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钟毓铸 《中国园林》1990,6(1):42-43,56
我国东晋时期出现了以模拟自然山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及至唐、宋两代造园的创作手法在灿烂绚丽的文学艺术的熏陶下则强调意境的表现。寄诗情画意于山水花木之中,发展到文人构思的写意山水园的造园形式。从此之后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日臻成熟,且独具风格自成体系,与西方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和法国几何图案式园林大相径庭。它并非大自然山川草木简单的组合,人为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加工后组织成的高超的艺术作品。既富自然之  相似文献   

2.
鲍润生 《中国园林》2024,40(7):125-131
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属园林,在清代承担畅春园的 部分园居理政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历史 变迁,西花园到今天已经全园不存,由于考古发掘有限、史料 缺失,难以复原出清代西花园的格局。结合样式雷图档、文字 史料、测绘资料,尝试对西花园的地理位置进行考证,并对其 平面布局进行初步探讨,还原重点建筑组群的格局,对比畅春 园和西花园的异同,有助于深入认识西花园的全貌,具有一定 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首次提出需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为推进研究和保护"五园"之中唯一园址不存的畅春园,通过综合研究多件清宫历史图档、近现代航拍测绘影像及考古报告等资料的空间关系,复原畅春园及附属的西花园在乾隆和道光2个时期的平面布局,并初步确定其在海淀区的具体区位,以及位于三山五园地区保护红线之内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对两园的功能和景观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畅春园是一座跨越明清两代、艺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人工山水园,对清代皇家园林的营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迪  张龙  刘佩怡 《风景园林》2017,24(5):107-115
赅春园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是清漪园早期建造的园林建筑群,现存遗址。该园写仿江南金陵永济寺,抽象地写意镇江的金山和焦山,园林建造巧借天然岩壁、重塑山形地势,营造出攀登山林、一览全景之气势。园内山石设计巧妙运用留山、凿山与掇山等手法,其中清可轩与天然石壁意趣相得,为全园点睛之笔。园内文化内涵深厚,兼具儒、道、释等多元文化,是乾隆皇帝圣王理想的物化体现。本文通过对赅春园进行文献考证、实地调研、测绘和复原设计等研究内容,对其造园艺术进行分析,并探析造园主人乾隆皇帝的园林审美,进而推动万寿山后山遗址群的保护与展示工作。  相似文献   

6.
谭锐  张云 《建筑与文化》2020,(9):141-143
朱家花园位于具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1]之美誉的滇南建水,曾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规模较大且保存完好的建水清代民居典型代表。文章对朱家花园的楹联匾额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朱家花园楹联匾额背后的故事并对其文化内容进行分类,详细论述其中的园林意境表达方式,以探索出楹联匾额物质载体上的整体精神空间意境,最终剖析朱家花园楹联匾额"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贾京默  毛靓  刘琦 《城市建筑》2022,(12):78-83
本文简述了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中的匾额楹联意境及整体空间布局意境。通过翻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古今恭王府的匾额楹联进行对比与理解,得出在拥有众多皇家园林的北京城中,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恭王府曾经存在的和现存的匾额楹联的意境及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匾额楹联对园景“点题”,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使园林景象能够“寓情于景”,随处皆可“即景生情”。正如《红楼梦》所说:“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北海作为皇家园林的典范,其集锦式园林建筑与相匹配的匾额楹联,集山水、建筑、诗词书画于一体,将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意境,体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崔景舒  崔山 《中国园林》2022,38(1):139-144
畅春园始建于康熙朝,是当时除紫禁城外的第二政治中心.康熙朝后,畅春园开始衰败,园区范围逐渐变小.由于对康熙朝满文资料的忽略、研究方法的缺失,导致目前对畅春园范围认知不够全面.为确定畅春园最鼎盛时的园区范围与布局,首先根据畅春园营造记录、修缮记录、管理记录、阅射记录,判断出康熙时期畅春园包括畅春园(主园)、西花园、圣化寺...  相似文献   

10.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历史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历史文献和以往研究成果.综合"三山五园"地区核心园林鼎盛时规模以及外围环境涵盖的范围,划定了"三山五园"地区的四至范围.搜集了多张历史地图,并结合同时期文献完善地图信息,根据地形图统一坐标和比例尺,予以改绘.将景观划分为古典园林、水体、农田、林地、建筑、道路、其他7个类型,分析4个代表年份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及相互转化情况,揭示"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变迁的过程与驱动力,为园林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春园在圆明三园中建造较晚,建造这座皇家园林目的明确,是专供皇室悠游而设的园林。它总结圆明园造园中的优点和缺点,仍承继中国山水园林布局以水为主体的形式。长春园有意缩小水面,用景点或景区划分水域,以视觉效果点缀景物,组织景界,构成空间。总的布局是以山抱水,以水环山,构成里外环抱的形式。布局在自由的基础上,仍保持严紧的格局。建筑布局内紧外松,园内山水交融,浑为一体,建筑造型各具特色,体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匾联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它引导观园者思绪,再现精致意境。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园林物象、心境与匾联的产生,并结合一古一今两座园林,分析了意境与匾联的关系。匾联蕴含了浓厚的文化,现代中式景观应予以传承。  相似文献   

14.
朱强 《风景园林》2021,28(9):115-120
位于北京"三山五园"地区东部的海淀皇家园林群兴起于清康熙、鼎盛于乾嘉、衰亡于道咸,具有规模庞大、造园技艺高超、水网密布、古今巨变等特点.从区域风景规划的视角利用图档与文献全面复原了该区域在道咸时期的水–园–田–村–营–路体系,考证其演变历程,统计建设规模并分析其整体的布局理法.研究表明:畅春、圆明二园及马厂连缀成为庞大...  相似文献   

15.
尹航 《城市建筑》2014,(29):202-203
匾联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它引导观园者思绪,再现精致意境。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园林物象、心境与匾联的产生,并结合一古一今两座园林,分析了意境与匾联的关系。匾联蕴含了浓厚的文化,现代中式景观应予以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士园意境意匠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尔鹤  赵慎 《中国园林》2002,18(3):73-75
中国文士园的意境是:师法自然、有若自然。其意匠主要是:园要小中见大、小中见巧;既要重视建园,也要重视维护;重视楹联匾额的拟定。文士园是文化遗产,应作为文物来保护,也应作资源来适度开发。文士园的意匠可古为今用,来丰富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