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风味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庄园牧场3种口味的酸奶(炭烧、原味和黄桃燕麦)和4种不同品牌的黄桃燕麦酸奶(庄园牧场、伊利畅轻、蒙牛冠益乳和伊利安慕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共鉴定了其中的44种挥发性组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庄园牧场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正己醇、2-乙基-5-甲基吡嗪、庚醛、乙酸丙酯、苯甲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2-戊酮、2-庚酮、异戊醛、乙酸丁酯、1-戊醇、乙酸戊酯、糠醛和2-壬酮等;正己醛、乙醇、苯甲醛、乙酸乙酯、丁酸丁酯、芳樟醇、正己酸乙酯和氧化芳樟醇等。4个品牌黄桃燕麦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乙醇、3-羟基-2-丁酮、丁酸甲酯、正己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正己醛、己酸和丁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乙酯、庚醛、异戊醛、叶醇和芳樟醇等;正己醇、氧化芳樟醇、苯乙酮和乙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己酯、2-庚酮和2-壬酮等。各酸奶样品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析结果与风味感官评价结果相吻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很好地实现了不同酸奶样品间的区分。该研究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新方法,同时可为酸奶的风味改善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精酿啤酒挥发性香气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HS-GC-IMS对不同来源及类型的精酿啤酒中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指纹图谱比较挥发性组分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实现不同类型精酿啤酒区分。结果 所检样品中共定性出5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指纹图谱显示,不同来源及类型的精酿啤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自制的4种啤酒中风味物质具有各自的特征风味物质成分,如自制白啤中的香茅醛、2-庚酮、癸酸乙酯,自制黄啤中的己醛,自制印度淡色艾尔啤酒中的异丁酸异丁酯、异丁酸-2-甲基丁酯、壬醛、α-水芹烯,自制玫瑰啤酒中的乙酸己酯、壬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等;采用PCA可以实现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啤酒的准确区分。结论 HS-GC-IMS可快速检测啤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其结果直观、准确,为啤酒类型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地区驴乳粉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对5种驴乳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 5种驴乳粉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萜烯类、呋喃类和含硫化合物等。喀什产驴乳粉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哈密产两种驴乳粉均鉴定出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山东和昌吉产驴乳粉均鉴定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2-甲基丙酸只在山东产驴乳粉中检出; 丁酸乙酯只在昌吉和喀什产驴乳粉中检出; 3-甲基-1-丁醇、1-戊醇二聚体和辛酸乙酯只在喀什产驴乳粉中检出, 1-辛醛二聚体、丙酸丁酯、丁酸丁酯和γ-萜品烯只在哈密产驴乳粉中检出。通过构建的GC-IMS指纹图谱,可筛选出每个产地驴乳粉的特征风味区域,主成分分析也可将5种驴乳粉很好地区分开。结论 不同地区驴乳粉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GC-IMS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直观地将不同驴乳粉特征风味区域表征出来, 这一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驴乳粉风味品质评价和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市售烤羊肉串特征风味指纹图谱,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5家烧烤店的市售烤羊肉串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表明:共检测鉴定出8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单体和二聚体,其中烤羊肉串样品共有的物质有:醛(戊醛、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刺梨和无籽刺梨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构建两种刺梨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刺梨和无籽刺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Gallery Plot软件构建两种刺梨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比较两种刺梨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确定其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结果 从刺梨和无籽刺梨中共检出73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5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25种、醛类15种、酮类8种、醇类4种、萜类2种、酸类1种、硫醚1种。刺梨和无籽刺梨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二者差异的主要标志物为香茅醇、壬酸、2-羟基-4-甲基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甲酯、2-甲基丁醛、二甲基硫醚。结论 刺梨的挥发性成分比无籽刺梨更为丰富,二者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差异明显,本研究可为刺梨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刺梨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建立花生油挥发性风味品质判定方法。方法 以7个厂家的198个花生油样品为研究对象, 采用GC-IMS技术对不同厂家、不同工艺的花生油样品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组成进行分析。利用指纹图谱及动态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研究不同工艺对花生油挥发性风味品质的影响, 分析不同厂家花生油产品的调制情况。结果 共检出花生油中74种VOCs, 选取了花生油中响应强度共性较高的吡嗪类、呋喃类、糠醛类、噻唑类等15种挥发性物质进行深入分析, 其指纹图谱与PCA结果表明, 不同厂家及工艺的花生油有自己独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组内聚类簇明显, 风味轮廓相似, 表明加工工艺稳定性较好; 组间无明显交叉, 风味轮廓界限分明。但花生油风味并不能简单地按照工艺来区分, 厂家加工工艺间的差异将导致VOCs种类和含量的不同。结论 GC-IMS可实现花生油挥发性风味品质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科学测定, 该研究能够为厂家产品工艺优化和油脂品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3种绥粳香稻米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 建立简便、快速、准确鉴别不同品种香稻米的特征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析稻米绥粳121、绥粳136、绥粳18 3种稻米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 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C-IMS指纹图谱显示不同品种香稻米发性成分组成存在明显差异, 未鉴定成分3、2-甲基丁酮主要存在绥粳121中; 未鉴定成分1、正己醛、正丙醇在绥粳18中含量最高; 未鉴定成分4、5、6、7、8、二甲基二硫醚、庚醛(单体、二聚体)、(E)-2-庚烯醛(单体、二聚体)、2-正戊基呋喃、辛醛(单体、二聚体)、2-己烯醛(单体、二聚体)、环己酮、2-庚酮(单体、二聚体)、6-甲基-5-庚烯-2-酮、2-丁酮、2-甲基-1-丁醇、正戊醇(单体、二聚体)、正己醇(单体、二聚体)、3-乙基吡啶等物质在绥粳18、绥粳136、绥粳121中含量呈渐变增加。PCA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香稻米挥发性气味成分气相-离子迁移谱呈现出一定差异, 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4%。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不同品种绥粳香稻米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 可视化呈现了不同品种香稻米挥发性成分轮廓, 为不同品种香稻米的区分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对黑龙江哈尔滨市、大庆市、佳木斯市不同品种香稻米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指纹图谱解析,深入分析不同品种香稻米的差异。结果表明:佳木斯、哈尔滨、大庆3个不同产地香稻米有明显的特征峰区域,罗勒烯、未定性物质9在哈尔滨地区香稻米品种中含量较高;正戊醇单体、正戊醇二聚体、正己醇单体在佳木斯地区香稻米品种中含量丰富,大庆地区所选3个香稻米品种特征化合物含量较低,柠檬烯单体、柠檬烯二聚体明显低于哈尔滨、佳木斯地区品种。通过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可准确区分不同品种香稻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13种不同产地贝母中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鉴别不同产地贝母的特征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方法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产地贝母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石花典型白酒在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之间的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风味指纹图谱对白酒的香型和品种进行分析对比,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白酒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石花白酒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5种、醛类6种、酮类3种、醇类2种、酸类1种和呋喃类1种。通过指纹图谱对比特征风味成分,可以清楚区分不同香型、不同品种的白酒;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基于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石花白酒样品进行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11.
以健康和不同腐败程度(轻度干腐病、中度干腐病、重度干腐病)马铃薯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不同病害程度马铃薯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腐败程度的马铃薯共检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生长期红油香椿中主要活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采集4-10月的红油香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总生物碱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经烘干干燥和晒干干燥2种干燥方式处理的黑毛茶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干燥方式获得的黑毛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5种,其中醛类23种、酯类13种、醇类11种、酮类10种、杂氧化合物3种、碳氢化合物2种、吡嗪类2种、酸类1种。HS-GC-IMS指纹图谱直观地显示出烘干和晒干黑毛茶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组样品都有其特异性风味物质,晒干黑毛茶会释放出更多特征挥发性物质,且两种干燥方式黑毛茶间相似度较低,不同干燥方式的黑毛茶能够明显区分。该研究为黑毛茶的加工及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付勋  张海彬  聂青玉  冯婷婷  刘丹  张艳  李翔 《食品科学》2022,43(10):247-254
以金艳、红阳、东红及万州红心4 种猕猴桃为原料,比较样品间感官差异(外观、内部横切面形态)、品质差异(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pH值、可滴定酸、VC、总酚、花色苷、黄酮、单宁),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样品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果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个品种出汁率、总酸等含量差异不明显,万州红心猕猴桃品种中总糖、VC、总酚、黄酮及花色苷含量较其他3 个品种高,金艳品种中单宁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金艳聚为一类,红阳、东红及万州红心聚为一类;采用GC-IMS技术在4 种猕猴桃果汁中共检测出55 种挥发性物质,不同样品之间挥发性物质差异较大,按照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分类,结果与按照品质指标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GC-IMS分析典型浓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洋河、中华杜康、古井贡酒等8种典型浓香型白酒为试样,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白酒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采用指纹图谱、动态主成分分析(DPCA)和欧氏距离对样品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4种,其中酯类17种,醛类7种,醇类6种,酮类2种,酸类1种和吡嗪类1种;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中均检出己酸乙酯、戊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物质,其中己酸乙酯为浓香型白酒的标志性挥发性成分,不同样品其他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特征差异,五粮液酒样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最突出;DPCA和欧氏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区分不同类型浓香型白酒特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 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普通猪里脊、普通猪五花、普通猪后尖、黑猪后尖和土猪后尖这5?种不同类型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与分析,比较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猪肉特征风味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猪肉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及其他类。不同种类猪后尖中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吡嗪类及其他类。里脊肉特征峰区域主要包括2,3-丁二酮、2,3-乙酰丙酮、2-丁酮,五花肉含有大量特有的或浓度相对较高的挥发性醛、醇类物质,其特征峰区域包括反-2-辛烯醛、反-2-庚烯醛、糠醇、3-辛醇、辛醛、壬醛、反-2-己烯-1-醇等,后尖肉中特有的挥发性物质较少,只有2-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等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土猪后尖和黑猪后尖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比普通猪后尖高。依据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猪肉得到明显区分。GC-IMS技术简单、快速、无损,采用GC-IMS技术可为猪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品种识别、掺假鉴别等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