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硅线石反浮选脱硅体系为载体,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十二胺对硅线石和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硅线石和石英的天然可浮性均较好;强酸和强碱性条件下,石英的天然可浮性较好,硅灰石的天然可浮性较差。金属阳离子对纯矿物可浮性影响试验表明:Fe~(3+)和Al~(3+)对硅线石和石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弱碱性条件下抑制作用明显;Ca~(2+)、Mg~(2+)对硅线石和石英可浮性影响较小。调整剂对纯矿物可浮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玻璃、六偏磷酸钠、淀粉对Al~(3+)或Fe~(3+)作用后硅灰石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柠檬酸对Al~(3+)或Fe~(3+)作用后硅灰石有一定的解抑作用。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针对两种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对石英浮选的捕收性能做出了一系列实验研究。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实验、动电位实验分别考查了两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下对石英回收率、药剂吸附量、zeta电位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捕收剂在中性条件下均可在浓度为1×10-4 mol/L时使石英的回收率提升到接近100%,而强酸环境下两种捕收剂的捕收性能都会下降。在该浓度下,两种捕收剂均可使石英的零电点从pH值约为3左右提升到4左右;中性条件下,随着捕收剂浓度的增加,石英的zeta电位会从负变为正;碱性条件下,由于分子构造差异,两种捕收剂分子的吸附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对蓝晶石和石英进行交互影响的规律研究,运用扩展DLVO理论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浮选交互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pH值为8,当FeCl3·6H2O用量为30 mg/L、十二胺用量为80 mg/L时,各粒级石英与不同粒级蓝晶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颗粒之间的粘附罩盖是造成蓝晶石与石英浮选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石英—十二胺浮选体系中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温度从20°升到40℃时的泡沫浮选动力学和三相接触(TPC)的特性。浮选给矿由不同粒径的玻璃球和石英颗粒组成。十二胺盐酸盐(DDAHCI)作为捕收剂。平衡的三相接触角用改进的Mingins-Scheludko法,利用显微镜进行测量。温度对DDAHCI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应用Wihelmy法测定。利用金相显微镜监测不同温度时玻璃硅质磨片上薄膜的形成和TPC的扩大,并用与之配套的照像机记录该过程。试验数据表明,在30~40℃时,细颗粒的浮选动力学有所增强,而粗颗粒并无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依赖于TPC的扩大速度和对温度的感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省去十二胺的酸化环节,同时保持药剂的分散性、选择性和耐低温性,将其与仲辛醇复配为十二胺-仲辛醇,分别以石英和磁铁矿为分选对象,进行了十二胺盐酸盐、十二胺盐酸盐+仲辛醇和十二胺-仲辛醇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仲辛醇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和磁铁矿的选矿效率;三种药剂对温度的适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十二胺盐酸盐+仲辛醇,十二胺-仲辛醇,十二胺盐酸盐;在20℃时,相同药剂用量配比下,十二胺-仲辛醇与十二胺盐酸盐+仲辛醇对石英和磁铁矿的捕收性能相近,但十二胺-仲辛醇对磁铁矿的选择性能较好,选矿效率比十二胺盐酸盐+仲辛醇高约2个百分点。十二胺-仲辛醇的配制为十二胺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其在工业上应用于铁矿反浮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碱土阳离子在石英与长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动电位测试及吸附量的测定,揭示了可溶性淀粉在长石与石英浮选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十二胺(DD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混合捕收剂,可溶性淀粉对长石与石英皆有抑制作用,相对而言可溶性淀粉对石英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长石的抑制作用较弱;动电位测试表明,长石在可溶性淀粉中的zeta电位相对于在纯水中的zeta电位只是略微向正方向移动,pH值为 5~7的范围内,石英在可溶性淀粉溶液中的zeta电位明显向正方向移动;吸附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性矿浆条件下,淀粉用量在20-80 mg/L的范围内,其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量大于在长石表面的吸附量,淀粉阻碍了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因此淀粉能够有效地抑制石英,而对长石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油胺体系中磷酸对石英浮选的影响, 并结合红外光谱测试、Zeta电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磷酸及其电离产物在酸性条件下可通过氢键吸附及物理吸附作用于石英表面, 形成亲水性薄膜, 并吸引溶液中部分RNH3+聚集在磷酸亲水性薄膜外围, 这导致油胺与石英作用效果减弱, 使石英浮选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对蓝晶石的可浮性及几种多价金属离子对浮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联合调整剂具有独特的选择性,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油酸钠和十二胺盐酸盐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亚川  张克仁 《矿冶工程》1993,13(2):27-30,33
对油酸钠和十二铵盐酸盐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油酸根离子在石英表面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而长石表面的油酸根离子除静电吸附外,还产生了化学吸附,生成了油酸铝。加入抑制剂后,石英表面的油酸吸附层被解吸,而长石表面的吸附层却大部分保留,成为加入胺类捕收剂的吸附活性区,活化了长石的浮选,造成了石英和长石的可浮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调整剂在菱镁矿石英反浮选分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反浮选去除菱镁矿石中石英分离时效率较低的问题,以含钙的盐类化合物KD-1为调整剂,分别以实际矿石和单矿物为试样,研究了KD-1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醚胺为捕收剂反浮选时添加KD-1,可明显改善分离效果.在精矿中SiO2含量不变的条件下,添加1500g/t KD-1,可使捕收剂用量下降58%,精矿产率提高4.24%.机理研究表明,KD-1对石英与菱镁矿浮选分离的作用,主要是使泡沫变得均匀,且流动性增强,表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赤铁矿反浮选脱硅体系为载体,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选试验考察了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赤铁矿和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石英具有很好的捕收能力,在矿浆自然pH、N,N-二羟乙基十二胺用量大于13.33 mg/L时,石英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赤铁矿的捕收能力较弱,在考察的捕收剂用量范围内,赤铁矿回收率不超过70%。人工混合矿分选结果表明,在矿浆自然pH、N,N-二羟乙基十二胺用量为20 mg/L、淀粉用量为3.33 mg/L条件下,可获得精矿铁回收率为86.86%、铁品位为65.28%的分选指标;N,N-二羟乙基十二胺可应用于石英和赤铁矿矿物的浮选分离。动电位测试结果表明,N,N-二羟乙基十二胺在石英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13.
石婷  刘安  樊民强 《矿产综合利用》2023,44(1):162-167+176
本文从药剂组合的理念出发,以煤油作为辅助捕收剂部分替代价格昂贵的十二胺,配制不同组成的十二胺-煤油混溶捕收剂,研究了该药剂的对尖山铁矿以及石英纯矿物的分选规律,通过显微图像分析了混溶捕收剂的作用机理,并通过闭路流程实验与传统药剂十二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溶捕收剂中十二胺的较佳比例为40%,在这个比例下,煤油的增效效果最明显;煤油的加入强化了细粒石英的聚团过程显著提高了细粒级石英的回收率;通过闭路流程实验,以十二胺-煤油作为捕收剂,可以得到TFe品位68.57%,回收率96.72%的铁精矿。与传统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相比,十二胺-煤油选择性更优兼具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对石英的捕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安  樊民强 《金属矿山》2014,32(10):51-55
通过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和实际磁铁矿石磁选精矿反浮选试验,比较了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与十二胺和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并通过吸附热、吸附量和吸附过程焓变的测定比较了3种捕收剂与石英表面作用的强弱。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捕收剂最适宜的矿浆pH条件均为6~8,但无论矿浆pH如何变化,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对石英的捕收能力都强于另两种捕收剂。实际矿样反浮选试验结果显示,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可在比另两种捕收剂更低的用量下获得比另两种捕收剂更好的分选指标,说明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不仅捕收能力强,而且选择性好。吸附热、吸附量和吸附焓变测定结果显示,不同pH下3种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都是自发进行的,且均为物理吸附,但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在各pH下与石英表面的吸附作用都比另两种捕收剂强,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浮选试验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黑云母在油酸钠和十二胺为捕收剂时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油酸钠单独作用时,对黑云母基本没有捕收作用;十二胺在强酸性条件下对黑云母有较强捕收作用;二者混合使用对黑云母的捕收作用最强,在中碱性条件下的浮选回收率可达80%以上。Zeta电位、红外光谱测试及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十二胺在黑云母表面发生了物理吸附作用;单一油酸钠在黑云母矿物表面不发生吸附作用;十二胺主要以RNH_3~+离子和离子-分子缔合物RNH_3~+·RNH_2的形式吸附于黑云母表面;油酸的水解组分都不与黑云母矿物作用;油酸钠与十二胺水解组分的电性中和,降低了捕收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二者的共吸附效应可以改善黑云母表面的疏水性,从而使浮选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16.
直到目前,都是用氰化法从纯石英矿石中回收金。但是,从砂矿中以及从含有少量硫化物的矿石中浮选金的经验指明,含有在磨矿时容易解离出来的金粒的纯石英矿石,亦能成功地用浮选法选别。最近在苏联勘探出了很多新的纯石英含金矿石矿床。因此我们研究时特别注意到做为选别方法的浮选法。试样化学分析列入表1。试样5多半是粒度尺寸为2—3毫米的乳白色石英。浸染在石英中的高成色金的粒径为0.04毫米。在矿石中还可以看到极少数粒径  相似文献   

17.
<正> 用常规捕收剂,如长链烷基胺和脂肪酸,浮选菱锌矿、异极矿和硅锌矿之类氧化锌矿物,选择性不太高。选择性低的原因有:锌矿物和脉石矿物的表面化学性质类似,针铁矿细泥同时覆盖锌矿物和脉石,以及矿浆中存在锌矿物溶解而产生的锌离子,使硅质脉石矿物活化。为克服此类困难,工业实践中往矿浆中添加硫化钠,随后加乳化胺捕收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钢球和氧化锆球两种磨矿介质对方解石表面性质及方解石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的回收率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采用氧化锆球磨矿,其方解石磨矿产品的浮选回收率高于用钢球磨矿时的浮选回收率。溶液检测和表面分析表明,钢球磨矿过程中产生了铁离子,并进一步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吸附在方解石表面,使方解石表面负电性降低,从而对方解石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二胺体系中菱锌矿的浮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胺(DDA)为捕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对硫化钠存在时菱锌矿的可浮性及正辛醇对菱锌矿可浮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对菱锌矿的活化作用主要通过HS-吸附在菱锌矿表面,降低菱锌矿表面电位实现;当pH值在9.5~11.5范围内,DDA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具较好的捕收性;正辛醇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无捕收性,但其能够强化DDA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的捕收能力,当正辛醇以40%的物质的量取代DDA组成胺醇复合捕收剂时,使用复合捕收剂浮选可获得与单独使用DDA浮选相同的效果;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硫化钠、正辛醇、DDA与菱锌矿表面发生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0.
作者为研究微粒浮选而解决粒度对浮选分离的影响进行了人工制备的混合试样的分离试验。试样用巴西产的高品位赤铁矿(含Fe_2O_397.4%)与日本福岛县白岩地方产的SiO_2(含量99.8%)混合粉碎,进行湿磨,筛成粗粒(149~210微米)、中粒(44~53微米),并用水析法得到细粒(-10微米)。对试样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