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影响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相互协调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生态修复、生态碳汇建设等活动,强化工业、新型建筑、交通运输节能技术应用等协同降碳增效,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做好传统工业转型创新及工业遗产的更新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与扩张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发展基础上而成型,“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城市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板块之一,建筑业进入了优化调整期;同时,双碳战略、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挑战,对建筑学学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人本视域下建筑学的在地共生成为重要的学科话题和探索方向。UAD以大量工程设计实践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与学科教育为抓手,以中国传统“知行合一”思想为镜鉴,提出“在地共生,走向平衡”的学科发展理念:寻求工程与人性之间的平衡,明确情理合一的价值导向;通过法度与形式之间的平衡,构建法象合一的营建逻辑;追寻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探索技艺合一的设计美学。在此理念指导下的设计实践,则对照社会、文化、传统、城市和环境这5个与建筑紧密关联的背景,分别聚焦场所日常性、形式多样性、逻辑辩证性、方法系统性和技术适宜性的建筑基本问题和策略,并对应提出人本为先、动态变化、多元包容、整体连贯、持续生态的价值取向,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3.
“双碳”战略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系统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变革,而国土空间规划则是新时代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途径和技术保障。基于碳氧平衡理论,以湖南省为例,通过分析湖南省122个县域单元碳排放空间分异特征,探索构建碳平衡主体功能区,提出“高碳控制区、低碳优化区、碳氧平衡区以及生态碳汇区”碳平衡功能分区。各功能区内部再根据地域特征进一步划分碳平衡治理管控单元,明确管控单元碳排放产权责任。针对各级主体功能区进行分区施策,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及调控措施,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建设。促进“分区施策、分级传导、精准反馈、精细治理”,更好实现国土空间“双碳”目标的科学调控、高效传导、协调统筹、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低碳环境下城乡规划工作开展时,主要依托人们对双碳目标的表层理解设计实施策略,容易陷入认知误区,使得实施策略无法满足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因此,提出“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认知误区及实施策略解析研究。从碳减排和碳增汇两方面入手,明确“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任务,并确定合理的城乡规划策略,有利于推动碳减排工作的发展。结合当前各地城乡规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举措,分析“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认知误区。在跳出这些误区后,从城乡空间格局、消费模式、基础设施、公共空间、重点领域资源利用效率五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有效的低碳城乡规划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林毅 《福建建筑》2022,(10):5-12
通过生态视域下城乡融合期乡村振兴的架构研究,结合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福州东部地块英屿、东岐地块的实践,探索将生态建设融入乡村地块利用,民生短板补齐及产业拓展等经济发展规划,形成互为依托的生态发展模式。在城乡融合一体化的目标下,找到并补齐发展的短板。以“脉,路,道”的微整微调带动周边地块发展,构筑完整的生态乡村架构,为我国近期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一条生态与经济发展互融之路;通过对山、水、村等生态红线的坚守,在传承与发展,为未来的城市留下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吕正东 《城市建筑》2023,(17):182-185+201
“十四五”规划从国家层面上对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作了明确规划和严格部署,是我国碳达峰的窗口期。在双碳背景下,关于绿色建筑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与双碳目标密不可分。绿色建筑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助力,因此新时期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三大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探索平台化、定制化、网络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新型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伟大时代,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对我们各行各业都提出了要求。面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双碳目标”的时代使命,本文基于目前的大背景下的设计思考,提出“能量美学”这一开源理念,从提出背景、定义诠释、观念价值、必要性和意义、路径与实践五个方面,阐明要实现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是远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以及生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创新和转变。设计师和建设者应如何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增加生态文明的绿色图景,满足人民追求美好愿望的需求,体现为探索高品质设计所做的不懈努力,切实服务于新时期人民生活不断升级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8.
季爽  李剑 《城市开发》2022,(12):81-83
<正>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城市需抢抓“双碳”目标发展机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本文结合常州城市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生态布局、空间结构等发展现状,总结企业“智改数转”升级、产业绿色安全发展的经验,探索绿色转型路径,从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环保方式等方面提出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双碳”目标对能源系统、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要求,综合政策、机构、文献视角,提出“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发展的总体定位,并根据未来天然气发展存在的挑战,提出中国天然气发展的政策建议,这对于深入理解天然气在中国“双碳”进程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入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结合部地区规划案例的研究,探索以城乡空间融合为途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规划研究框架,包括对城乡空间融合内涵、动力机制及现状城乡空间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三区三线”的划定奠定空间融合底盘,突出蓝绿生态空间网络的基底与城乡功能空间的融合布局,打造以交通网络为纽带,以产业空间和城乡居民点体系为重点,以配套设施为支撑的城乡空间融合格局,并以杭州市新塘街道为实例针对性编制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品质,促进中国城乡设施联动发展。一方面,城乡设施联动发展关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不仅是实现基础设施在城乡之间共建、共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其实质是对城乡设施范畴内的资源要素流动组合、结构配置及其城乡关系的协同联动;另一方面,城乡设施联动发展对中国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影响,不仅促进中国现有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城乡要素流动和配置格局,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规划以来,绿色、协调、可持续,一直是我国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的新发展理念。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基础上,其建设理念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了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双碳”目标的政策指导下,针对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范围广、地形复杂、环保制约因素多等问题,本文结合BIM+GIS技术提出了一种生态选线方法,为之后绿色高速公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导向下,城市更新成为影响我国“双碳”进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变量因素。未来,急需扭转传统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更新引发的“非低碳化”现象,引导城市更新向“品质提升”的有机更新模式、“多维减碳”的更新规划技术、“多元共治”的综合治理路径转变。文章基于城市整体观与系统观,立足“碳—城—人”三大视角,以“强化碳汇、适应气候、减缓碳排”为目标,构建 “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城市更新框架,并将此框架贯穿于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规划管理、实施机制等全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南常德的城市更新实践,从城市治理、片区更新、社区营造3个空间层次探索兼顾绿色低碳与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城市更新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更新行动提供常德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武威市大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以"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信息化"为目标,加速推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村级工业园作为低效利用的存量空间,是实现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抓手,是实现城乡高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的规划实践为例,在分析“工改工”改造存在动力不足和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工改工”改造动力机制、探索利益平衡的政策机制和多种形式的土地整备模式等改造策略建议,以期为存量工业园改造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下,光伏发电被作为减碳有效手段快速发展,传统通风屋顶由于达不到理想效益被逐渐淘汰。以福州市为例,通过考虑风向指标和太阳高度角,研究一种适用于东南沿海城市的通风光伏屋顶。采用Cite Space数据分析、Ecotect和PHOENICS软件数据模拟检验研究假设,得出新型可调节通风光伏屋顶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辐射实现产能效益,根据季节调整安置角度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结论。对“双碳”目标下未来城市建筑更新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共识的形成和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各行业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实现碳中和,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将得到大幅提升,因此风电叶片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风电叶片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思考,主要体现在双碳路径规划、碳足迹、碳核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陈腾 《小城镇建设》2013,(9):38-42,46
“三化同步、三生融合”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化同步”是手段.“三生融合”是目标。小城镇作为“三化同步”的重要节点.更是“三生融合”的重要融合点。实现福建广大内陆山区的“绿色崛起”,作为对“蓝色崛起”的重要补充,是福建由海洋向内陆实现全域崛起的重要手段与必经路径。其中。山地小城镇是关键环节.文章明确了“三化同步、三生融合”理念下福建山地小城镇发展模式选择。基于此.本文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三化同步、三生融合”理念下的规划要求和规划对策.以期为山地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各地也不断加大推动乡村地区振兴发展的相关制度设计和乡村规划实施策略的研究和实践。上海市松江区作为大都市郊区的典型代表,结合本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深入探索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管理和实施实践,形成了一条土地集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产业空间的科学安排是当前各地编制城乡统筹类规划时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产业发展视角,根据城乡区位关系与区域增长动力的差异,将城乡统筹路径归纳为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农业现代化、特色小镇等4类模式,并结合笔者参与的若干规划项目实践,提出了城乡统筹模式下产业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规划目标与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