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章彰  杜文婷  丁伟 《包装工程》2022,(S1):122-127
目的 通过探讨未来社区建设目标下社区家具的发展现状与分析老幼群体的基本需求,为社区街道的代际共享空间设计和服务体系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方法 通过分析未来社区与代际共享的关联性,针对老幼群体的需求与社区现状不适宜等问题,遵循安全、便利、功能复合、模块化的设计原则,着重考虑老幼群体的参与体验。结果 提出面向代际问题社区家具设计策略,提高并改善社区家具的使用体验。结论 推出老幼代际共享视域下的一种新型社区家具,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社区生活品质,增强代际交流;激发老龄社区活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年人的社交幸福感;整合优化现有社区资源,聚焦便民、惠民、利民,推动社区向更加健康、和谐、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源  向言词  王睿妮 《包装工程》2023,44(6):352-361, 374
目的 调研现有城市公园健身设施设计的不足之处,总结老幼群体对城市公园健身设施的共同需求并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方法 基于使用后评价(POE),实地调研湘潭市、长沙市的六个城市的公园健身设施,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评价健身设施可用性。同时,基于老幼同行用户访谈总结其对于使用城市公园健身设施的共同需求。结果 依据城市公园健身设施可用性影响因素权重排序与老幼群体共同需求分析结果,从使用安全性、结构灵活性、环境融合性、社交互动性、健身适用性五方面进行城市公园老幼共享健身设施创新设计。结论 通过POE法和FAHP法进行的城市公园健身设施可用性影响因素权重排序及老幼同行用户共同需求总结,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城市公园老幼共享健身设施设计,可有效满足老幼群体对城市公园健身设施的个性化需求,增强老幼群体代际交流,缓解代际冲突。  相似文献   

3.
韦宇欣 《包装工程》2019,40(4):287-290
目的探索在老年社区宜居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社会的老龄化环境入手,对老年社区的物质构成和精神文化构成进行分析,选取其中的公共设施为对象,就其动态活动区、静态活动区、道路行走区等公共设施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进行总结,以社区宜居环境中老年公共设施设计的理论依据为基础,从人文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安全性等角度展开探究,剖析老年社区宜居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指出相关设计的关键点和发展趋势。结论针对适老化老年社区的特性,探究城市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公共设施设计,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老年环境配套公共设施体系既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又是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4.
孙乐 《包装工程》2023,44(14):432-435
目的 找到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设计的策略,促进社区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为老年人的活动和行为提供方便。方法 罗列社区公共设施分类,发现并提出每一类公共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改进公共设施适老化设计情况。结论 社会老龄化趋势呼吁设计者更多地从老年群体的视角出发,设计符合老年用户需求的产品,只有真正从老年人本身出发,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公共设施,才能提高老年用户使用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张蕾 《包装工程》2018,39(6):248-251
目的探究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方向及改进策略。方法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下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系统中存在的供给、布局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不足,并此为基点,分别探讨城市社区中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3类需要特殊关照的人群自身特点及他们对社区公共设施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力求新颖、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能够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结论在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居住人群,为他们提供户外社交活动和健身活动的机会,在注重休闲娱乐的同时提升居民的精神愉悦度和认同感,促使他们更依恋和热爱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6.
章丹音  李慧希  熊承霞 《包装工程》2020,40(22):320-325
目的 作为社会治理中重要一环的城市社区微更新,应当使其匹配相应的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社区微更新语境下的公共设施实践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启发针对不同场地、人群、情境、需求的公共设施设计思路。方法 从设施品质高低、设计师介入程度出发归纳三种类型的公共设施,然后从三种不同类型设施的释义及其设计组织方式出发,在设计立意、设计方法、设计案例方面分析不同类型设施的设计实践过程。结果 得出社区微更新语境下不同类型公共设施的设计立意及设计方法。结论 城市社区微更新语境下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更加关注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更加关注设施的趣味营造与可持续设计,更加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形成设计构思,激发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宋夷白  宣炜  蹇宇珊 《包装工程》2021,42(22):165-169
目的 对老年设施全龄化的各项指标及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得出全龄化设计的基本策略,以满足旧社区老年人群的心理需求.方法 运用亲和图法(KJ)筛选、整理老旧社区住户养老需求,提出老年设施针对性的优化途径,通过文献研究、用户访谈等方式总结出老年设施全龄化设计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全龄化设计原则与优化途径的关联排序,确定设计方法.结果 依据KJ-AHP法的分析结果总结旧社区老年设施全龄化设计策略为全年龄群体共享.结论 通过实践证明,将结合KJ法和AHP法的KJ-AHP法用于产品设计阶段的策略选择,具有可行性.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精准捕捉用户的真实需求,更加直观、有效地归纳出应用新理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明  王勇  施梦雨 《包装工程》2021,42(10):295-299, 308
目的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响应国家政策和缓解社会养老压力,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探索居家养老的新型社区模式——全龄化社区.方法 通过对这种社区居住模式和环境需求的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全龄化社区中的环境设施作为使用社区环境的载体,在设计上除了传统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以外,还应思考如何促进社区中不同年龄段居民之间,特别是老年群体间的情感交融与互动功能,并具体研究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环境可供性理论,从环境设施可供给的交流可为性、活动可为性、陪伴可为性和成就可为性等几个方面,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环境设施的可为设计方法对促进和引导居民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结论 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是全龄社区环境设施可为性的特征.激发居民情绪、满足心理情境需求、提高老人生活热情、促进生命活力,实现"老有所为",是全龄社区环境设施可为性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鑫海  曹星 《包装工程》2017,38(2):206-209
目的对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公共设施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公共设施设计面貌趋同;并且以公共设施设计需求为基础,分析城市地域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建设对于对公共设施的设计诉求。结论指出了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对自贡井盐文化公共设施设计实例的具体分析,详细论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用户为中心的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服务设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黎 《包装工程》2017,38(12):253-258
目的研究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服务以满足社区用户需求。方法从服务设计方法角度出发,结合社区公共设施,根据社区用户需求,分析各类用户社区活动,寻求各类用户与设施之间接触点;通过分析关联重要度,将社区公共设施模块化,构建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服务设计体系框架。结论提出基于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服务系统的优化整合设计,进一步提升各类社区用户对社区公共设施满意度,发挥社区公共设施的效能,为社区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及服务模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曹宇  干静  朱春晓 《包装工程》2022,43(12):378-385
目的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国家实施“三胎政策”的时代背景下,“隔代抚养”现象日益增多。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游乐设施在形式上缺乏创新,在功能上无法满足代际互动的需求,隔代抚养背景下的社区游乐设施亟待改善。旨在探究社区公共游乐设施的包容性设计方法,提出满足隔代互动需求的社区公共游乐设施设计策略,使其符合祖孙两代人的使用需求与情感需求。方法 通过对我国合肥市部分社区公共游乐设施的现状,以及老人、儿童在游乐设施中的行为模态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社区公共游乐设施在互动性、包容性及情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老年人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取隔代抚养背景下的游乐设施设计需求,以包容性设计理论为指导,从安全性、功能性和情感性3个方面,提出隔代抚养背景下的游乐设施设计策略,打破成人活动区和幼儿娱乐区的物理区隔,打造祖孙共享的、可实现行为和情感互动的新型游乐设施。最后通过设计实践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结论 在社区公共游乐设施建设中融入互动和共情理念,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促进代际和谐。  相似文献   

12.
杨勤  石勐  刘大帅 《包装工程》2020,40(24):248-255, 261
目的 尝试将群构与重组的设计理念应用于公共设施创新设计中,探索社团活动空间中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 从当下中学社团活动空间中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着手,在人员空间动线、功能需求、心理认知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研讨,并将群构与重组的设计方法应用于中学社团活动空间公共设施设计与研究中。结合中学社团活动空间设计项目实例,探索社团活动空间中用户的功能需求与空间内公共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结论 针对公共社团活动空间的相关特性与发展现状,探究了中学社团活动空间环境的公共设施设计,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学社团活动空间公共设施体系。中学社团公共设施的设计研究既是对中学生课外拓展及活动空间复合性功能的满足,又是人性化综合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结合智慧社区的发展导向,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探究适老化文娱设施的设计策略,优化智能文娱设施的可用性,提升老年用户的体验感。方法 通过文献数据库分析适老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具身认知的理论概念和应用于适老化设计的优势。以智能文娱设施为设计载体,运用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等用户研究方法,绘制老年群体智能文娱设施用户体验地图,梳理老年群体的需求痛点,从设计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构建智慧社区文娱设施适老化设计策略模型,提出智能文娱设施适老化设计的设计路径,展开设计实践。结论 体验、心智,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是影响认知的重要因素。具身认知理论结合智慧文娱设施设计,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安全、易用,以及情感需求,为提升老年群体智能文娱设施的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也为智慧社区适老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悦群  钟蕾 《包装工程》2023,44(14):217-223
目的 针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境,探究植根于在地文化身份认同的非遗文化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 首先从文化记忆理论角度重新界定文化遗产概念,一方面揭示其辩证特征及其传承困境,另一方面强调地方身份认同构建之于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进而总结当下非遗文化传承策略的特征,并集中从公共设施设计的角度予以补充。结果 非遗文化传承的有效性源自以“功能性+事件性+意义交互性”为核心架构的传承策略,该策略得以物质化、常态化和日常化开展的关键保障来自于系统的非遗文化公共设施设计。结论 文化记忆理论为非遗文化传承增加了文化意义空间生产和在地文化身份认同构建的维度。应当强调公共设施设计对非遗传承特别是非遗文化社区营造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