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摆线泵齿廓方程的推导过程、静态特性的理论仿真和实验分析.重点运用转换机构法推导出摆线泵的齿廓曲线方程;应用该齿廓方程,自行设计参数加工出摆线齿轮泵,通过理论和实验在低压下对加工的摆线齿轮泵进行静态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的齿廓方程、仿真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滚子链谐波传动是一种新型的谐波传动,它克服了谐波齿轮传动的缺点。而其刚轮齿廓的曲线形状是影响传动性能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刚轮齿廓曲线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齿廓曲线的形成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加工出了齿数为31的刚轮。使用结果表明,由公式推导出的刚轮齿廓方程及参数的选择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摆线轮啮合过程中的温度特性,研究不同修形方式对摆线轮温度的影响规律,考虑摆线齿轮常用的3种组合修形方式,以相同的径向间隙为前提,对比分析摆线轮修形前后的接触应力与摩擦热量在轮齿上的分布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出修形前后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摆线齿轮进行齿廓修形可以有效降低齿轮的稳态温度,组合修形中降温效果最佳的修形方式为正等距+正移距修形;单齿上温度梯度的密集程度随着啮合范围的减小而增大;摆线轮修形前后瞬时摩擦热量的最大值不受影响,峰值所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而周期摩擦热量的峰值位于轮齿的同一啮合相位角上,但数值会随着轮齿受到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摆线轮齿廓修形对摆线针轮传动机构的承载能力和运行平稳性有重要影响。为获取最优的修形策略和修形量,提出了一种以最小化传动比波动幅度为优化目标、基于内点法的摆线轮齿廓等距-移距复合修形量的优化方法。以单级摆线针轮减速器为例,建立考虑修形后的摆线轮受力平衡方程,以及摆线轮针齿的轮齿接触方程,并通过优化流程将力平衡方程和轮齿接触方程耦合集成,从而实现对3种等距-移距修形组合策略下的修形量进行优化计算,发现正等距加正移距组合修形下的最优修形量可将传动比波动幅度降低40%,最大针齿接触力降低17%,实现更平稳的传动和更好的承载性能,也有利于提高减速器传动精度和寿命。  相似文献   

5.
分析现有整体叶轮的加工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反求技术,将Imageware、UG和VERICUT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对整体叶轮仿制加工的方法。首先使用CMM测得整体叶轮的点云数据,经Imageware完成点云数据处理、曲线曲面处理、处理并实现叶轮零件的CAD模型重构,再运用UG/CAM完成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及后置处理工作,得到叶轮零件的NC代码,然后通过数控加工仿真软件VERICUT对NC代码进行数控加工仿真,以验证NC代码的正确性。证明了该方法软件简单、兼容性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逆向工程技术及CAD/CAM技术的分析,结合鼠标曲面自身特点,采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其扫描得到点云数据,利用Imageware强大的点云处理和曲面建模功能进行点云数据处理、曲线处理、曲面处理,重构曲面模型并进行误差分析。采用UG/CAM模块对Imageware生成的CAD模型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并通过后置处理操作得到能被机床控制器所识别的NC代码。最终经VERI-CUT实现数控加工过程仿真以验证数控程序的正确性。证明了将Imageware、UG、VERICUT结合以实现复杂曲面零件的逆向制造的方法不仅软件兼容性好、而且操作便捷,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并提高了加工效率,为复杂曲面零件的仿制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聂少武 《机床与液压》2023,51(19):155-161
为了能够对格里森制摆线齿锥齿轮啮合性能进行综合评判,提出集齿面失配分析、齿面接触仿真和齿面加载接触仿真于一体的系统性评价方法。构建刀盘数学模型和刀倾法切齿加工数学模型,获得理论齿面。研究与大轮齿面完全共轭的小轮基准齿面及齿面Ease off拓扑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齿轮啮合数学模型,研究齿面接触分析解析计算方法,构建齿面加载接触分析有限元仿真流程。最后以一对格里森制摆线齿锥齿轮为例进行了齿面失配分析和轮齿接触仿真,算例仿真结果与格里森软件一致,验证了齿面接触仿真算法的正确性,同时也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齿面加载接触分析在啮合性能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提出了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内、外转子的啮合运动,包络生成转子泵内转子齿廓曲线的原理和程序设计过程。生成的内转子齿廓具有高的精度,可用于数控加工粉末冶金内转子模具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摆线轮在展成磨削过程中,齿厚修形量过大,齿廓将出现第二拐点的问题,在分析齿厚修形理论的基础上,对摆线轮的齿厚修形数学模型进行推导计算,利用MATALAB仿真软件,分析齿厚修形摆线齿廓曲线性能,确定了修形量不能大于0.16mm,大于此值将使加工出的摆线轮轻则啮合质量变差,重则导致生产出的摆线轮报废,本文为修形摆线轮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RV减速器回差精度问题,建立了摆线针轮齿廓修形的回差精度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几何法求解各种常见修形方式产生的几何回差,同时考虑摆线针轮传动中的弹性回差,推导出摆线轮齿廓修形的回差影响公式,并讨论了同一摆线轮齿廓修形方式下不同的修形参数与同一修形参数下不同的修形方式对回差的影响,得出在同一修形量的条件下,等距加移距的组合修形方式的回差影响最小,移距修形的回差影响最大。对RV-40E型减速器样机进行试验验证,与传统回差公式相比较,文章推导的回差公式精度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传统螺杆型线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量数据的螺杆型线逆向设计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得压缩机螺杆的点云数据,对螺杆扫描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螺杆截面数据采用NURBS曲线拟合螺杆型线.最后实现了一种精确反求螺杆型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使摆线轮具有良好的啮合性能,根据计算的摆线轮实际工作范围,将摆线轮齿廓分为工作段和非工作段齿廓,采用拓扑修形方法来满足工作段和非工作段的间隙要求。工作段采用转角修形,使修形后工作段为共轭齿廓,并保持一定的齿侧间隙。非工作段采用变等距修形,使齿顶与齿根部分产生合理的间隙,得到合理的修形齿廓。推导了摆线轮拓扑修形齿面方程,可以通过调整修形参数获得满足工作要求的齿廓间隙。从初始啮合间隙、载荷分布、回差分析方面验证了拓扑修形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谢刚  殷国富  周丹晨 《机床与液压》2003,(4):133-134,278
根据变传动比转向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齿廓加工数学模型,利用AutoCAD2002所提供的三维造型功能和内嵌的VLISP开发环境,实现了变传动比齿轮插齿加工的动态模拟仿真,并实现了对仿真模型进行测试,实际设计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实用可信。  相似文献   

14.
分别讨论了一齿差摆线行星齿轮理论齿廓半径、针齿套半径、偏心距和短幅系数对齿廓外形的影响,计算得出:针齿套半径与理论齿廓半径的变化将主要影响齿廓的大小,但两参数的变化对齿廓大小的影响趋势相反;而偏心距和短幅系数主要影响齿廓的形状。分析结果为摆线行星齿轮的设计和机加工过程中的废品诊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峰 《机床与液压》2004,(6):142-143
探讨了线图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并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为线图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非圆齿轮机构的数字模型,基于反求工程技术,通过成熟产品实物图片直接获得一些相关基本数据。再结合齿轮机构运动原理利用计算机编程求解节曲线相关参数。最后根据所得参数建立非圆齿轮的数字模型。这种方法大大简化设计的复杂程度,便于模型建立,并对齿轮后期性能优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摆线泵内转子理论型线参数方程及内外转子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义华  陈为国  韩守磊 《机床与液压》2008,36(1):106-107,187
论述了各种摆线形成原理,建立了各种摆线参数方程,阐述了摆线转子泵内转子廓线的形成原理,并建立其理论廓线的参数方程,利用参数方程建立了摆线转子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数控机床研发阶段引入加工仿真可以检验机床的结构设计,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缩短开发周期.通过分析一种数控成形磨齿机床的结构和运动,基于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砂轮与螺旋面之间的接触线方程,建立了计算砂轮廓形和机床运动参数的数学模型.基于VERICUT软件平台,建立了精确的砂轮修整和磨齿加工仿真模型,并设计了完整的加工仿真流程.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个渐开线斜齿轮,实现了砂轮修整和磨齿的加工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数控成形磨齿机床能够满足功能要求,结构设计是合理的.比较了仿真结果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误差,证明数控加工程序和加工仿真模型是正确的,并且精度都很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美铝(上海)铝为有限公司铝箔轧机板形控制手段的作用和能力。提出了一种铸轧坯合理断面形状的拟合曲线离差量判别方法,并用其考察了实际板形质量与拟合曲线的残差平方和Q及最大偏差量△γmax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和数值仿真模拟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创新设计中提出了新的看法,通过一个覆盖件的实例具体介绍了在逆向CAD建模和有限元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实践技巧,应用Dynaform软件进行具体的CAE分析计算,解决了分析过程中的砂漏问题,得到与实际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