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NdxFe12-xO19,并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苯胺-BaNdxFe12-xO19复合物。对制备的聚苯胺-BaNdxFe12-xO19复合物通过XRD、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产物在磁性条件下的沉淀时间对其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BaNdxFe12-xO19为磁铅石型铁氧体,钕掺杂钡铁氧体的磁性良好,聚苯胺/BaNdxFe12-xO19包裹良好,整个粒子呈核-壳结构,直径在55 nm左右。经复合后,产物沉淀时间增长,磁力降低,在微量掺杂范围内聚苯胺复合物的最佳掺杂比为0.2。  相似文献   

3.
钡铁氧体吸波涂层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固相法制备了W-型钡铁氧体BaZn0.6Co1.4Fe16O27粉末并用其制备了吸波涂层。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涂层厚度、搅拌时间和铁氧体含量对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并用Statistica8.0软件对涂层的最佳制备条件进行了预测。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厚度为1.81mm、铁氧体质量分数为75%、搅拌时间为0.5h的吸波涂层具有最优的吸波性能,其微波吸收值在8.2~18.0GHz频段内均高于10dB,吸收峰值在15.3GHz左右更是达到了33dB。由软件预测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与正交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镧掺杂钡铁氧体(BaLaxFe12-xO19,x=0、0.01、0.03、0.05)。通过XRD表征表明它们的结晶性良好,均为单一的磁铅石型钡铁氧体晶相结构,随镧掺杂量的增加,得到的镧掺杂钡铁氧体的粒径随之减小。采用溶液原位聚合法制备镧掺杂钡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聚苯胺-铁氧体纳米复合物的生成,揭示了聚合物分子链与铁氧体纳米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键合作用,TEM表征显示复合材料粒子呈球形,且粒径为60~80 nm左右。随着铁氧体含量的降低,样品的磁性能随之降低,即铁氧体含量是影响磁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T300碳纤维经超声波化学镀镍制成的导电镀镍碳纤维作为电磁屏蔽体,以在丁醇/水溶液体系中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纳米结构聚苯胺为吸波体,与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复合,制得兼具电磁屏蔽与吸波功能的电磁防护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它的力学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吸波性能、微观形貌等。结果表明:控制碳纤维化学镀镍的施镀时间、纳米结构聚苯胺的用量,可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吸波性能的电磁防护碳纤维复合材料。当化学镀镍的施镀时间为20 min、纳米结构聚苯胺的用量为3.5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894.3 MPa,屏蔽效能为43~72 d B(10 k Hz^4 GHz),在10.77~18 GHz范围内,反射率≤-10 d B,峰值-23.2 d B(13.62 GHz)。  相似文献   

6.
7.
采用sol-gel法合成了Ba(Zn0.3Co0.7)2Fe16O27六方铁氧体样品。通过XRD、SEM和Agilent8722ET网络分析仪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样品的显微结构、电磁特性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在1250℃下制得的样品基本为单一相的Ba(Zn0.3Co0.7)2Fe16O27铁氧体。样品在14GHz附近出现介电损耗峰,在8~12GHz和15~17GHz内出现很宽的磁损耗。当吸波涂层厚度为1.85mm时,在15.3GHz左右反射损耗峰值可达到–23dB,并且在9~18GHz内反射损耗RL小于–10dB,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法制备Mn0.5Zn0.5Fe2O4锰锌铁氧体,通过XRD、SEM和网络分析仪研究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与电磁特性。结果表明:在1 150℃下煅烧5 h后可以制得纯相的锰锌铁氧体,颗粒分布均匀,大小约为250 nm,并且,Mn0.5Zn0.5Fe2O4铁氧体在11~15 GHz频率范围内反射损耗RL小于-5 dB,在13.8 GHz处反射损耗达到了-12 dB,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可以适用于P波段的NiCuZn铁氧体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于NiCuZn铁氧体的复合型吸波材料对P波段电磁波表面波抑制的影响。并基于Stratton提出的表面波衰减率计算方法,分析了表面波衰减率与吸波材料厚度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电磁波铁氧体吸收剂含量的复合型吸波材料所对应的表面波吸波频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铁氧体吸收剂质量占比的增大,其电磁参数均随之增大;当铁氧体与石蜡质量比为5∶1时,厚度为10 mm的复合型吸波材料具有最好的表面波衰减率;吸波材料在570~998 MHz的表面波衰减率均大于20 dB/m。  相似文献   

10.
11.
以BaCO3和Fe2O3为原料,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六角磁铅石M型钡铁氧体陶瓷。采用XRD和SEM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采用同轴法测试了样品的复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利用带状线法测试了其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的烧结制度均制备出了物相单一、结晶良好的钡铁氧体样品;1 200℃保温8h制备的样品ε最大;1 250℃保温4 h制备的样品具有最高的μ,且在10.2 GHz的频率下,吸收损耗可达5.0 dB/mm。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钡铁氧体厚膜,系统研究了玻璃粉含量对钡铁氧体厚膜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粉含量的增大,样品的致密度逐渐提高;饱和磁化强度、剩磁和矫顽力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剩磁比(Mr/Ms)单调上升。当玻璃粉含量增大到质量分数7%时,所制得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剩磁和矫顽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1,76.6,310 kA/m。当玻璃粉含量为质量分数13%时,剩磁比达到0.615。  相似文献   

13.
将MgTiO3微波介质陶瓷与Ni-Zn-Cu铁氧体进行低温共烧实验,研究了两种材料的低温烧结特性,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Bi2O3能将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降至900~920℃,并且使得烧结更加致密化。实验证明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了原有的物相,二者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该复合材料既具有铁电性又具有铁磁性,并且能满足低温共烧工艺的要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丝网印刷方法来制备钡铁氧体(BaFe12O19)厚膜,研究了轧制时间和取向磁场强度对BaFe12O19厚膜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轧制时间的增加,所制BaFe12O19厚膜样品表面的气孔数量和大小都逐渐减小,且剩磁比和矫顽力均逐渐增加;随着取向磁场强度的增加,厚膜样品中晶粒的分布具有各向异性,且剩磁比和矫顽力均随取向磁场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鱼刺型微带铁氧体环行器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并研究了铁氧体基片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铁磁共振线宽△H对环行器频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对环行器的频率特性影响显著,合理选择Ms可使环行器具有高反射、高隔离度及低损耗的特性;△H对环行器的频率特性影响较小,其值可在较宽范围内选择,当Ms=4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盐-共沉淀法制备了六方晶系M型铁氧体Ba(CoTi)1.2Fe9.5Mn0.15O19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热重分析(DTA-TG)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a(CoTi)1.2Fe9.5Mn0.15O19粉体样品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50℃时,钡铁氧体已开始生成;当焙烧温度为850℃时,前驱体完全晶化为单相纳米级铁氧体晶粒,呈六角片状;当焙烧温度为1 150℃时可得微米级铁氧体晶粒,其外形呈14面体,且在{0001}晶面上出现凹陷。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8.2~12.4 GHz频段内,晶粒外形为十四面体且在{0001}晶面上出现凹陷的微米级粒子比纳米级片状粒子的磁损耗特性好,介电损耗特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