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水利》2006,(10):5-5
淮河人海水道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贯穿我省淮安、盐城两市的清浦、楚州、阜宁、滨海4县(区),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  相似文献   

2.
一、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盐城两市境内,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1999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施工,2003年6月28日竣工。工程近期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强迫行洪流量2890立方米每秒,将洪泽湖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300年一遇。二、淮河入海水道的启用背景6月21日,江淮地区入梅进入主汛期。入洪泽湖总流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盛家宝 《治淮》1996,(10):21-22
江苏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承担着河南、安徽等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除通过苏北灌溉总渠(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分泄入海和淮沭河(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分淮入沂外,主要经过入江水道(设计最大排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排泄入江。目前,入江水道工程承担着江苏75.9%的淮河设计排洪任务,在淮河流域排洪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自三河闸起经金沟改道至高邮  相似文献   

4.
《江苏水利》2006,(10):12-12
我省规模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总投资为41.17亿元,全长163.5公里,近期工程主要实施了河道工程、五大枢纽及渠北影响工程等,使淮河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200多万km2耕地的防洪安全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是江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战略性防洪工程。我省建设速度和整体发挥效益最快的大型水利工程。2000年4月朱镕基总理视察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时,提出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尽快发挥效益的要求。80多km河道同时施工,2001年一年就完成投资11.5亿元,创我省单项水利工程年…  相似文献   

5.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行洪的干流,全长157.2km,设计行洪流量为12000 m~3/s,承泄淮河上中游约80%的洪水。沿线河、湖、滩串联,湖滩长度约占50%;地形、地貌、植被复杂实际河道糙率增大,致使水位抬高,行洪能力降低。该文分析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降低的原因及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淮河干流洪水经过洪泽湖调蓄后,再通过淮河入江水道、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分淮入沂等通道入江入海,其中淮河入江水道作为最大的泄洪通道,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分泄了70%以上的洪泽湖洪水,同时还承担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km2面积的汇水,自三河闸下至三江营汇入长江.河道全长157.2km,沿程河、湖...  相似文献   

7.
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泄洪河道,承担着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根据1961—2018年大洪水期间的实测资料,利用水位流量法计算分析入江水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结果表明:因历史客观条件限制以及4个梯级控制河段整治的难度与复杂性,在不同时期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经过多年持续有效治理,河道行洪能力整体得到提高;由近年来实测资料推算,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入江水道行洪能力的分析为淮河下游区的防汛抗洪和降低特大洪水威胁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泄洪河道,自三河闸起至江都市三江营止,全长156公里,流经淮阴、扬州两市的洪泽、盱眙、金湖、宝应、高邮、邗江、江都和扬州郊区等8个县(市、区)。50年代初期,入江水道按设计行洪8000立方米每秒、高邮湖水位8.5米、三江营5.24米的标准,加固、兴建水工程。1969年重新编制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采用金沟改道段做大汕子格堤方案,按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高邮湖水位9.5米、三江营水位5.66米设计。 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  相似文献   

9.
唐瑾 《中国水利》2007,(2):I0004-I0005
看过秀美的千年灵渠,再来看我国现代治淮建设史上最大的单项工程、2006年度“鲁班奖”获得者——淮河人海水道近期工程。走在淮河入海水道大堤上,放眼望去,南北偏泓犹如两条巨龙并肩前行,二河、淮安、淮阜、滨海、海口等主要工程屹立其间,滔滔洪水在入海水道工程引导下东流入海。时隔800年,黄河夺淮以来缺失数百年的淮河入海通道终于得以恢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淮河入海道工程,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中确定的“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1999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9月经国务院、国家计委批准开工建设。工程全长163.5公里,近期工程静态总投资35.7亿元,动态总投资42.5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情况1998年国家批复《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开始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2001年上报了《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了复函。其主要内容为:(1)要加强对盐城丹顶鹤自然保  相似文献   

12.
董爱民 《治淮》2010,(1):42-44
一、工程基本情况 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水利工程。工程西起洪泽湖东侧二河闸,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与总渠呈两河三堤,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  相似文献   

13.
14.
段红东 《治淮》1999,(12):3-4
淮河历史渊源悠久,3000多年前,在 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出现 了“淮”字。历史上的淮河与长江、黄河、 济水齐名并称“四读”,河槽深广,海潮可 达江苏盱眙县,独流入海。“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是当时淮河流域社会安 定、生活富足的真实总结。但黄河夺淮 后,打乱了淮河水系,彻底淤废了淮河入 海尾闾,洪涝旱灾害日趋频繁,尽管历史 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不少治理主 张,但淮河仍然千疮百孔,景状依旧。直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使得淮河逐渐 旧貌变新颜。然而,洪泽湖及其下游的 防洪能力偏低,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及 环境发展的要求,开辟入海水道就显得  相似文献   

15.
缪宜红  兰明杰 《江苏水利》2007,(7):I0002-I0002
7月10日中午12:00时,根据国家防总指令,淮河入海水道开启行洪。我省各方配合、科学调度,确保了大流量安全泄洪。  相似文献   

16.
左步丰  刘松 《治淮》2005,(6):35-37
一、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 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近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270m3/s,主要内容有:干河工程163.5 km,二河、淮安、滨海、海口4个枢纽及淮阜控制工程,5座跨河公路桥,29座穿堤建筑物和渠北排灌影响工程等.  相似文献   

17.
江苏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人32开挖的一条泄洪河道,东西走向,联结洪泽湖和东海,于2003年建成。文章仅就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管理模式——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利亚  周毅 《江苏水利》2005,(10):20-21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大洪水,在入江水道、灌溉总渠行洪能力已充分挖掘及入海水道提前启用的基础上,实施了分淮入沂.在分淮入沂期间,沂沭泗流域也发生了洪水,淮沂洪水遭遇.本文分析了分淮入沂对新沂河、骆马湖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伟 《治淮》2012,(1):F0002-F0002
12月9日~13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江苏段和安徽段分别在高邮市和天长市举行开工仪式。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江苏段开工仪式上指出,入江水道是淮河主要泄洪通道之一,与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等工程联合运用,保护着洪泽湖周边地区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凤德  庄恒超 《治淮》2002,(1):20-21
堤防工程是防洪体系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次防洪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提高堤防工程的抗洪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部于1998年10月27日颁布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并于199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新规范实施以后比较有影响的大型堤防填筑工程,笔者通过几年来从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施工实践,谈谈堤防填筑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