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径向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径向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冷、热成试验,分析了该型燃烧器的特点,对其燃烧特性、低负荷稳燃能力、运行安全性及调节特性进行了探讨,指出该型燃烧器综合浓淡燃烧与旋流燃烧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喷口结构的优化及其混合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喷口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比较合适的喷口结构,同时,对燃烧器的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流动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一维热膜风速仪系统测量了新型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的湍流流场,研究了一次风率和旋流二次风率对新型旋流燃烧器单相冷态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燃用贫煤和烟煤采用不同一次风率670t/h锅炉上工业性试验表明,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具有高的燃烧效率、低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长期运行没有发现炉膛结渣和水冷壁管高温腐蚀,在燃用贫煤52%、燃用烟煤50%锅炉额定负荷下可长时间无助燃油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可控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着火稳燃的简化模型及其在旋流回流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介绍了可控浓淡旋流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原理及试验结果,利用回流区搅拌均匀反应热理论模型,结合风粉射流浓淡分离特点及颗粒浓度分布实验结果,通过热质交换平衡分析,建立了一个旋流燃烧器浓淡煤粉在回流区着火及气流火焰稳定性综合模型,求解得到燃烧器稳定着火燃烧的特征参数及燃烧器结构、运行参数变化对着火的影响,获得使煤粉稳燃的最小回流区长度及主流煤粉浓度,并结合工业性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模型实验两个方面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它运行特性的因素,为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这种燃烧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淡一次风扩口角度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流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气固两相试验台上采用先进的PDA测试系统对不同淡一次风扩口角度情况下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出口气相速度、湍动能、颗粒粒径、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淡一次风扩口角度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调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将浓淡燃烧与分级燃烧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效、稳燃、低NOx排放、防结渣及防高温腐蚀性能的新一代旋流燃烧器。通过在410t/h及670t/h锅炉上的冷态及热态试验,研究了直流二次风、中心风及一次风对射流结构及实际运行的影响,给出了新型燃烧器的运行操作方法,其中一些结论也适用于其它旋流煤粉燃烧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煤粉旋流燃烧器掺混系数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作为衡量旋流燃烧器稳燃性能的指标通常有回流区的尺寸(长度和宽度)、回流量、煤粉浓度等参数,而对煤粉气流在炉内与回流区高温流体混合的早晚及混合强度未曾提及。该文提出了掺混系数这一新概念,用以衡量煤粉与高温回流烟气之间掺混速度和掺混强度。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扩流锥稳燃器、花瓣稳燃器和普通旋流燃烧器及花瓣燃烧器的流场,并对其掺混系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给出了花瓣燃烧器和普通燃烧器在燃烧贫煤时55%负荷下的温度分布。研究得出掺混系数可以很好地反应回流区边界上的掺混程度,为旋流燃烧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旋流燃烧器燃烧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燃烧器的燃烧状态进行合理评价,研究基于模糊原理的多源信息融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单个旋流燃烧器整体燃烧状态的评价。通过融合燃烧器不同区域的燃烧状态信息,获得燃烧稳定性的综合评价值,以直观、全面地反映燃烧器的燃烧状态。实验数据表明,当调整燃烧器的运行工况时,综合评价值能正确反映出燃烧器整体燃烧状态的变化,证明了此方法用于实现多信息融合的燃烧器状态评价的有效性,为燃烧器状态的监测、建模和优化控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对W火焰锅炉的旋流燃烧器和直流燃烧器的特点进行介绍,对实际运行中两类燃烧器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为W锅炉燃烧器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超临界锅炉旋流燃烧器的主要特点及制造难点,分别论述了旋流燃烧器零件的加工及其总体装焊的尺寸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