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马莹  张建林 《福建建筑》2013,(2):31-33,80
本文通过介绍缙云寺的发展历史,对寺院选址、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单体形态、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缙云寺建筑的布局特征,园林的空间类型及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造景特点,初步探讨了巴渝地区郊野山林式寺庙园林的构景特点,为巴渝寺观园林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力行 《中国园林》1997,13(4):28-31
园林界就我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相形之下现代园林的理论却显得不足,是否只要有古代园林艺术就可以替代现代园林文化?倒底应怎样看待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园林遗产的继承?本文由此而引发出一个议题:古代园林文化向现代之转成。  相似文献   

3.
两宋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尚存许多不甚清晰、有待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在宋代园林实物遗存罕见、文献材料不成系统的现实情况下,宋画对宋代园林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以宋画《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图像材料为例,指出了其在园林史研究上所具有的关键史料价值,推进了中国古代园林源流和发展脉络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4.
国外历史园林复建研究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兼具自然生命力与人工艺术魅力的遗产类型,历史园林保护与复建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为全面了解历史园林复建研究的发展情况,对1983年以来国外历史园林复建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历史园林复建的定义与内涵、历史园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复建的标准与依据、复建方法,以及复建效果5个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基于历史园林遗产特征,从价值评判、活态特征、整体视角和动态变化4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园林复建原则,以期为中国历史园林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文献及调研,主要从园林类型、园林建筑、园林植物景观、园林文化与特色表达四方面,对巴渝园林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巴渝园林的个案分析,还未构建出相对完整的巴渝园林体系。该文讨论巴渝园林发展谱系的构建,探索巴渝园林特色的营建方式,以及研究巴渝园林在山地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以期为实现巴渝园林体系建构做一些有益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岭南园林萌芽于西汉时期,营造历 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以广东地区为代表 的岭南造园活动及研究工作逐渐兴起。因其 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岭南园林已发展成为我 国三大地域代表性园林艺术流派之一。本文 概述了岭南地区园林营造活动相关学术研究 成果,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文献计量学方法进 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研究岭南园林学术成果 的构成情况、各研究领域的成果数量指标及 其随年代变化趋势,探究各个时期岭南园林 学术研究热点和有重大影响的文献论著,分 析岭南园林研究的国际化概况,进而归纳岭 南园林学术发展重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厘清国内岭南园林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以CNKI数据库1963年至2020年间595篇国内岭南园林研究文献为数据源,借助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核心作者群与研究机构及研究主题知识结构可视化图谱。结果表明:国内近60年的研究可分为初步探索(1963~1996)、缓慢发展(1997~2009)和快速增长(2010至今)三个阶段,研究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热度越来越高,但缺乏大跨度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综合研究;当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园林发展与历史渊流、园林美学与艺术风格、园林要素与造园手法、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园林文化与精神内涵、园林规划与现代实践,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网络体系,但研究深度欠佳,且缺乏新颖视角。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岭南园林研究应在学术合作交流、多学科交叉研究、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逐渐深入,以此丰富岭南园林研究对象和主题,并进一步把握其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8.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中国重要地域园林流派巴蜀园 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成果,识别西蜀名 人纪念园林的遗产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构建 由本底价值、社会价值、保护状况3个方面构成的西蜀名人纪 念园林评价体系。通过文献、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数据, 对23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结论:西蜀名人 纪念园林的本底价值普遍较高,社会价值分化较明显,保护状 况以成都市主城区的园林得分较高。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 的保护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版画中的园林为题材.讲述了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版画中的园林要素,并归纳出不同时期版画题材的变化.以园林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为例分析了各版画中体现的园林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10.
贾珺 《建筑师》2022,(4):79-84
乐嘉藻先生于1933 年出版《中国建筑史》,书中包含若干关于古典园林的论述,附有多幅插图。作者在研究过 程中搜集了较多的历史文献,并对北京旧园作了实地考察,书中探讨古代造园思想、设计手法、遗产保护等内容,很有 自己的见解,但同时也在体例、文献、制图、细节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对《中国建筑史》一书中 的园林论述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观点,以期重新探寻其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婷婷  李沛  朱建宁 《中国园林》2023,39(1):134-138
聚焦明清古徽州私家园林,结合方志与文集,以时间为线索,对各阶段园林的数量与分布、园主身份与造园审美进行细致梳理和阐述,以揭示明清古徽州私家园林发展流变的全过程。基于此,共检索获得90座明清私家园林,将其归于4个发展阶段:永乐至正德年间的整装待发、嘉靖至明末的成熟鼎盛、明季清初的顿挫沉寂、清道光前的复兴回归;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3点流变特征:园林分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时空同步性,儒、贾并重的园主身份和以村居为主流的园林类型。  相似文献   

12.
桂林山水园林是喀斯特地貌下区域风景营建的优秀代表,体现着城市、人与风景要素协调共生的人居理念。通过古代文献解读与地理时空分析,探究在人文与自然联动作用下桂林山水园林形塑的时空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桂林山水园林依托于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独特风景基底而建设,营建数量和规模由唐至清持续增长,宋元为营建高峰;园林类型随时间逐渐丰富完善,公共园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桂林山水园林的形塑过程在时间上可分为由山水到园林的初步建构(唐至宋元)和园林体系的完善(明清)2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地域园林体系。在空间上,从散点式发展逐渐转化为城景相融一体化发展,形塑出桂林城园一体的风景面貌;3)山水环境支撑、政治经济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及游赏文化助推4方面的综合驱动作用,塑造了具有真山真水、类型多元、城景相融、开放共享等显著特征的桂林喀斯特区域风景园林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风景特征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并对当代山水城市景观塑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晋时期的《兰亭序》,不仅是一篇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的名文,更是一本名帖,堪称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美学、书法、园林等多个领域。基于园林、书法、文学艺术具有时代共通性的特点以及艺术泛化思想的基础,从魏晋士人园林的地域环境特征、园林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真正觉醒、哲学思想对园林的影响、"曲水流觞"文化实践在后世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对魏晋园林文化意象进行了解析。揭示出魏晋园林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文化的奠基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古台园林是汉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类型,但在近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失色和消失,仅有数座保存至今,而从风景园林视角展开的系统性研究则刚起步。研究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梳理和复原,以汉台、天汉台等 7 个典型古台园林为例,整理出了汉中地区古台园林的发展脉络,并从营城塑景、理水活园和人文传承三个层面总结出古台园林营造的特征与智慧,丰富了古台园林这一传统园林的类型研究,为当地传统园林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传统士族庄园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园林类型,与士族阶层关系密切。通过对西汉至隋唐时期相关古籍文献的整理,梳理士族庄园园林的发展脉络,其历经了形成早期、发展期、兴盛期、顶峰期及衰落转化期五个时期。形成早期闭门成市、重视军事防御;发展期至顶峰期重视生产经营,园林诸多功能渐趋完备;衰落转化期侧重娱乐游赏、情感寄托,生产多偏向审美性质。  相似文献   

16.
董彬 《园林》2021,(3):27-37
依据大量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古徐州地区宋元时期的园林类型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类,梳理出7个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陵墓园林、公共园林。结果表明,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宋元传统园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形成整体风格为"自然、大气、厚重、精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受到传统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的影响,中国古代注重城市建设与园林的统筹发展,与古代西方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以清代北京城为例,系统论述以皇家园林为建设重点的园林化营建过程。首先,分析北京的自然条件及清代北京城的营建基础;其次,利用相关文本和图像资料,梳理北京以水系整治为先导,围绕紫禁城由内向外分为内廷宫苑、皇城御苑、西北郊离宫和行宫群落的4个层次,发现园林化建设以皇家园林为重点,延伸至大小私园及寺庙园林、水陆交通沿线等;最后,分析清代北京园林化城市的特点,说明兼具民生、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以期为当代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1)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y combining anci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Qin and Han Dynasties,the imperial (royal) gardens and private gardens in ancient Xuzhou had developed in parallel.Imperial (royal) gardens were built by or for vassal kings,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Emperor Gaozu of Han Dynasty Liu Bang,for example,Pei Palace,Yanqi Tai,Xima Tai,Hanzu Temple,Lingguang Palace of Lu and so on.As for private gardens,stone reliefs in medium or small tombs owned by the bigwigs or the r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ncient Xuzhou,and from which we can see clearl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garden from the court,the yard to the garden,rich garden plants and animal species,garden architecture types such as hall,building,pavilion,platform,boat,corridor,gate,gatetower,ornamental column etc.,particularly,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was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of Xu-style garden.These achievements showed that Xu-style garden architecture had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pre-Qin incubation period to the gener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19.
闽东古典园林发展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芳  朱永春 《华中建筑》2009,27(7):152-156
闽东地处江南与岭南之间,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和近代通商开埠,造就了闽东具有本土区域特点的园林文化及园林建筑。该文对闽东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其历代园林规模、类型及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古徽州传统私家园林为例,结合园记文献,归纳探析传统乡村园林的植景营造意匠。首先,结合古徽州园林的发展历程,选取15座较为代表性的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园记为主,对园林中主要植物种类进行考证;其次,对植物种植方式和植景类型展开论述,包括“桑竹成林,桃梅隐境”的林景意向,“方草连天,心目具豁”的田景意向,“翠粲布写,余鱼同嬉”的沼景意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乡村园林由画境、声境和心境构成的植景意境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