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家具设计融合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冰 《包装工程》2019,40(4):186-191
目的在家具设计中引入传统竹编工艺元素,实现传统手工艺活化和家具行业生态化发展。方法通过对本地及国内外竹编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与手工艺人合作与访谈,提出传统竹编工艺与家具设计相融合的可行性建议。结论从竹材特性、竹编牢固性与耐久性、竹编种类等方面论证了竹编与家具结合的可能性,在竹编家具的形态塑造、结合方式及研究价值等方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为转变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许德骅  熊德天  吴昊 《包装工程》2022,43(4):189-196, 250
目的 针对章水泉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所遭遇的传承困境,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打造推动其产品创新与文化传承的APP,助力其文化与产品的传播与推广,进而为湖北地区的非遗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章水泉竹器的本源出发,对其主要产品门类、工艺特点与艺术形式进行整理与分类,分析制约其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设计策略,并通过数字化传承、合作创新、成果推广3个策略模块针对性地进行APP设计。结论 章水泉竹艺APP设计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优势,将其历史与工艺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展示,实现了文化保护功能;将其传统技艺与新锐设计思维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融合与创新,实现了设计创新功能;将其制作流程与文化精髓通过直播与精准推送展现于公众视野,实现了产品推广功能。最终,为章水泉竹艺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非遗数字化传承中APP的创新设计进行整理与分类,结合其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用户粘度不足、形式创新不够、服务链缺失问题,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提出构建“共享非遗与手工艺交易”的非遗类APP设计策略并进行设计实践。旨在通过在线教育传播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为用户提供交流与交易的平台,实现非遗共享、非遗共创。  相似文献   

4.
张文莉  邹倩 《包装工程》2018,39(18):203-208
目的解决当下传统竹编行业中手工艺人与订购客户之间的设计沟通障碍。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南通如皋地区的竹器厂经营设计现状,对竹器生产厂家与销售商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沟通障碍进行分析,在考察虚拟现实(VR)技术相关应用的基础上,建立竹编产品资源库,并运用基于web和Unity 3D开发引擎的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在线沟通平台,以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沟通障碍。结论基于VR技术构建的竹编产品展示定制平台可以有效辅助生产厂家与订购客户进行设计沟通,为VR技术应用在传统手工艺产品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中国竹资源体量虽为全球之最,但其产业附加值尚未达到全球先进水平.从宏观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竹材产业发展尚处于OEM的阶段.如何推动中国竹编家居产业向OBM发展,是当前设计介入竹编产业所急需探讨的问题.以设计介入为突破口,从微观视角入手,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竹编编织技法进行参数化研究,提出数字化下的竹编产品设计新思路,结合社会创新的工作方法提出适用于当地竹编产业的发展体系.方法 通过传统竹编编织技艺的数字化转化,结合在地资源,进行竹编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开放式的创新方法,将设计、生产、社会认可进行有机的结合.结论 竹编作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活态化是保护过程中急需探讨的问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当代竹编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开放创新设计对竹编进行数字化设计研究,为竹编技艺在当代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进行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竹编工艺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传承和创新之间不断地碰撞,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也融入了当代的生活情趣和美学需要。本文以竹编工艺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并将其与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一些常见元素相联系,归纳竹编工艺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方法,最后总结竹编工艺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我国农产品包装设计拓展新的思路与灵感。  相似文献   

7.
何佳  施爱芹 《包装工程》2019,40(22):236-240
目的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提升策略,通过现代设计的力量为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探寻一条可借鉴之路。方法结合当代手工艺领域的创新实践案例,从创新力、文化力、科技力和执行力这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传统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思维模式,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结论协同模式是传统手工艺设计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基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的设计创新都是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有益尝试。为了使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须实现其与当代生活的统一,并使传统手工艺品回归到实用与审美兼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生活用品角色,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8.
马寰 《包装工程》2017,38(14):14-18
目的探索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创新设计中应用的特性与原则,总结出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创新设计中应用的具体形式。结论将新媒体技术引入传统手工艺展示设计中,对满足新时代受众观展需求以及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斌 《包装工程》2022,43(14):279-286
目的 为传统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活化传承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思维方法。方法 分析传统竹编日渐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为其新生之路提供借鉴。在发掘传统竹编的材性、材质以及工艺美学等潜能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2个角度着手探寻传统竹编的脱困途径,分析竹编材质特性与灯具产品功能特征的协调性。从设计方法与生产工艺、传统基因与时尚潮流、多元材质结合3个角度,探索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设计思路。结论 传统竹编的新生必须在产品类型、生产工艺、设计思路等方面与时代发展的脉络相结合。灯具是竹编实现新生的理想载体,竹编的材质优势、工艺美学以及文化渊源是当代竹编灯具设计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现代竹编生活器具的创新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宛萤  张福昌 《包装工程》2015,36(24):137-140
目的 探究现代竹编生活器具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 以竹编生活器具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衍变为启示, 分析了竹编工艺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方式, 论述了现代竹编生活器具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对其进行设计创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论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以现代生活美学为导向、 以功能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原则, 主张从功能创新、 形式创新、 工艺创新3个方面来设计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大众审美的竹编生活器具。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使竹编生活器具重新融入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张鸶鸶  许蕾 《包装工程》2024,(6):422-429
目的 在蜀锦织造技艺与竹艺面临传承断代、创新不足、运营受阻等诸多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探究蜀锦结合竹艺的创新产品设计方法,为生活而设计,使非遗焕发新生。方法 首先分别对蜀锦和四川竹艺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现售蜀锦及竹艺产品的市场调研,论述了融合二者进行创新产品设计的价值;最后从功能创新、形式创新、工艺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了设计创新的具体路径。结论 以“地域文化植入”“现代技术加持”“多元材质结合”的产品研发思路,进行一系列包具、文具、餐具的产品设计实践,将蜀锦与竹艺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丰富产品品类、形成新的增量,而且能丰富其文化内涵,实现传承传统工艺与满足消费市场的双向平衡,进而达到承扬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丁俊  丁诗瑶 《包装工程》2020,40(24):286-293
目的 以协同设计的方式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有利于黔东南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梳理黔东南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既有路径,结合当前设计发展趋势和当地传统工艺的生存现状提出协同设计的思路。通过研究性访谈、设计实践的方式,反思协同设计介入当地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路径与方法。结论 在既有设计路径下,当地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以商业价值为核心诉求;而协同设计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改变了传统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式,实现了从产品驱动向问题驱动的转型,并最终实现了多重价值。对于黔东南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而言,实现协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施基础与实施方式两方面。前者包括以共享知识资源库为核心的工作平台和以社会创新矩阵为核心的工具包;后者包括以当地手艺人、潜在用户、设计师为核心的参与人群,以设计院校、当地文化机构和传统工艺工作站为核心的实施主体和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陈硕 《包装工程》2022,43(8):405-412
目的 深入挖掘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文化内涵,探索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方法 通过对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探索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策略与研究着力点。分析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现代工艺进行比较,得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在文化、美学、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以家居设计为突破口,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优势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探索传统基因与时尚潮流的结合原则。结论 将桂东南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内涵价值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能够让消费者在现代家居产品体验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与工艺价值,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初次体验竹编的年轻消费者设计竹编体验,促进竹编工艺的活态传承,推动竹编文创由设计产品向设计体验的模式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构建用户体验地图,从全局视角探究用户体验过程,根据用户行为和用户满意度,分析用户与竹编体验的接触点,定位并描述体验过程中的痛点、寻找机会点和罗列用户需求,总结竹编体验的设计诉求。结论用户体验地图是归纳设计诉求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目标用户各个阶段的竹编体验情况,辅助设计决策,提供设计诉求要点。例如体验时长不超过三个小时,竹编工艺种类为2~3种,竹篾色彩为天然本色,以基础纹样为主,满足网络社交需要等。以餐桌果盘竹编体验设计为例,验证用户体验地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为竹编工艺创造性的转化和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浩 《包装工程》2023,44(22):11-16
目的 传统工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基因等多元价值,是现代设计助力传统工艺振兴,弘扬中华美育,彰显中国风格的宝贵资源库。以设计实践活化优秀传统工艺,探索中国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方法 以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为导向,紧密契合传统文化复兴国策,以传统工艺形式为设计元素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创新应用,来引导探索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为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注入中华文化基因、积蓄传统文化能量,用设计的手段传承、创新及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论 以明确的学科方向、专业建设为基础,通过重大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平台,探索新时代符合国家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价值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段笔耕 《包装工程》2017,38(8):214-217
目的探究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及发展路径。方法从工艺美术的概念入手,探索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必要性,配合具体案例从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3方面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传统工艺美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现代设计应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足够的营养,将传统工艺美术的形式与特点完美融入,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使中国的现代设计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陆众志  聂宇涵  赵子豪 《包装工程》2023,44(22):425-438
目的 探索数字乡村战略下品牌建设对龙普村彝族竹编工艺传承与乡村发展赋能的价值内涵和现实路径。方法 对云南红河龙普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彝族竹编产业具备发展竹编品牌的条件和前景,拥有优势显著的竹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地理条件资源。依据田野调查,总结龙普村彝族竹编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并挖掘龙普村彝族竹编品牌建设的价值内涵,力求推进彝族竹编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目标。结果 在实践层面上,分别从品牌架构、品牌形象、数字平台三个方面探索龙普村彝族竹编品牌建设现实路径。结论 龙普村彝族竹编品牌建设有利于延续龙普村彝族竹编活力与传承能力,同时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刘霞  孔昊昱  史嘉豪 《包装工程》2024,(6):349-355, 370
目的 从设计学角度提出传统壁画色彩数字化采集、保护及传播的设计策略,通过“云图像色彩数据采集技术+数字交互小程序构建”来实现传统壁画色彩的数字化提取与传播,助推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保护、传播与创新。方法 以永乐宫壁画为研究对象,在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云图像聚类算法以物象为基础对壁画色彩进行数字化提取和汇总,结合数字平台的体验特征,搭建永乐宫壁画色彩小程序,为壁画色彩信息的保护和当代设计中的转化提供数据、路径支持。结论 通过设计学、图案学、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壁画中色彩信息进行数字化提取及交互式汇总传播,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同时为以国风为主题的各类设计提供精准的色彩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晏莉 《包装工程》2018,39(16):217-222
目的以英国AUB为基础,以Textile专业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工艺的不同技术形式进行分析探讨,为寻找现代陈设设计新的表现语言提供思路。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以Textile实际案例为基础,对多种工艺的制作方法及不同的艺术效果进行尝试与研究,挖掘艺工相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及艺术价值。结论通过对主题的选择、材料的衍生、绘画的艺术表达、编织的趣味性、数字化的刺绣等工艺的应用分析,强调了工艺与艺术形态、与科技的密切关系,提出艺工相融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价值,拓展了作品的表现语言与内涵,为陈设设计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