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根据三峡库区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从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入手,解读造成库区城镇生态环境敏感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归纳总结库区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对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建设性利用措施,以期对引导福建省山地城镇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合理保护与规划建设,维护山地城镇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春霞  任洁 《云南建筑》2014,(1):136-139
通过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具体实践工作,对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镇发展和用地条件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山地城镇规划中如何选择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形态的方法,希望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地方特色与个性因地制宜地选择独具特色的山地城镇形态。  相似文献   

3.
朱忠业  戴志中 《山西建筑》2007,33(31):231-232
通过对山地城镇生态环境特点与构成的研究,简单分析了山地城镇住区的生态环境节能设计方法,对促进山地城镇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引导山地城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山地区域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的研究逐渐兴起,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了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研究的缘起,强调了“人-地”关系的协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通过文献计量与传统综述分析,梳理了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归纳该领域研究呈现出从静态向动态、从现象到原理、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综合、越来越强调“人-地”互动等趋势;并分析了规划设计领域的历史景观特征图谱及现代转译、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和公共空间适应性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山地城镇景观,风景园林人应积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协同并举,以期为山地城镇建设作出风景园林学科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已不能是简单低效的空间扩张,而必须走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道路。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地城镇城市设计的价值取向应从目标导向转向问题导向,进程控制应从有限主体转向多元价值,操作机制应从宏大手笔转向精细手法,以此构建城市设计基本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6.
曾蓉  倪轶兰 《云南建筑》2013,(2):157-159
在云南省“城镇上山”的背景之下,云南省山地城镇规划建设地方标准将要编制。本文结合云南山多,小城镇依山而建的特点,对步行道路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地方标准的道路分级分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因明代海防制度和沿海贸易的发展,区域传统聚落呈现独特的格局特征。论文以烟台地区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自先秦至开埠以后烟台地区城乡聚落格局体系的变迁历程,以核心城镇福山县、宁海州城和奇山所城为例,从山水格局、城池空间、水利体系、景观风貌和城市意象5方面探讨城邑风景格局特征,并总结烟台传统聚落风景营建的生态智慧,为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合型风景名胜区兼具自然和人文景源,并且包含较为复杂的居民社会系统以及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它们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规划研究内容来说,因其涉及面广、难度大,而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从风景资源保护、风景游赏特色挖掘、旅游设施布局、居民社会调控等方面入手,总结了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林虑山(红旗渠)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为例,对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越  仝晖 《中国园林》2021,37(1):62-67
明清济宁古城水系发达、经济繁荣,是鲁西南最重要的漕运咽喉.以重要运河城市济宁为研究对象,探讨鲁运河影响下济宁古城风景体系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景观风貌和古城风景体系两部分.其中,运河景观风貌包括泗水、汶水、北五湖、南四湖构成的天然河湖,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分水、蓄调系统建立的运河水脊独特水利景观风貌:古城风景体系则...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类保护地,多年来 在保护资源并发展旅游的同时,带动了城镇建设发展。按照城 市型、近郊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梳理2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与城镇的关系,揭示风景名胜区带动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路径, 即通过管控区内建设用地、划定外围保护地带、调整边界及布 局旅游服务基地等规划措施,在防止自身被城市化的同时,促 进相关城镇的空间建设、经济发展及职能转变。指明景城之间 已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期为新时期新需求下的保护地与城 镇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万民  杨光 《中国园林》2021,37(2):37-42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蒋鑫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9):34-39
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类型和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运河不仅满足了漕粮物资的运输需求,沿线区域还形成了以运河水利为支撑的传统风景体系。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首先梳理阐述淮扬运河水利营建的环境基础与历史演变过程,然后解析运河水利作为支撑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与结构单元,最后分别从城郊水利景观、城池园林景观、邑境文化景观3个层面深入探讨运河水利对于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渗透影响和表现特征。旨在整体系统地解读运河水利支撑影响下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逻辑,以期从新的视角为运河景观的复写和运河遗产的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生物慢滤池用于三峡库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峡库区所在县市地势高低悬殊、季节性缺水严重、人均收入偏低、人口分布相对分散以及饮水水源主要为泉水、天然降水及池塘水等特点,确定采用生物慢滤池技术进行饮用水处理.以秭归县为例,分析了生物慢滤池技术在具体实施中的技术要点、可行性以及实施效果.示范工程的运行实践表明,该技术处理效果良好,是解决三峡库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有效途径,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杜春兰  周容伊 《中国园林》2023,39(10):44-50
寺庙是古代城镇生活与社会文化的空间载体。三峡地区的寺庙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基因与生态营建智慧。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结合ArcGIS软件、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对三峡地区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驱动因素以及成因机制进行解析,提出影响要素之间的互动平衡机制,并归纳“借势”“变通”“善用”“适应”等景观营建智慧,以期为三峡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库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狭长的地形与复杂的山地环境特征,决定了支线航空有广阔的前景。支线航空运输具有建设投资省、方便快捷、服务半径大等优点,是三峡库区发展旅游的重要基础条件。分析了长江三峡库区航空运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区域城镇体系建设及综合交通发展,提出了支线航空交通的前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赵万民  朱猛 《时代建筑》2006,(4):176-179
文章以1994年至今十余年的时间段为研究对象记叙库区城市(镇)形态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古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重要的风景要素。长江三峡库区的古塔蕴含着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传统生态智慧。古塔的营建体现着该地区特殊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环境的整体思考。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为研究对象,以选址特征为切入点,对其相地策略、景观表征、环境协同等方面进行剖析,厘清长江上游沿线风景要素“塔”的营建智慧与作用机制,以期为风景园林遗产,特别是长江三峡的景观遗产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肖强 《重庆建筑》2016,(7):46-48
郑万高铁进入三峡库区后,在长江北侧多次跨越长江支沟,该文针对三峡库区常年存在的岸坡稳定问题,结合郑万高铁在前期选线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为今后的类似项目积累选线经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列输沙试验,研究了三峡水按156m方案运行时期涪陵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涪陵城区沿岸将发生普遍的淤积,淤积的主要部位是河床较宽浅的边滩,弯道凸岸和岸线参差不齐的凹岸缓流区。 分析了泥沙淤积给港口航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合三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