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水流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有支流入汇的弯曲河段拟建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基于设计方案的多次优化比选试验,提出一种在下游口门区外侧布置隔水墙的隔挡方案,该布置方案满足下游口门区船舶(队)安全航行及河段行洪能力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该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建立大藤峡水利枢纽整体物理模型,对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下游口门区布置方案进行试验,参照常见的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宏观的河势调整结合具体的口门区水流条件改善措施,使得口门区及航道过渡段的水流条件能够满足通航要求,并节省了工程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流结构特征并实现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定量预测,以船闸下游口门区概化模型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计算,研究了口门区水流结构特征和通航水流条件分布规律,并对来流流速、入流角、口门区几何参数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了船闸下游口门区流速极值预测公式。结果表明: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流结构呈平面二维形态,经实际工程物理模型实测数据验证,回归分析得到的口门区流速极值预测公式的可靠性较好,为类似工程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源渡枢纽上游引航道隔水墙布置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航运和经济发展要求,大源渡枢纽拟在一线船闸的基础上扩建二线船闸,现有的一线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弯曲河段,水流条件比较复杂。为使扩建后的二线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主要选取3种不同形式的隔水墙布置方案,在最大通航流量Q=17 500 m3/s(10 a一遇)下,研究不同的隔水墙布置方案时上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枢纽河段行洪能力以及其改善措施。结果表明:隔水墙能够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综合考虑通航和行洪的要求,上游引航道选取透空式隔水墙布置方案较为合适。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一直是多线船闸并列布置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如布置和运行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建立了1:100的贵港枢纽下游及船闸引航道物理模型,研究贵港二线船闸的布置方案及其对引航道和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结合贵港枢纽的特点,分析枢纽不同泄流条件下,二线船闸原布置方案中引航道、一线船闸停泊段及口门区的流速大小,得到影响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的控制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置方案,对不同布置长度及透空方式下引航道的水流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研究成果,推荐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内采用隔流墙,布置长度为135 m,底部不透空或透空高度小于0.50 m的方案。研究成果为贵港二线船闸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洑潭枢纽位于沅水上游,处在山区限制性河道,其通航水流条件十分复杂,不利于通航。针对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水流条件差、横流较大、洲尾通航困难及小流量下通航水深不足等问题,设计和修建大洑潭枢纽船闸整体物理模型,并结合船模航行试验,对船闸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及洲尾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船闸枢纽平面布置存在缺陷,上游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易受江心洲分汊口斜流影响,尤其左右两汊同时泄流下,船舶航行难度较大。整治方案采取加长导航墙和修建丁坝、顺坝及开挖航槽等措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优化方案④下的通航、船模水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确定了在该条件下的最大通航流量,并论证了在此方案下通航的安全性和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那吉水利枢纽原设计方案的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存在较大的横向流速等不良通航水流条件,通过多种改善措施的比较试验,提出下游引航道口门以下航道左岸边修改顺直,并采用丁坝和导流墩削弱回流强度的改善措施,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能满足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中的横向流速指标是衡量船舶能否安全进出引航道口门区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对位于弯曲河段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发现存在口门区局部区域流速测点横向流速超过规范限值,但船模航行参数符合要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和船模航行试验为基础,研究弯曲河段口门区船舶航行的特点,分析2种试验结果的差异,提出了在衡量弯曲河段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时应考虑船舶航行存在艏向角的因素,以及船舶的有效横向流速应与规范中的限值进行比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闸门开启方式对枢纽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特征及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以北江白石窑枢纽泄水闸为例,针对不同闸门开启方式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小流量情况下,闸门开启方式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较小;当流量较大时,闸门开启方式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较大。对于白石窑枢纽泄水闸,单开左岸泄水闸,或集中开启左岸泄水闸并间隔开启右岸泄水闸,下游引航道口门一线船闸航道右侧将不能满足通航水流条件要求。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建议该工程在下泄洪水时尽可能开启右岸泄水闸,或均匀开启全部泄水闸。  相似文献   

10.
柳城水电站工程原枢纽布置的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受上、下游河床高程及侧收缩的影响,水闸的泄流能力不足,同时,电站进口的流态较差,尾水出流直冲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严重影响通航安全;试验中通过对枢纽附近河床的开挖、在船闸上游引航道左侧滩地修筑导流堤以及将电站与水闸之间的导流墙由实体墙改为空心透水墙.提高了泄流能力,改善了电站进口水流流态及船闸下游引航道的通航条件.  相似文献   

11.
濛里枢纽原有一线船闸等级偏低,不能满足北江通货量增长的需求。因此,通过在一线船闸右岸新建二线船闸来提高通航能力。为确定二线船闸的合理布置建立了定床模型,研究分析二线船闸采用直进曲出和曲进直出两种布置方案下,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在流量6630m3/s时,均能满足通航要求,但方案1(直进曲出)枢纽下游主流流向与船闸轴线交角比方案2(曲进直出)小。选择方案1(直进曲出)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浮石水利枢纽整体物理模型,对浮石船闸改扩建工程口门区布置方案进行试验。上游口门区所处河段基础条件较差,方案布置受限制条件较多,水流条件难以满足通航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宏观角度出发,在上游河段顺水流方向布置导流墩和潜坝以调整上游河段的主流分布,使得口门区及航道过渡段的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并减少对河道泄洪和通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善依兰通航水流条件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大顶子山航电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分析了坝区通航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姜伯乐  徐刚  李静  严伟 《人民长江》2008,39(4):74-76
银盘水电站坝址地形条件十分复杂,通过比较不同的隔流堤长度、枢纽调度方式下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以及船模试验验证,分析探讨了不同泄洪方式及隔流堤长短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隔流堤长度及枢纽运行方式.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在最大通航流量下,短堤方案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要好于长堤方案,船模试验也证明,船舶上、下航行指标能满足船队进出口门航行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波  程子兵  金峰 《人民长江》2012,43(7):67-69
水电站引航道隔流堤采用透空型式,虽可调整航道口门区的流速分布,改善不良流态,但也会对引航道停泊段的水流条件产生不利影响。结合构皮滩水电站工程实际,采用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的方法,对构皮滩水电站下游引航道隔流堤不同透空形式的水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透水通道平面角度45°,透水通道9个,透水面积75.6 m2时,下游引航道停泊段及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峡江水利枢纽位于"S"形弯道内,引航道上、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非常复杂。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并给出了优化布置方案。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引航道中心线位置、缩小引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主流流向交角,并适当开挖局部高地,有效地改善了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则主要以外扩式底部透空导流墙整流措施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泽航运枢纽采用左船闸右厂房的整体布置方案。依托工程自身特点,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对各级流量下船闸上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引航道口门区附近纵横流速以及回流速度过大的改善措施,进一步实现了对船闸总体布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上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复杂的问题,通过水工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提出了口门区外移、局部河床回填、滩地开挖以及导流桩柱分流等优化措施,优化方案口门区内流速小、桩柱分流均匀,通过自航船模试验验证,船闸上游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9.
龙船厂航电枢纽工程坝址区域河道狭窄、弯曲,设计初拟方案的船闸下游引航道导航墙布置占据了河道部分过水断面,严重影响泄洪闸的泄流能力,且其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和流速无法满足通航的要求。通过水力模型试验,优化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导航墙的布置和长度,明显增大了泄洪闸的泄流能力,改善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运行流态,满足了船闸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临时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其以外河段按设计方案整治前后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炸礁、疏浚、建堤相结合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其通航条件,当长江流量为45000m3/s时,上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最大横向流速与回流流速分别为0.3m/s和0.38m/s,口门区以上河段航道中心线上的表面流只有2~3m/s;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速较小,口门区以下河段航道中心线上的表面流速大多在2m/s以内,经过整治后,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