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姜烛  王迁  李馨 《中国标准化》2020,(9):113-116+122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调研陕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现状,发现存在思想不重视、工作不扎实、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部门协作、统筹社会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晓娜 《包装工程》2019,40(6):290-293
目的探索创意视角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其价值效用,探索更加多样的公共设施设计,立足于创新发展,从社区公共设施、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商场公共设施等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角,探索公共设施在民俗元素的融入、信息化的升级、导向化的延伸、语意学的塑造和艺术方式的创新等方面的创意性设计尝试,探索其未来的发展道路。结论公共设施是城市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只注重基础的实用性,还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审美性、文化性、科技性等功能的叠加,将创意化设计发挥到极致,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乐趣。  相似文献   

3.
龚芸 《包装工程》2021,42(16):347-353
目的 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实践的途径,以期有效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方法 以集体记忆概念为理论框架,通过梳理相关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记忆的地方性、选择性及重塑性等方面分析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对记忆建构的机制影响.总结归纳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立足日常生活、突出设计叙事过程、强调参与主体身体实践的设计途径.结论 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繁复.以乡村的空心化和人口流失为特点的乡村衰落是目前非常突出的现象,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为实践突破,将记忆建构作为理论支撑,从集体记忆的角度关注乡村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将会产生持续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减少农村污染、改善生活环境的关键途径,也是创建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内涵,总结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列举了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基本方向。当城镇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会有相当大的人口比例留在农村。而就地城镇化就是使海量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尽可能做到“离土不离乡”。作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丹东,有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天然优势,我们要根据丹东自身特点,以“美丽乡村”的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近年来,丹东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丹东市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地域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制约了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为促进丹东市城镇化发展,帮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我们尝试给出可以践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馨曼  杜守帅 《包装工程》2021,42(24):382-388
目的 基于村民、商户和游客三大使用者角度,通过优化设计旅游乡村公共设施来激发旅游乡村的活力。方法 着眼于三大使用者,对旅游乡村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旅游乡村公共设施分布不足、功能性弱、设计单一等问题,从公共设施的整体性、乡土性、互动性和复合性方面入手,探索旅游乡村公共设施的优化思路。结合旅游乡村公共设施的设计案例,探索旅游乡村公共设施与三大使用者的基本需求之间的联系,验证公共设施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论 从三大使用者角度出发,优化设计旅游乡村公共设施,深入挖掘旅游乡村内涵,可以增强三大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激活旅游乡村的活力、体现公共设施的价值,并最终实现振兴旅游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德兴 《包装工程》2019,40(6):287-289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设施在人性化视角下的设计策略。方法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及其发展现状,总结其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接着从人性化,即合理性、功能性、以人为本、审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展开拓展,并结合实例探索设计方向及策略。结论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尊重需求,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捷的同时,让人们享受到舒适与自在,进而产生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愉悦。  相似文献   

8.
9.
王荃 《质量探索》2014,(12):47-49
阐述了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提出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研究分析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应涵盖的内容,并对如何有效推行标准化建设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瑞芳 《包装工程》2022,43(20):347-349, 372
目的 探索面向儿童群体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 儿童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行为和心理需要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和科学引导。针对这样一个群体,公共设施领域也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尝试与完善,不少设计者开始在设计原则和表现形式上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从儿童公共设施入手,以实际情况为主要论点,分析不足,找到原因,应从受众对象出发,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尝试,给出了几个方面的意见,包括基础的感官层面的照应、尺度的合宜以及更高层面的情感关照,并列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结论 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出发,对其所使用的公共设施进行针对性设计,能够为儿童营造友好的成长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乡村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文明亟待复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掀起了中华大地又一次乡建热潮。公共艺术作为常见的公共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乡村振兴队伍中,力图唤醒和激活乡村文化,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乡村综合实力提升,为村民带来幸福感。然而,受地域特点、历史文脉、民族文化、民俗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的限制,同质化、表面化和随之带来的许多潜在问题,已经成为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矛盾,难以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从国内外乡村公共艺术创作案例入手,针对乡建公共艺术的特征,乡建公共艺术的介入原因、介入方式和内容、价值意义等进行深度分析,系统地总结公共艺术介入乡建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通过公共艺术介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唤醒村民的文明意识和乡村的文化自觉,让“美丽乡村”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2.
王锡金  赵灵芝 《包装工程》2022,43(12):375-377, 385
目的 针对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不足,从公共艺术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创新尝试路径。方法 首先对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相关延伸进行整体论述,展现一个直观而深刻的理论认知;其次以理论论述为基础,总结出人、环境与功能方面的设计要求与不同的艺术追求;最后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就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路进行划归,尝试从设施在关照人群、迎合环境和丰富功能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验证,阐述并总结了公共设施设计中更加开放的设计形式与方法,希望以此提升公共设施的实用性、艺术性与审美性,满足社会大众之所想与所需。结论 公共艺术理念渗透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是提升公共设施形式与功能的有效尝试,也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在突出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特色化、审美化的基础上,促使城市公共空间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周鑫海  曹星 《包装工程》2017,38(2):206-209
目的对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公共设施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公共设施设计面貌趋同;并且以公共设施设计需求为基础,分析城市地域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建设对于对公共设施的设计诉求。结论指出了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对自贡井盐文化公共设施设计实例的具体分析,详细论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琳  薛正 《包装工程》2019,40(14):297-299
目的 探究公共设施在社会属性视角下的创新设计思路及具体措施。方法 从公共设施的具体定义和内容着手,结合现代城市的社会属性定义与分类,总结其中的可持续化、社会审美、生活需求、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突出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公共设施设计内部,从与这些突出特征相关的设计方向,分生态化设计、通用化设计、交互性设计和信息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列举相关案例对设计构思进行验证与实践,探索优化设计后的公共设施对现代城市的推进和对社会属性的尊重与发展方面的影响。结论 城市社会属性的变化与发展,对公共设施设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满足可持续化需求、大众审美及人类生活角度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实践,实现了功能与精神的结合,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创造了符合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15.
赵芸鸽 《包装工程》2020,41(2):320-323
目的探析户外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及其基于社会交往需求的应对策略。方法从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多重转变谈起,引出人们对交往行为的现实需求,并将目光聚焦在城市户外公共设施中,分析公共环境中的社会交往及其意义,接着就功能性、生态性、创造性和人文性等特性出发,总结促进社会交往的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原则,最后以城市广场的公共设施设计和公园公共设施设计为例,展开深入论述与分析,尝试对其中的各个细节及其功能进行梳理,掌握设计的方式及精髓。结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其功能早已摆脱了固有思维的束缚,开始向人机关系和设计内涵的深层次发展,旨在实现户外公共设施的更高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促进社会交往的实现,传达城市视觉形象,这是公共设施设计的感染力和魅力所在,也是广大设计师努力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许妍 《包装工程》2022,43(20):343-346
目的 探索新时期农村基本公共设施的设计与优化路径。方法 当前我国农村中公共设施面临诸多发展困境,革新公共设施的形式与功能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内容。文章将这一现实作为整体的背景,结合农村公共设施的设计目标与原则展开深入分析,探讨了其中的功能、环境与效果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并借此提出了几方面的相关原则与可行方向,然后从整体性视角、人性化关怀层面和生态经济型模式三大方面就农村公共设施的优化设计工作展开探讨。结论 农村公共设施的存在环境和使用人群与城市有所区别,其具体的设计方向和形式应从农村的大环境出发,结合使用者的习惯和诉求,以更加科学而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蕾 《包装工程》2018,39(4):263-265
目的探究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的体验化设计策略。方法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实诉求与主题定位着手,就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元素展开分析,并结合趣味、文化与人文3个方面特点,对城市公共设施的体验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设计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产品与人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在实现基础的使用功能外,体现文化魅力,丰富使用体验,能够呈现高品质的作品,使公共设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