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真  汪伊芬  万敏 《华中建筑》2022,(10):111-116
绿网城市理论是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创新型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其提出后尚未在高铁新城进行过规划设计运用尝试。首先对高铁新城与绿网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回顾,针对信阳高铁新城的立地环境提出“高势探路、低势设绿、纵横组网”的绿网城市构建思路,并探讨了其理论实现途径;阐述了由此生成的“感应自然、水润指掌”“南北天街、顺应东鸡,东西大道、跨越山水”的绿路两网布局特色,总结了实验呈现出的人车分流、人本主义、绿量精明、科学智慧等与绿网城市适宜之特点,同时展示了该高铁新城具有的绿网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途径进行探索。首先对环境艺术设计概述引介,其次在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类型的基础上,对特色小镇构建中的环境艺术设计途径进行探究,并在最后将探索研究的体会应用于吉林丰满特色小镇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希望对特色小镇的环境设计品味质量的提升能够提供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记忆是不断发展持续更新的一个过程。在每一个特定的空间都存在自己独一无二的记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对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即为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包含的不仅是城市历史、建筑遗产,更是城市在向前推进过程中未来和历史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记忆。在目前火热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反对大拆大建、保留传统格局和记忆的总体思路。浙江作为特色小镇的发源地和示范省份,以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复合载体方式提出基于城市记忆理论的城市更新方式正是基于此思路而产生的新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该文以浙江枫桥平安特色小镇为例,初步探讨此方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4.
陈煊  魏春雨  廖艳红 《中国园林》2012,28(12):114-118
丘陵城市区别于平原城市,其本身有着独特的肌理特征,此次研究对象即是探讨如何最大化发挥丘陵地形在城市中的魅力和价值,针对丘陵城市地形特征提出最大化可穿越性体验设计原则。结论指出最大化体验设计原则在丘陵城市中的应用重点仍在于对丘陵城市的视点、视线和视面等相关设计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利用丘陵山顶作为城市视点从整体上架构城市的空间秩序,利用丘陵山脊线作为街道以形成独具丘陵特色的城市视线,以及利用丘陵的山坡作为城市视面,从而更好地展示和烘托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5.
向星  蒋智 《城市住宅》2021,28(4):152-153,156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山地城市滨水空间资源优势,成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和山地城市滨江公共空间价值规律,总结滨江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地城市滨江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武思标 《福建建筑》2009,(10):24-26
本文以宜昌市作为我国沿江丘陵城市的代表,分析了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研究了城市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在拓展城市骨架的建设过程中对山地的开发利用模式,并分析了不同开发模式所能形成的城市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卢峰  雷蕾 《室内设计》2009,(3):41-4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山地城市的形态己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密切融合转向疏远对立。为此,本文以重庆市两江四岸城市设计为例,从自然景观要素保护和城市整体形态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对当前山地城市滨江地带的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绿地系统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载体。对政策文件和有关规划成果进行探讨,提出特色风貌控制内容不完整和塑造要素缺失两方面问题,导致按现行政策规范编制的绿地系统规划无法引导特色风貌形成。同时以岳阳为例,对城市道路绿地系统风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整体特征不明显、轮廓线条不优美、季相色彩不丰富、功能发挥不全面四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整体特色风貌不鲜明,实质上与缺乏完善的上位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引导特色风貌塑造有关;同时提出线型空间有机结合、横纵断面轮廓清晰、重要节点构成独特、街旁游园适宜设置和植物材料组合应用五方面特点,重要线路上道路绿地风貌呈现明显特色。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为塑造道路绿地系统特色风貌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岳阳市道路绿地系统特色风貌塑造的城市设计概念框架和景观风貌科学合理分区、特色风貌控制体系构建、主要道路特色风貌塑造三方面设计策略,以期塑造鲜明的道路绿地系统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市从化南平静修小镇为例,针对我国现代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缺乏特色性、创新性、保护性的问题,从文化内涵、因地制宜、重视生态功能完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设策略,有利于推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康养小镇是特色小镇中具有医疗、养生、养老等功能的小镇.在山水城市的视角下,康养小镇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养老需求和全年龄段人们的健康休闲需求,也要考虑营造山水相映的环境,将人工环境融入山水之中,面向未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康养小镇.文章以森山健康小镇的设计为例,论述了山水城市理念下康养小镇的设计策略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特色配套设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通过对特色小镇使用人群的需求分析,确保小镇配套的合理性和创新性。本文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的设计实践来探索配套设施的组成要素和配套功能的整合渗透。  相似文献   

13.
在长江上游众多沿江山地城市中,复杂地形与水文过程、物质与结构失稳以及生境退化等复杂环境挑战,导致江岸景观的生态缓冲、生物多样性保育及观赏游憩等重要功能严重衰退.选取长江重庆主城段江岸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典型生态特征与环境挑战,提出江岸景观修复设计的3项策略:1)应对多重水位变化的分圈层韧性植物筛选;2)护坡立体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14.
15.
西部山地城市设计策略探讨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制约西部山地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同时又为其选择新的增长模式提供了契机;整合作为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策略,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地城市的资源优势,减少资源消耗,保持和延续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山地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俊杰 《城市建筑》2014,(26):27-27
山地城市建筑的屋顶是视觉焦点之所在,高水平的屋顶形态设计对城市整体风貌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屋顶形态现状问题,对几种常见的屋顶形态设计要点和适用建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建筑的屋顶是视觉焦点之所在,高水平的屋顶形态设计对城市整体风貌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屋顶形态现状问题,对几种常见的屋顶形态设计要点和适用建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特色小镇作为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产业空间的布局研究,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省安庆市黄墩镇为例,论述特色小镇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以小镇蓝莓种植产业为基础,建设形成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企业集群,在乡村城镇规划布局、产业功能分区、产业链拓展等几个方面建设农旅融合、农商融合、工旅融合的...  相似文献   

19.
肖阳 《小城镇建设》2013,(12):68-74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市滇西商贸物流基地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深入细致的解析阐述,实证了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在商贸物流园区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并结合城市设计理念、策略和方案探析了适用于西南山地的商贸物流园区城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平原城市中的丘陵、岗地地貌集中区,在城市建设中,设计师通常以平原城市的设计与建设手法对其进行处理,由此产生生态环境破坏、城市风貌与平原地貌区的城市风貌逐渐趋同、特色消失的问题.因为该类地区的地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在城市发展历史中影响了地方的文化与风貌特色的形成.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地区风貌的主要因素,应得到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