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16,(6)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是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城乡交错带的生态斑块与城镇组团具有相互交错、破碎、融合的特点,是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空间管理最为薄弱的区域。文章在分析现有城乡交错带控制线的划定方法、管理等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丘陵城市城乡交错带生态控制线优化策略,并针对湘江新区丘陵城市特征明显的区域,以生态空间统筹过程中的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河流水系小流域治理、城镇开发动力和生态保护平衡等问题为重点,提出了新的城乡之间、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城市无序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论。而我国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蔓延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划定生态控制线。文章选取珠海生态控制线规划为案例,基于精明增长视角探讨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以及其对精明增长理论的创新。研究发现,生态控制线规划能以精明增长理论的三大核心目标为导向,并制定三项策略:(1)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并实施分区管制,反向限定城市增长边界;(2)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保护核心生态空间;(3)依托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空间格局,锚固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紧凑宜居发展。同时,提出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以提升生态保护成效、协调海陆空间关系以营造宜居环境三项精明增长的新原则,以期能为我国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态控制线划定是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在锁定"红线"的情况下,如何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如何合理利用生态控制线内土地,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是现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生态控制线的定义和内涵入手,探讨了生态控制区划定对新时期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为例,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用地规模确定、生态控制线划定、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四个方面,探索实现生态控制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2017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的生态保护控制线划定要求与制度建设正式启动.同时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镇面临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的双重任务.基于宁夏泾源县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空间规划控制线体系划定方法.在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市(县)空间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规引领、多方参与、严守底线、集约发展”的控制线划定方法论,并依据该方法论提出控制线划定技术框架与具体方法,提高控制线划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推进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实现多规合一、提高规划严肃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在划定“三区三线”的过程中,对各类指导文件中划定规则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三条控制线之间难以统筹,出现了一些乱象,例如,落实保护要求过于机械而导致的耕地破碎化,生态保护红线无法调整且难以管理,为了满足开发边界划定要求而导致城市规模、形态和布局不合理,等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立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技术逻辑,这一技术逻辑的核心就是统筹,既要在三条线之间统筹,也要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其他内容统筹。南京在地方实践中,探索了科学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模式,坚持生态观和系统观,构建理想空间结构,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在统筹和校核的基础上划定三条控制线,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寻求空间布局最优解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7,(8)
生态空间区界划定与管理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内城市多将生态控制线作为控制城乡建设无序蔓延、引导生态空间健康发展的工具,但其划定仍以单一部门为主导,缺乏统筹融合。文章以广州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为例,发现城市生态结构到生态空间边界的落地控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的邻避退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博弈平衡等。为此,提出要树立生态空间的"多规融合"思维,建立一套"图""则"并存的共赢管控规则。  相似文献   

7.
生态控制线的划定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是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补充,如何划定生态控制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承德市为例,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从不同情景分析划定了3类生态控制线,同时结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综合生态控制线。对生态控制线划定二级管控区,提出管控要求,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为全域生态空间的保护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凌河流域城镇面临的生态环境、产业经济、城镇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以构建流域生态治理体系为线索,提出区域发展重点是推动流域特色农旅发展,引导传统产业集聚,带动流域产业发展转型,促进流域城镇建设,实现流域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城镇统筹发展。本文提出应首先结合地质灾害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水源地保护、用地类型等要素划定生态控制线与生态控制区,其次进行旅游、矿产、特色农林资源、重要产业园区、区域交通设施等重要发展要素空间识别,在此基础上构建与流域生态治理要求及资源条件相匹配的分类分区城镇职能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滨河乡镇地区空间分区,引导区域有序发展,以期对其他流域治理地区的区域城镇规划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建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与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成为限制城镇无序扩张的重要政策工具。以铜川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为例,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视角提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西部地区及资源型城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提供借鉴。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征,提出以下策略:(1)从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两大视角,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生态、服务、交通、产业4大导向原则;(2)基于西部城市环境脆弱和资源型城市特点,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增长模拟,并对比在蔓延趋势下城镇建设用地增长模拟的差异及问题;(3)基于多规融合统筹全域空间的各种控制线,并针对资源型城市独立工矿区的开发边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新时 期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其中,划定生态保护 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 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城镇开发边 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指导和约束城镇发展 的区域边界线,在城镇实际建设中承担底线控制和引导发展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路总体采用底线思维,对于城市设计思 维的考量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探讨。本文从城市设计思维出发,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 编制工作,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的格局识别、方案划定、边界修正等步骤提出城镇开发边 界“修订”方法,并建议在生态斑块和空间单元视角下丰富城镇开发边界规整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一直是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核心课题。城市开发边界经历了从国外城市起源、国内学界引进研究的过程,目前进入到全国试点推广的阶段,并被纳入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正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城市空间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被寄予了厚望。武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在"规土合一"的基础上,采取开发边界、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和基本生态控制线"三线统筹"划定的方式,形成了开发边界方案。同时,按照"划管结合"的思路,提出了由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构成的"两线三区"分区分类管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发边界是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统筹调控区域城乡空间、生态空间的制度安排,是保障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的公共政策,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杭州市把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性依据。在划定方法上从区域整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出发,以"谋取最大公约数"的理念,结合人口、设施和经济活动的布局需要,通过部门协商统筹,将依法依规梳理出的18个空间管制要素整合形成满足各项要求的"空间一张图",坚持于法有依、空间落实、多规融合、简便易行。制定了《杭州城市开发边界实施规划》,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分类处置开发边界外的现状建设,细化开发边界外空间保护利用要求,促进开发边界内外功能融合,建立包括制定条例、动态监控、政府考核、社会监督等方式在内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6,(6)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一直是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核心课题。城市开发边界经历了从国外城市起源、国内学界引进研究的过程,目前进入到全国试点推广的阶段,并被纳入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正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城市空间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被寄予了厚望。武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在"规土合一"的基础上,采取开发边界、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和基本生态控制线"三线统筹"划定的方式,形成了开发边界方案。同时,按照"划管结合"的思路,提出了由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构成的"两线三区"分区分类管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兼顾资源的保护、开发与配置,注重基础性、约束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平衡,在协调保护和发展之间保持刚性与弹性的平衡。"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统一划定和管控是国家自然资源部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抓手,开展覆盖全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则是"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技术基础。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学术和实践层面分析现行"双评价"在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语境下面临的约束作用不强、指标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学术界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业已达成新的共识-在新语境下实现从总量调控向空间约束指引转变,更加注重引导形成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因此,文章进一步聚焦地域特色的"双评价"概念内涵、指标体系、划定方法和传导机制等关键问题,将深化基础研究、固化技术流程、优化技术方法等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臻  杨培峰  何波  杨乐 《室内设计》2015,(1):113-117
从生态文明与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在分析目前山地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管控的理论瓶颈与实践困境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山地特征和"保护—发展"矛盾的重庆大都市区,辨析其区域特征及面临的问题,从防止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衰退和城市无序蔓延、维护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规避灾害等角度,从区域生态空间安全格局、基本生态控制线、特色城乡空间、城乡记忆、生活意义等方面,提炼基于山地人居环境优化的生态空间规划策略,并指出需从传统的控制性管理向基于生态功能的调控管理转变,提出动态管理、多方监督、协同规管、法规制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概述农民发展权的概念,指出空间用地资源是农民发展权的基础与保障,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农民发展权保障的关键区域在于城乡交错带.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各类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科学评价发展限度,积极实施有限发展的生态保护规划策略.以杭州为例,设计生态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并展示具体的规划研究内容.以农民发展权为切入点的规划研究,对正视城乡关系、厘清城乡生态保护规划的思路与技术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是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然而在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由于缺乏积极的保护措施,传统消极被动的保护使得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积极引导的保护性利用思路,构建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保护性利用的规划框架,以武汉市为例,从"保护与利用评估—保护与利用均衡—保护性利用规划对策"三个层面,探讨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保护性利用规划方法,以期为生态控制线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韩青  袁晓辉 《小城镇建设》2009,(5):14-18,22
在综合分析城市远景规划和城乡空间统筹概念以后.文章提出远景发展规划模式,并以荣成为例对远景发展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城乡空间统筹的背景下,远景发展规划应该集中优势要素,引导小城镇并入中心城,壮大中心城市,发挥集聚效益。扶持竞争力强的城镇,推动重点城镇合并和村庄体系重构。鼓励城镇间人口流动,发挥规模效益。坚持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达到资源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共享、城镇总体发展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指导我国空间 可持续发展与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核心 [1] 。 其中,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城市空间管控的主 要引导和控制指标,是探索内涵式、集约型、 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内容。丘陵 地区特别是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小城市,具 有较敏感的环境要素、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城 市快速发展等特征。本文在领会《市级国土 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精神的基 础上,结合相关工作实践,对国土空间视角 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并根据 丘陵地区的城市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了此 类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模式。最后以四川省 射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为例,探索在 国土空间新时代新要求下,如何在划定丘陵 地区中小城市的城市开发边界时处理好保护 与开发、协调与统筹、管控与引导以及动态化 实施管理等相关问题的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