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  相似文献   

2.
赵芸立 《城市住宅》2021,28(3):51-55
北京的河道文化遗产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产物,随着时代变迁,很多文化遗产淹没在周边高楼大厦中,与人们的生活割裂.以北京长河文化遗产延庆寺为例,通过延庆寺及其周边棚户区的更新改造,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及规划方法,使其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4.
乡土文化遗产是指在广大乡土社会里,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体现乡土记忆、乡土文化、乡土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的总和。本文基于乡土文化遗产的发展脉络与现状,总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遗产的核心概念,提出了乡土文化遗产活态保护规划的“全程跟进”策略,并以厦门欧厝村为例进行佐证,旨在为我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6.
在存量更新和全民健身背景下,既有体 育建筑的更新改造成为我国体育建筑内涵式增 长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有 体育建筑面临拆毁严重、建筑形式与功能空间 不适应、环境性能低效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基于 对我国现代体育建筑遗产保护更新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现状的调查,梳理和剖析在历史文化价 值、利用与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三个方面不同 力度的价值保护与建筑更新行为,以都灵市政体 育中心遗产保护和改扩建实践进行对比,探析 其在实践中的系统性设计方法,并总结了三个层 面的设计策略:城市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功能空 间的适应性更新和空间环境的个性适宜。比较发现,以历史文化价值、利用与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保护与提升为基础,整体开放、动态包容 的保护更新策略,有利于实现既有体育建筑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旨在为体育建 筑遗产的保护更新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水利型农业遗产的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水利型农业遗产保护历程的梳理,将水利型农业遗产的保护历程归纳为认知、审视和探索三个阶段,揭示了水利型农业遗产保护由水利工程系统设施本体的独立保护向水利灌溉系统整体保护再到区域性保护的发展过程,并结合保护历程推衍出水利型农业遗产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方向,希望对当代水利型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运河(山东段)现有文化遗产类型极其丰富,类型和层次呈现多元化,在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为例,列举此段相关文化遗产,并探讨对京杭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合理的保护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吴娜  龚克 《城市住宅》2018,(3):64-67
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保护、旅游开发关系的基础上,调研龙脊古壮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方式及传承现状,发现村落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采取维护传统村落整体环境、完善传承人制度、分类型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旅游协作开发等措施,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赵红红  阎瑾 《规划师》2005,21(1):25-27
又化遗产保护不仅要重视对名建筑的保护,还要重视对般建筑的保护,要将建筑、民居等有形遗产的保护与反映又化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无形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阙维民 《中国园林》2012,28(7):5-12
中国矿业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矿业遗产,具有丰富的遗产资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特色项目、中国矿业典籍的物质载体、中国工业遗产的主要内容。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是中国矿业遗产的管理基础与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在阐述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理顺管理权属、统一项目名称、规范学术认识与合理规划利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矿业遗产的保护展望。鉴于中国学界对于中国矿业遗产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业史、矿业遗产旅游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专题的现状,特以世界遗产为视野的矿业遗产研究进行组稿。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管理已经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 段,亟须探索保护与发展联动的管理模式。借鉴“旅游综合 体”这一功能复合、高效互动、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在 遗产地构建“遗产综合体”,即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由与遗产 相关的监测、研究、展示、服务、产业等多种设施或机构以及 管理体制、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等制度环境共同构成的功能复 合体。它遵循多元综合、保护与发展联动、区域促进等原则, 旨在实现遗产保护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以中国黄 (渤)海候鸟栖息地(I期)为例,探讨盐城遗产综合体的现状、 问题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博  宋峰  孙铁 《中国园林》2022,38(6):86-90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西古道,是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山地地区、历史时期经人为修筑的、并延续至晚清的古代交通道路.京西古道对外沟通北京与山西、内蒙高原,担负着北京内外交通、物产交换、宗教活动和军事防御的功能;对内维系京东平原暨京城与京西山地.从文化遗产线路视野入手,研究京西古道的遗产资源与遗产环境,包括古道线路、沿线古村落、军事防御工事、古寺庙等历史遗存及其文化与自然景观等内容,强调文化遗产线路资源的整体保护,分析阐述了京西古道的历史遗产价值,并提出了保护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南方建筑》2018,(3):66-70
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解读了乡村景观生产、生态、环境、识别和遗产等多元价值。分析认为,现行乡村保护对景观价值的选择性忽视、保护与规划脱节等问题,构成了乡村景观管护的难点。进而提出由国家自然资源部主导,以保护景观的重要特征为目标,建立国土(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和村落(群)的多层级管护体系。该体系借鉴欧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分层级实现景观特征类型识别、类型区域划分和特征描述,可为乡村景观的跨区域管护协同、县域管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村落(群)整体管护提供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及保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苏畅  罗诗戈  郭诗怡 《中国园林》2022,38(4):98-103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方针战略地位逐步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与农村人居环境,其中的“新”与“旧”的矛盾日渐凸显,如何在立新的大背景下兼顾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并落实保护工作,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选取日本里山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日本典型农业遗产景观历史及保护利用沿革,并针对日本现行最新的重要里山保护策略,运用空间、语义等分析方法,对日本现行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政策实施现状及经验展开评估分析讨论,以期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思路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居型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探索——以平遥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型世界遗产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其中的传统生活与传统空间相互依存共生,具有遗产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是一种“活态遗产”.通过分析人居型世界遗产的特征和价值,指出建立“遗产保护”与“人居改善”的双重目标以及“以居民为核心”的保护方法的重要性.在分析中国人居型世界遗产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以平遥古城为例,解析其在2006年以后在新的理念引导下保护规划及其实施保障制度的新探索,包括价值阐释、针对遗产“整体性”的保护框架、针对遗产“动态性”的建设控制和监测体系,以及落实“以居民为核心”的规划理念的具体措施等,为中国人居型世界遗产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