矛盾、学科知识与深度融合及灵活运用之间的矛盾、课堂素质教育与实践过程妥协之间的矛盾”。本课程团队基于“知行合一、互动探索”的理念,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开展了“课前思考-课上探索-课后分析”的创新教学方式,旨在培养会学习、会应用、会分析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对《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改革的探索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香茹 《广西轻工业》2009,25(8):159-160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析和探索《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突出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从"双证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对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1年的"毒瓜子"、瘦肉精,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甲醛银鱼,再到2014年的假羊肉、毒淀粉。面对瞬息万变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直在加紧步伐,不断对国家标准进行更新。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2)到《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4),从《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频繁发  相似文献   

14.
<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分类、营养与代谢等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对食品工业的影响和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并学会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能应用微生物方法分析解决一些食品污染问题。目前该课程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实验课与普通微生物实验课存在较多重复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01年的"毒瓜子"、瘦肉精,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甲醛银鱼,再到2014年的假羊肉、毒淀粉。面对瞬息万变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直在加紧步伐,不断对国家标准进行更新。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2)到《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4),从《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只代表了问题和麻烦,更是反思与突破,倒逼国家标准完善、细化,促使食品工作规范、科学。破除旧方法,再创新思路,让食品工作在新常态下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乳品加工技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分析,从该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取、教学模式的选取、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了《乳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璐 《中国油脂》2022,(6):153-153
食品微生物检验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且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改善食品生物检测模式,保障人们饮食安全,需利用新型检测手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作为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新兴技术之一,不仅可优化检测流程,同时可提高检测精度。《食品微生物检验学》一书参阅国内外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研究进展,依据读者认知特点,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微生物检验学的内涵、基础理论及实操方案,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契合度较高。基于此,本研究从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行业和人才发展现状出发,立足当前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实际,形成数字赋能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五环六维”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期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与实践课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组织实施的教学形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实训交替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本文对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分析,阐述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川食品与发酵》2019,(5):139-141
《生物化学》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验性。对于高职院校的食品、生物、酿酒、制药、环境等轻工类专业来说,《生物化学》是基础性学科。笔者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