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碳铈精矿焙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XRD、DTA-TG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氟碳铈矿的焙烧反应进行了研究。指出氟碳铈精矿在750℃下,焙烧5h,分解反应分为两步进行,首先RECO3F(本文中RE代表Ce、La、Nd、Pr)分解为REOF,然后REOF继续氧化分解得到:Ce0.75Nd0.25O1.875、PrO1.83、LaF3等,在焙烧过程中发生部分脱氟,同时铈和镨被部分氧化为四价。同时对焙烧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得出:反应表观活化能E=229.7kJ/mol,反应级数n=0.95。  相似文献   

2.
脱硫的现状     
王爱华 《武钢技术》1999,37(5):58-60
1 前 言本文简要地介绍联合钢铁厂铁水脱硫的几种基本方法。有效的方法很多,一些最常用的反应剂如下:石 灰———Ca+2O-2+S0=Ca+2S-2+O0(1)苏 打———Na+12C+4O-23+S0=Na+12S-2+C+4O-22+O0(2)碳化钙———Ca+2C-12+S0=Ca+2S-2+2C0(3)镁 Mg———Mg0+S0=Mg+2S-2(4)硅化钙———Ca+2Si-2+S0=Ca+2S-2+Si0(5)一般来说,脱硫反应可表示如下:S+2e→S2-(6)反应式(1)和(2)中,反…  相似文献   

3.
溴化物溶液中活性炭吸附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洁雪  龚乾 《黄金》1994,15(8):44-49
用活性炭可从含金浸化物溶液中吸附金。在室温(20-35℃);C:Au=0.7g:1mg;溶液pH<6;溶液中化钠浓度小于0.2mol.L^-^1;适当搅拌下;吸附4h,金金吸附率可达95%以上。吸附反应为溶液,金扩散过程所控制。-dc/dt-kc;k=0.0353min^-^1。吸附等温线可用朗格公尔缪式表示q=q∞ac/(1+ac),q∞≈335mg.g^-^1,a≈0.0562L.mg^-^1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LaF_3-LiF二元熔体及添加La_2(CO_3)_3的LaF_3~LiF熔体中,920~950℃下,La ̄(3+)在石墨电极上还原的阴极过程。结果表明:在LaF_3-LiF熔体中,电位在-0.85V左右(相对于石墨参比电极),La ̄(3-)离子在阴极还原析出;在添加La_2(CO_3)_3,的LaF_3-LiF三元熔体中,La(CO_3)_3,分解为La_2O_3,La_2O_3首先电解,然后LaF_3电解,均在阴极上析出镧。镧离子的电化学反应是简单的一步反应,即La ̄(3+)+3e→La。  相似文献   

5.
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孔膦酸树酯(PAR)对Eu(Ⅲ)的吸附在pH=3.6时最佳。静态饱和容量为259mgEu(Ⅲ)/g树脂。用0.6mol·L1HCL+0.1mol·L(-1)NaCl能定量洗脱。测得在25℃时的吸附速率常数K(25℃)=9.03×10(-4)S(-1);吸附反应的焓变△H=-1.532kJ·mol(-1);配位摩尔比为3:1(功能基与Eu(Ⅲ)。)用化学法和红外光谱等探讨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6.
氟碳铈精矿空气中焙烧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军  张成祥 《稀有金属》1994,18(4):258-261
利用DTA、TG、XRD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山东微山的氟碳铈精矿在空气中焙烧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指出氟碳铈精矿的分解过程可分为两步,首先较低温度下,(Ce,La)CO_3F氧化分解为(Ce,La)O_(1+x),F_(1-x);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Ce,La)O_(1+x)F_(1-x)继续氧化分解,得到Ce_(0.75)Nd_(0.25)O_(1.875)和La_2O_3等,焙烧过程中部分脱氟,样品总失重率达19.54%。  相似文献   

7.
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大孔膦酸树脂吸附柿的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pH=4.6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23.8mg/g·树脂,用0.6mol/LNaCl-0.2mol/LHCl溶液定量洗脱;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反应中的△H=14.78kJ/mol,△G=-36.86kJ/mol和△S=173.29J/mol·K。化学分析表明,吸附物中树脂功能基与Ce(Ⅱ)的配位比为3:1。用红外光谱探讨了吸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氟碳铈矿热分解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XRD法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氟碳铈矿焙烧分解产物的组成,探讨了氟碳铈矿的热分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氟碳铈矿的热分解是分步进行的。首先(Ce,La)CO3F分解成(Ce,La)OF;升高焙烧温度,(Ce,La)OF发生相分解,生成Ce0.75Nd0.25O1.875和(Ce,Pr)La2O3F3两相;随着焙烧温度的继续升高,(Ce,Pr)La2O3F3可分解为LaF3、Ce2O3、PrO1.83等相。焙烧过程中Ce3+、Pr3+氧化为四价,没有明显的脱氟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用MOC100TD新萃取剂在氯化钠水溶液中萃取La(Ⅲ)与Ce(Ⅲ)。结果表明:分相时间很快,使用正辛烷为稀释剂比用煤油效果好;在低pH值下,对Ce(Ⅲ)的萃取能力大于对La(Ⅲ)的萃取能力,因此,有可能使La(Ⅲ)与Ce(Ⅲ)得到萃取分离。确定了萃取时生成的萃合物为MeR3。求取出La的logK(ex)=-16.03±0.4,Ce的logK(ex)=-15.94±0.4。可认为MOCT100TD是比Lix70、Kdex100、SME529萃取La(Ⅲ)、Ce(Ⅲ)更有效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10.
镧系元素高氯酸盐苯丁基亚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稀土高氯酸盐RE(ClO_4)_3nH_2O(RE=La~(3+)、Ce~(3+)、Pr~(3+)、Nd~(3-)、Sm~(3-)、Eu(3+),n=6~7)与苯丁基亚砜PBSO(C_6H_5C_4H_9)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合成出六个新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离子含量测定,配体PBSO含量测定ClO_4~-含量测定、IR谱、导电、TG-DTA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BPSO)_7(ClO_4)](ClO_4)_2,配位数为8,电解质类型为1:2。  相似文献   

11.
以正辛烷为稀释剂,采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在硝酸盐体系中P507萃取锌(Ⅱ)的动力学。条件试验表明,该萃取过程受反应Zn(Ⅱ)A.HA(+)i+2H2A2(α)=Zn(Ⅱ)A2.2HA(o)+2HA(1)+H^+控制,萃取速率可表示为:R=k'[Zn(Ⅱ)][H2A2]^2(O)/k2[H^+]+k3[H2A2]^2(o),在298K时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值为10^-^6.67dm^-^2s-^-^1m  相似文献   

12.
HPMBP和DAM协同萃取Ln~(3 )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和二安替吡啉甲烷(DAM)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Ln3+(Ln=La,Pr,Nd,Gd)的协同萃取,测定了其半萃取pH值,结果分别为4.38(La3+)、3.97(Pr3+)、3.92(Nd3+)和3.82(Gd3+)。通过斜率法确定了协萃合物的组成为La(PMBP)3(DAM),并合成了固态萃合物。  相似文献   

13.
CalculationofRECl_3-CaCl_2-LiClPhaseDiagrams(RE=La,Ce,Pr,Nd)QiaoZhi-Yu(乔芝郁);XingXian-Ran(邢献然),DuanShu-Zhen(段淑贞)(DepartmentofPh...  相似文献   

14.
ABO_3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结构特征和导电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LaMO3(M=Cr、Fe、Co、Ni)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LaMO3中金属离子M的d电子具有程度不同的离域性,且随着M的不同,离域程度递变规律为LaNiO3>LaCoO3>LaCrO3>LaFeO3,这与其导电性大小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掺Ce ̄(3+)、Tb ̄(3+)的四硼酸铝钇(Y_(1-x-y)Ce_xTb_yAl(BO_3)_4)磷光体。测定了它们的结构、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_(32)、Ln ̄(3+)离子处于六个氧形成的三棱柱中。测定了磷光体中Ce ̄(3+)、Tb ̄(3+)和Ce ̄(3+)-Tb ̄(3+)共掺时的光谱,观察到Ce ̄(3+)、的Stokes位移相当小(~1700cm ̄(-1))、Tb ̄(3+)的能级劈裂较明显和Ce ̄(3+)能将能量传递给Tb ̄(3+),测定了磷光体中Ce ̄(3+)、的荧光寿命,探讨了Ce ̄(3+)-Ce ̄(3+)之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6.
氟哌酸钕的合成及其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钕(Ⅲ)的氟哌酸配合物〔Nd(NFA)3·6H2O〕,对其进行了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运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进行分析,推断第一步,第二步失水反应均按动力学方程da/dt=3/2Ae-E/RT(1-a)4/3{〔1/(1-a)1/3-1〕}-1进行,同时给出了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lnA=0.3074E-2.2062(第一步),lnA=0.2897E-1.9492(第二步)。  相似文献   

17.
用乳状液膜分离富集钾(1)与测定微量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二苯并-18-冠-6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钾(1)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只有K+能与其它金属离子得到满意的分离。如大量的Na+,NH4+,Ni2+,Li+,Ca2+,Mg2+,Fe3+,Mo6+,Al3+,Cu2+,Co2+,Cd2+,Zn2+等,均不被迁移透过这乳状液膜。确定了最佳液膜体系的组成:二苯并-18-冠-6,表面活性剂LMS-1,四氯乙烯,苯甲酸甲酯和内相(pH4~6水溶液);分离富集钾(1)的最适宜实验条件。Roi=1∶1(油内比),Rew=20∶60(乳水比)。此法已用于富集和测定食盐、卤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钾(1),其回收率为99.3%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3.6%以下,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从高镁低锂卤水中萃取锂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KSE混合萃取剂在高氯离子浓度和弱酸性条件下,以FeCl3为共萃取剂从高镁卤水中萃取锂的反应。测定了SK和SE的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用化学分析法、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组成为LiFeCl4·SK·2SE;红外光谱分析认为在此体系中萃取锂为溶剂化萃取机理,SK中C=O键和SE中P=O、C-O键上的氧原子主要参与键合配位,其萃取反应方程式为Li+(a)+FeCl-4(a)+SK(o)+2SE(o)=(LiFeCl4·SK·2SE)(o)  相似文献   

19.
StudyonElectrolytes(CeO_2)_(0.7-x)(MO)_x(La_2O_3)_(0.3)(M=Mg,Ca,Sr)ChenGuangyu(陈广玉),LiuJiang(刘江),HeLanying(何岚鹰),SuWenhui(苏文辉),Hu...  相似文献   

20.
MechanochemicalEfectsinLn2O3Ln(OH)3(H2O)(Ln=La,Nd)SystemDimitrTodorovsky,AtanasTerziev(FacultyofChemistry,UniversityofSof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