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届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年会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南京召开,历时四天.出席本届年会的有四十五个单位,近百名代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真空电子学著名专家吴鸿适,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沈宜春、电子学界老前辈单宗肃等同志参加了本届年会.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涉及到的专业学科多,范围广,在国防、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传输线、远红外激光、固体器件、电真空器件以及天文学、遥感等领域,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届年会的论文报告,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首届年会,这充分说明了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相似文献   

2.
<正>为纪念中国电子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中国电子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于1982年10月15~18日在南京召开.第三届学术年会是中国电子学会建立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电子科技学术盛会.参加年会的有各方面学者、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500余人,入选论文达269篇.论文涉及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专业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1984年10月11—16日在杭州联合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104个有关科研、院校和工厂的210名代表,其中高工、副研、副教授以上的有40人;工程师、讲师以上的有145人.国家科委新技术局和中国硅酸盐学会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浙江省徐起超副省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浙江省、杭州市的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IEEE北京分会CPMT专业委员会与UFFC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15日-1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学术会议主题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形势下的电子元件。此届年会遴选了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所、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学者以及知名专家撰写的精彩论文67篇,涉及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及当前电子元件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如:LTCC无源集成技术、微组装技术、优化仿真设计、电磁干扰、低温烧结陶瓷、无铅陶瓷、微波介质陶瓷、压电…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激光学会于今年6月3日——6月6日在苏州市召开了第二届年会。会议共收到论文58篇,其中43篇在会上进行了宣读,内容涉及激光理论,元器件、信息处理、新工艺、应用研究等方面。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上海、天津、陕西、江西、广州、成都、重庆等省市激光学会的代表。会议邀请了上海激光学会付理事长、复旦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主办的第六届雷达年会于1993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20余人。孙俊人理事长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并做了指导性发言。 雷达学会主任委员张锡熊教授以“雷达的未来”为题分析了目前雷达的研究方向、雷达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21世纪初新一代雷达的构成、雷达技术的跃变点等问题。航天公司23所的陆林根教授就“制导雷达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学会第九后学术年会于1993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新安江召开。42个单位的近120名代表到会。 年会由真空电子学会主任委凤刘盛刚教授主持,年会邀请学会老前辈吴祖凯,胡汉泉及有关专家作了“科技成果如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电子工业的影响”等7个大会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真空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深圳召开真空电子学会真空技术应用专委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深圳市真空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1996年4月10~14日在深圳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真空电子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共80多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二届青年学术年会(简称:CIE-YC2016)将于2016年11月5~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是电子信息技术界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年一度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的盛会,已经成为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探讨新技术、新思想的平台。半导体科学与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是构建人类社会信息化大厦的基石,它的发展极大促  相似文献   

10.
总的情况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第二届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六月三日至十二日在江西庐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中央各有关部委与地方电子工业系统的120个单位的正式代表173人,列席代表29人。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电子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孙俊人,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子工业部科技  相似文献   

11.
钟彩霞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25(9):I0002-I0002
由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IEEE北京分会CPMT专业委员会与VFFC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15日-19日在美丽的三江之源——西宁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子学会第 1 1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暨第 7届委员会成立会 ,将于 2 0 0 0年 1 1月 2 1日至 2 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这届年会是我国电子元件学术界为迎接 2 1世纪新的挑战 ,抓住电子元器件行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机遇而举行的一次盛会。这届年会上将发表 60多篇优秀论文。在阻容元件、电感器、继电器等元器件迅速向片式化、微小型化、轻量化、数字化、低功耗化、复合化、模块化、标准化和 /或高频化方向发展的今天 ,为了适应我国电子元器件工业生产和进出口事业的高速增长 ,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子元器件新产品的开发 ,在这届年会上我国电子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通信学会设备制造委员会电接触学组于1985年11月1日至4日在杭州举行了第二届学术年会。参加年会的有邮电、航空、航天、电子及上海等省市的院、校、厂、所等共40个单位57名代表。 会议是以电接触学、机电元件及共应用为纽带进行了学术交流。大家认为这次会议规模虽然不大,但有一部分文章还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与会同志认为,电接触学组自成立以来,作了许多工作,如举办一期学习班,邀请两位国外专家来华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1990年12月18日至21日在陕西咸阳召开。本届年会由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到会的有来自31个单位的63名代表,大会共收到论文104篇,编印了《论文摘要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学会于1984年12月2日至8日在福州市召开1984年学术年会.与会代表106名,共收到各种论文71篇.年会期间,广播电视学会委员会举行了多次会议,正式成立了电视、应用电视、发送、接收、电声、磁记录和理论与系统研究等7个专业学组.各专业学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召开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于1995年11月13~16日在北京电子部第十二研究所召开。大会开幕式由真空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融主持,电子部十二所宋学忠副所长代表东道主到会热烈祝贺。中国电子学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界》2012,(11):4-4
2012年11月2日—4日,第十七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及第四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博士生论坛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信息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乌家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局长邢海英、重庆邮电大学校长李银国、长江师范学院院长李林、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符明秋等领导和信息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教授代表学会致辞。他回顾了自去年年会以来学会所做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04年10月21~25日在重庆市召开,到会代表85人,发表论文93篇,论文选近600页。年会期间,宣布分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孔学东当选为主任委员;总装备部阎宇华,信息产业部王绍祥、周健,空一所梅文华,北京工业大学李志国,五所李新祥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由丁以华等56名专家组成;盛志森继任秘书长;挂靠单位仍属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第六届委员会任期到2008年底。2005年,可靠性分会将举办第二届电子信息系统质量与可靠性学术研讨会(2005年5月21~25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学会生产技术专业学组于1988年11月25日~29日在厦门市召开第三届学术年会。出席会议的有元件厂、设备厂、研制材料的厂所、电子集团公司等59个单位68人。本届年会的主题放在“加强消化吸收,加速实现国产化”方面,与会代表在座谈讨论会上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1)国家要实行宏观控制,不能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把用于引进的钱用来帮助消化吸收国产化的工作,否则实现国产化就困难;(2)同行们不能再搞封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3)国家要设置强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子学会第12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于2002年10月14日至18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湖南省电子学会、IEEE北京分会CPMT专业委员会和UFFC专业委员会5个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相关的大学、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出版界、社团等63个单位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96人到会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