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化学合成聚苯胺-天然石墨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电化学合成聚苯胺-天然石墨复合材料工艺范围和操作条件,苯胺浓度为2.5 mol/L,硫酸浓度为3.0~5.0 mol/L,石墨质量浓度为0.5~1.0 g/L,聚合电流密度为0.16~0.18 A/dm2,t为3~5 min。并对复合膜层与本征态聚苯胺进行电导率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光谱仪红外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石墨复合材料的导电率有所提高,石墨掺杂到聚苯胺膜层中,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聚丙烯腈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旺玺  王艳芝 《塑料工业》2004,32(12):43-45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 ,研究了苯胺在聚丙烯腈纤维表面的原位聚合反应制备聚苯胺 /聚丙烯腈导电复合材料的条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氧化剂的用量 0 2mol/L、苯胺的浓度 0 1~ 0 3mol/L ,掺杂酸以对甲苯磺酸为最好。聚苯胺 /聚丙烯腈导电复合材料的质量比电阻在 10 4~ 10 5Ω·g/cm2 范围 ,聚苯胺树脂在聚丙烯腈纤维表面呈颗粒分布 ;与聚丙烯腈原纤维材料相比 ,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略有降低 ,而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再掺杂及洗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 /涤纶导电织物 ,采用不同种类的酸对其进行再掺杂 ,研究了酸的种类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并对导电织物进行了洗涤实验及洗涤牢度实验。结果表明 :无机酸对导电织物的掺杂效果优于大多数有机酸。导电涤纶织物的导电性能受洗涤液酸碱度的影响 ,其中碱性洗涤液使导电性能降低 2个数量级 ,酸性洗涤液使导电性能下降 1个数量级 ,而且聚苯胺在涤纶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废弃丁羟黏合剂导电复合材料,考察了苯胺单体质量分数、掺杂质子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复合产物导电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反应条件为苯胺单体质量分数为20%,掺杂质子酸对甲苯磺酸浓度为0.1 mol/L,氧化剂浓度为0.16 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0℃。在此条件下处理废弃丁羟黏合剂可使体积电阻率由原来的1011Ω·m降低到105Ω·m。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再掺杂法制备了DBSA二次掺杂态煤基聚苯胺(CBP-R-DBSA),得出较佳的二次掺杂条件:时间24 h,温度30℃,酸浓度1.2 mol/L,所得产物电导率为6.08×10-2 S/cm.分析探讨了煤基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过程及不同态煤基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原位聚合引入的外加酸与煤大分子酸对聚苯胺具有协同掺杂效应,煤基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不完全可逆,煤表面酸性基团的掺杂作用相应减少了聚苯胺链上的掺杂活性点,这限定了DBSA对U-CBP的有效二次掺杂,其掺杂效果逊于乳液聚合原位掺杂.  相似文献   

6.
聚苯胺/聚丙烯导电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聚丙烯导电纤维,研究了盐酸浓度、氧化剂浓度、苯胺单体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纤维上聚苯胺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改变纤维截面形状和粗细、共混纺丝、表面等离子体处理等改性处理对纤维上聚苯胺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织物抗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取聚苯胺/涤纶导电纤维,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将导电纤维嵌织入普通涤纶织物中,讨论了该织物的抗静电及电磁屏蔽性能。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电导率,其与普通纤维的嵌交织物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原位聚合法在尼龙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聚苯胺导电材料,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对其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用万用表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导电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聚合在尼龙织物的表面,赋予织物较好的导电性,织物电导率为31.62 S/m。聚苯胺尼龙织物的电阻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回复到初始状态时,织物电阻逐渐恢复并接近初始值,在3500次拉伸-回复循环后仍有96.2%的高循环稳定性。作为导电织物,聚苯胺尼龙织物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在0~15%应变范围内可以准确监测人体的关节运动。同时,聚苯胺尼龙导电织物也具有热电性能,织物的塞贝克系数为8.406μV/K,有望作为温差传感器。  相似文献   

9.
将苯胺与聚丙烯腈(PAN)纤维接枝聚合,第一次采用5-磺基水杨酸(SSA)掺杂制得PAN/聚苯胺(PANI)复合纤维,再以盐酸(HCl)第二次掺杂制得PAN/PANI复合纤维;研究了第二次掺杂的反应条件及PAN/PANI复合纤维的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PAN/PANI复合纤维中有PANI存在;HCl第二次掺杂最佳条件为HCl浓度2 mol/L,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6 h,PAN/PANI复合纤维的比电阻约2 kΩ.cm;第二次用HCl掺杂的复合纤维的抗静电性能比第一次用SSA掺杂的抗静电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掺杂酸种类、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有机酸浓度对聚苯胺导电性的影响,选用过硫酸铵(APS)作为氧化剂,磺基水杨酸(SSA)和对甲苯磺酸(TSA)两种有机酸作为掺杂酸,经过试验探索得到最佳的工艺:苯胺与APS、掺杂酸的摩尔比为1∶1∶1,聚合温度0℃,APS浓度为1.0 mol/L,SSA和TSA的浓度分别为0.3 mol/L和0.4 mol/L。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为绿色催化氧化体系合成了聚苯胺。探讨了硫酸亚铁浓度、过氧化氢的用量、反应体系酸度、反应温度、苯胺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聚苯胺收率的影响,分析了该体系中苯胺可能的聚合机理,推测并初步验证了反应液重复使用的可行性。在亚铁浓度为3.36×10-4mol/L,n(过氧化氢)∶n(苯胺)=1.4∶1.0,反应温度为70℃,H+(硫酸)浓度1.5 mol/L,单体浓度0.9 mol/L条件下,聚苯胺收率为77.2%。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含Al混合炸药中Al的酸解反应工艺条件及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反应温度、硫酸浓度、炸药粒度及搅拌强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稀硫酸溶液酸解Al的较适宜条件为:温度在40~50 ℃之间,硫酸浓度0.8 mol/L,炸药颗粒尺寸50目左右;Al的酸浸过程可用“粒径不变收缩芯模型”描述,符合动力学方程g(x)=1-(1-x)1/3=kt,为化学反应控制类型,表观活化能为42.392 kJ/mol。在此基础上,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与硫酸初始浓度c0及炸药粒径1/r02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layer‐by‐layer assembly technology was used to prepare polyaniline (PANI)/nylon conducting fabrics. PANI/nylon conductive composite fabrics were prepared by deposition of polyanion (PSS) and polycation (aniline cation) alternately. The pretreatment with PSS was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the reaction time, aniline concentration, acid concentration and assembly time on the conductivity, and K/S values of composite fabric was studied. The optical reaction condition of assembly should be: the concentration of PSS was 20 g/L, the PSS‐treated nylon immersion in blended bath for 24 min, ammonium persulfate 0.1 mol/L, aniline 0.1 mol/L, p‐toluene sulfonic acid 0.3 mol/L. In the end, the conductive composite fabr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spectroscopy and compared with pure nylon fabrics. At the same tim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3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铜(Cu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通过"无模板"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出聚苯胺纳米纤维。研究了温度、H2O2的浓度、催化剂的浓度对聚苯胺的产率、电导率、反应速度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苯胺0.1 mol/L,盐酸1 mol/L,H2O2 0.15 mol/L,CuSO40.05 mol/L,反应时间为24小时。在此条件下合成聚苯胺的产率为58.2%,电导率为1.98 S/cm。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合成聚苯胺的结构,扫描电镜图中发现制备导电聚苯胺呈纤维状,直径大约为60~80 nm,长度大约为400 nm。  相似文献   

15.
原位聚合沉积制备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酰亚胺(PI)膜为基体,采用分散聚合原位沉积方法制得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PANI/PL/PANI)三层复合膜.复合膜表面PANI层外观质量优异,电导率达10~0S/cm.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高浓度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整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和介质酸(盐酸)的用量可制得表面质量和电导率高的复合膜.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稳定剂质量浓度4%,APS与苯胺(An)的物质的量比为2:4,盐酸浓度为0.5 mol/L.  相似文献   

16.
李兰扣 《辽宁化工》2011,40(3):241-242
应用方波溶出伏安法,玻炭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对铜、锌测定进行了研究。在NH3-NH4Cl体系中,得出铜对锌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6 mol/L,低于此浓度时,适合单一锌离子标准曲线ip(10^-6A)=0.609 1 c(10^-5 mol/L)+4.1495,r=0.995 4;锌对铜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3mol/L,铜在含锌5×10^-5 mol/L时适用标准曲线ip(10^-5A)=0.662 2 c(10^-5 mol/L)+0.966 5,r=0.995 2,铜在含锌低于10^-7 mol/L时适用单一铜离子的标准曲线ip(10^-5A)=0.891 2 c(10^-5mol/L)+0.848 5,r=0.992 0,同时测得回收率为94%~97%  相似文献   

17.
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配体与钛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1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e=3.17×104L·(mol·cm)-1,钛浓度在0.001~1.0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该方法测定纯棉品种织物中的钛.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加...  相似文献   

18.
在三氟化硼乙醚溶液的催化下,庚醛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2-己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中间体再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合成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2-己基-1,3-二氧杂环戊烷-4)甲烷-1-磺酸钠盐。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2-己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产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环氧氯丙烷)∶n(庚醛)=1.125∶1,催化剂用量为0.5 mL,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6 h,产率为44.5%。所得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经核磁及红外表征,并测定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0×10-3 mol/L。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片层状镁铝复合阻燃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镁离子起始浓度对层间距及生长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5 ℃,反应时间为1 h,镁离子起始浓度为1.5 mol/L时,得到层间距d(003)达到0.797 89 nm的层状镁铝复合阻燃剂。同时采用透射电镜(TEM)、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最优化产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产品为片状卷曲结构,分散性好,热分解温度高。  相似文献   

20.
以球形纤维素珠体为原料,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硝酸铈铵和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纤维素珠体-AN-AM接枝共聚物,并通过正交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硝酸铈铵用量为20%,KPS用量为15%(引发剂与单体AN的质量百分比),单体AN浓度为0.75 mol/L,AM浓度为0.28 mol/L,硝酸浓度为0.14 mol/L,反应时间为3 h时,接枝效果最好。此条件下,AN、AM与纤维素的接枝率可达259.4%,接枝效率可达49.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