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社区再造的仪式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聚落中的仪式空间进行类型划分与探讨,指出从聚落到住宅的各个层次存在着空间的分离与转换的过程.通过对当代社区仪式空间缺失的反思,首次提出重建社区仪式空间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节庆仪式对其民族文化具有解读和传承的作用和意义,而在仪式的表达、演绎和实现中聚落公共空间具有其必要性及特殊性。位于湘西山地地区的苗寨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一些与平原地区村寨聚落有所差异的公共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了湘西苗寨中公共空间的形态及特色,并以接龙仪式为例探究其由文化内涵联系而形成的空间序列。由此进一步认识和阐述湘西苗族村寨中仪式的存在形式和价值,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饶维纯  徐锋 《住宅科技》1990,(12):10-12
商品住宅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制约;建筑师必须更新设计观念。市场经济要求住宅的灵活性与建筑工业化要求住宅的标准化、定型化相结合。住宅功能空间的分解与重构,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作者介绍了用这一方法所作的商品住宅系列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社区将成为重要的养老载体和未来新型的人居模式.但目前中国养老社区的规划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尚未成熟,尤其是关于指标体系的研究甚少,值得研究探讨.现聚焦于综合型养老社区,试图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中国综合型养老社区的发展目标,确定合理规模与功能构成;按相关城市规划设计及老年人设施规划设计规范,构建指标体系及功能布局模式,以期为未来养老地产类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乡村住宅空间的分化动因、分化机理和发展趋势,发现:乡村社会分层和农户居住需求的复杂化使乡村住宅空间系统中各功能空间的性质和边界越来越清晰。住宅空间作为乡村区域空间的最小单元,其分化后的多种空间类型会影响整个乡村的空间形态。因此,基于不同空间结构要素与农户类型相匹配产生的住宅空间模式,针对乡村社区的城镇化特点,将乡村的居住点空间和社区空间进行重构,并提出若干乡村住宅的建设思路,为乡村住宅规划和社区规划的内涵式、服务式发展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住宅 也在向精细化、节约化迈进。集约的住宅户 内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在 建筑层面上为社会弱势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的问题。在对极限住居及空间集约模式的设 计研究中,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极小住宅案例的 追溯,在设计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出 “7m2”多适应性微型住宅,并进一步探索了 极限住居内部空间设计的基本策略及处理手 法。在保证人的舒适性的前提下,从平面、垂 直空间及可变家具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出满 足单人或多人的居住空间。“7m2”微型住宅 的建造验证了极小空间高效利用的可行性,户 内空间集约策略的研究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中定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卜德清  梁鑫 《华中建筑》2020,38(6):57-62
该文对北京城区的2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进行现状调研,希望通过一手资料对现阶段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归纳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各功能空间的构成关系及其面积配比指标,提出的建议能够成为相关从业人员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张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地处城市核心区的老港区,其功能和外在面貌都需要转换或提升.该文介绍了上海港老港区转型过程中在规划、设计与实施等环节的理念、做法与实践经验,为其他港口城市老港区功能置换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避开老城另建新城的发展模式通常被认为能较好达到老城保护的目的,但实际一些城市依然无法摆脱老城活力衰退、形态瓦解的命运。本文通过中国典型古城洛阳老城从清代至今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和演化研究,分析城市核心功能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发展活力的影响机制,认为承担合理的城市发展功能对老城的保护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户角度,对已经入住后的中端套型住宅内部的各功能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估。通过采用入室深度访谈法,探访与分析用户在功能空间中的居住行为,研究套型内部空间设计是否适应用户对功能空间的实际需求。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住户的空间需求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潜在需求,本研究即以此分析各功能空间的未来潜在空间需求,为今后的住宅功能空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俊峰 《住宅科技》2008,28(12):53-56
文章论述住宅的各个功能空间设计和套型空间组合的要求,并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住宅套型空间组合的合理性、灵活性、舒适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边思敏 《风景园林》2022,29(12):120-125
当代语境中,伴随着虚拟空间繁荣和资本全球化导致的公共空间衰落,建立公共属性的媒介不再限于物理空间之中。为了阐释物理空间的不可替代性,辨析了公共空间的3层含义,并通过追溯公共空间在起源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原型——剧场,以及行为模式原型——仪式,探讨了公共空间建构公共性的作用机制,提出“空间”“行为”“情感”的三元关系。进而提出:剧场衍生而出的公共空间作为承载这种关系链条的物理容器,起到了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探讨武汉里分住宅从过去一栋一户,到现在一栋多户的居住型态。并研究在居住密度过高的情况下,居民如何藉由居住空间及使用活动的调整,来满足日常生活行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空间功能规划的一般步骤,引出对小型空间或有特殊尺度要求的空间的功能规划和尺度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深入认知城市功能空间对绿地格局的作用效应,是促进绿地与城市空间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15min生活圈尺度单元,利用规划与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数据,揭示2004、2012、2017年南京绿地格局特征,重点对城市功能空间的作用效应进行地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呈现出极化、扩散、均衡的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2)交通与居...  相似文献   

16.
曹凯中 《风景园林》2023,30(3):42-47
【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评论(landscape architecture criticism)是一个具有自主性、批判性的学术活动,该学术活动所产生的特定知识,可以令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有效扩展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广度和理论深度,风景园林设计评论也增进了全社会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认知理解,是风景园林设计与社会各界之间形成共识的一座桥梁。【方法】通过图纸还原、访谈设计师本人、现场体验等方法,以日常性和仪式感这2个议题作为评论路径,对朱育帆近期的作品九寨景区林卡景观空间进行评论。【结果】与朱育帆其他纪念性景观的实践不同,探索如何建立一种日常性与仪式感之间的平衡与互动,是林卡景观空间设计的特殊之处。也正是这一特殊设计策略的介入,使得林卡景观空间不仅成为本地居民日常游憩的栖居之地,同时也成为激发到访者想象的朝圣场所。之后以林卡景观空间的2个核心部分——“林卡花园”与“经幡广场”为进一步讨论的对象,从动线、形式及材料3个研究范畴出发,探究了“寻觅日常”与“制造仪式”的具体操作方法。【结论】最终可以看到,对九寨场所精神的敏锐捕捉和克制的设计语言让林卡景观空间成为实然和应然、能动和受动的统一,并成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想象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利用人防工程为解决城市住房难作贡献,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在上海市已有这样的探索性的工程实例,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介绍了半地下室改建为居住空间中的平面布局以及通风、照明设计,讨论了改建工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这一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微 《建筑与文化》2014,(9):164-165
在生活方式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人居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住环境的品质。随着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功能建设成为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全面性、功能建设的适应性、无障碍设施以及多功能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原则,旨在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9.
汪虹 《住宅科技》2008,28(12):39-43
随着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和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住宅建筑趋向于高容积率、高密度、高层数的规划模式。文章从生态、文脉、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法几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庭院空间的形式,改善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质量高层住宅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09,27(10):159-162
该文从高原地域因素,即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对藏族民居室内空间布局、空间组织和视觉塑造的影响,以期从理论上进行经验总结,为当地民居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