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蕾 《中国新通信》2023,(17):197-199+205
创客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以确保他们具备创新创业所需的意志品质、视野、能力和知识。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教师尝试将创客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在大胆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中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创客教育的有效践行势在必行,因为它有扎实的心理学依据,并符合新课改的初衷。教师需要遵循创客教育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活力,确保“互联网+教育”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色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加强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共同促进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如今最热门的一项科技。人工智能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创客教育和编程,不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吴忠江 《中国新通信》2022,(23):152-154
基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将创客教育引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且现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为了使初中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本文基于这一观点,先简单说明创客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意义,然后着重阐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最后重点分析创客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嵌入式微控制器的认识与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创客教育"实体作品"理念引领的课程设计总体方案。从课程内容及标准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实施几个方面阐述了以创客教育理念引领的本门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途径。通过智能小车实体作品进行技能强化和技术提升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创客教育的出现。创客是继多学科融合的STEM教育之后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客的到来正悄然地改变着教和学的模式。文章在理清创客和创客教育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移动技术在高职院校的工科课程中开展创客课程教学,详细阐述了创客课程设计,同时揭示了创客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学校依托创客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将创意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现有物品的优化改进。在整个创意物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前沿意识,培养学生“纵向跨年级、横向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意物化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唐娟 《移动信息》2020,(1):00120-00121
新时代下,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电工类人才,可以利用创客理念与方法来对教学展开改革,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通过分析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客教育背景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传统信息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发展,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文章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设置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更新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毕业设计出题方向和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项目等改革措施,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实践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等途径,逐渐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任伟 《中国新通信》2023,(24):203-20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新兴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需要教师深度思考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工程的问题,提出基于 CDIO 模式的工程教育理念,回归工程教育。本文以实际加油机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构思、设计、实践、运行等环节,完成复杂工程项目。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山东华宇工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色彩”课程为例,针对传统线下课堂面临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授课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仍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也在小学教育中如火如荼的开展。但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开展的时间不长,此课程受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其教学效果和效率受到制约,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探求一种高效、可行的教育模式非常紧要。创客教育模式已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之中,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为了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创客教育模式的方法,文章从创客教育模式的介绍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究,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4.
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从线上教学相关的理念、技术,以及参与线上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线上教学还存在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不够、线上教学平台不完善等问题。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改进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线上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性实践环节在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中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应用型本科工程能力教育目标和设计性实践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理念引入设计性实践教学过程中,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工程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众多学校的基础课。计算机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造力,创新力的培养,积极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活力对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探讨如何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活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家提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生活的创客,而虚拟机器人就是教育开展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信息技术课程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块与虚拟机器人教育的相结合,进行程序设计教学的开展,让学生乐中学学中做,进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本文根据创客教育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意义,对虚拟机器人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凤兰  漆珣 《数字通信世界》2020,(4):264-264,126
汇报了将创客教育引入到《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的、意义和实践效果.通过吸引力极强的创客技术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并配合学生工作坊,将课上学习延续到课下,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自主增加学习的投入时间,并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初步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叶黎伟  郝浩宇 《移动信息》2024,46(1):126-128
文中分析了“Python人工智能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首先,介绍了“Python人工智能应用”课程,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接着,详细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措施。最后,结合教学改革实例,指出通过实践探索和具体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Python人工智能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