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先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得到极大的应用,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的提升,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化意识,提升其信息技能.而在信息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出发,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即增加了很多未来就业方面的教育,这正是普通教育吸取职业教育优秀元素的表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制定的技术课程的重要部分,充分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即增加了很多未来就业方面的教育,这正是普通教育吸取职业教育优秀元素的表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制定的技术课程的重要部分,充分体现出了它的技术学习本位价值,并发挥出了它的现代信息技术特色.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包含一定的职业倾向和就业技能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的不断普及,信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高中阶段,非常有必要将信息技术教育重视起来。然而,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没有被列入高考的范围,从而导致学生、教师乃至学校对此门课程的忽视;此外,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复杂枯燥的学科,这也使得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为了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普及和发展,学校要从教师开始对此门课程给予重视,对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灵活掌握,充分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便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对学生进行人本教育,即把知识掌握、操作训练等功利化目标淡化,而着重强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技能。我们需要培养出富有情感、技能创新的人,而非教条的机器。本期《热点解码》即从情感领域出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本教育进行探析,以期引起更多的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6.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走向深入、正规,人们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包含着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也包含着过程与方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推进为人们所熟识和重视,但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停留于表面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王荣良等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本期起,本刊希望通过王荣良教授等人的系列文章,使得广大读者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在教学中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今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但是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由于它不是高考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地位受到了削弱,学生、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认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怎么去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变革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是培养在校师范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门公共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需要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引题 教育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对学生进行人本教育,即把毒知识掌握、操作训练等功利化目标淡化,而着重强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技能.我们需要培养出富有情感、技能创新的人,而非教条的机器.本期<热点解码>即从情感领域出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本教育进行探析,以期引起更多的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于网络的教学评教系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手段结合起来,是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的重要措施,对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和应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渗透和融合在教育领域各方面。慕课、微课、职业 虚拟仿真等的出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主要的信息来 源,而在信息社会,信息的来源已实现了多元化。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来更高要求。所以,高职院校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培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因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教给学生掌握数字化生存的本领,提高学生素质,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从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有趣的导入、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信息技术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对教、学双方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教学真正向研究式、开放式、自主式发展.本文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主要分析了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对教学观念带来的影响,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员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通用技术课由于没有高考及会考,学校领导和学生重视不够.作为通用技术一线教师如何面对这种局面,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且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目的,就成了通用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热门技术之一,也是支持未来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主要技术之一,为了加快我国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人才。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也是各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掌握。而该课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在抓好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如何抓好实验课?本人从所在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角度出发,根据从教多年及讲授该课经验,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课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三种做法。  相似文献   

17.
公用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是一个面向全校服务的实验部门,我校2004年新建立了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的教学的主要场所.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与专业课的上机教学、考试和科研任务,这一切都对计算机实验室从软件到硬件,从管理到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使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实验室教学的正常的运行和机房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如何科学化,现代化,自动化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实验室成为实验室人员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已经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轨道,如何加大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是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地,学校首先要搞好学校硬件建设,老师要采取好的教学方法,多给予他们上级实践动手的机会,精讲多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9.
自我国大力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以来,高校的信息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评教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意见的平台,也是教师收集学生提供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目前,教师评教的评教指标已经趋于科学完善,学生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认真的填写评价表,能够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方向。研究江西财经大学教师评教系统数据时发现“许多学生在评教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对教师不满,更容易对教师的教学成果持否定意见;成绩较好的同学为图省事,敷衍了事的完成任务。这些情况造成评教结果差异性太小,教师无法从评教数据中得到学生评教想表达的真实想法,因此无法合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强制性的文字评价能够有效解决这种情况,学生在填写文字评价的时候往往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见,评教的结果也更为真实可靠。文章基于伪反馈检索技术分析教师评教的文字评价,将学生的文字评价和指标打分相结合,找到与学生真实意见较贴切的评教指标,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评价意图,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Computers & Education》2005,45(2):217-229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traditional business and commerce practices, and the empowerment of individuals by the growth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educators are challenged to adapt the curricula and delivery mode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knowledge workers, such as tax accountants. Today’s tax accountants are expected to b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are valued for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based on subjec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learning Masters Program in Taxation in South Africa based on the feedback from students. Three criteria are used: the use of technology, the learning design, and flexibility of the tax program. Students reacted positively to the use of technology, but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the lac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choice of technologies, the outsourcing of teaching services, and the program facilitator’s teaching approach emulate the face-to-face tax program and therefore still support a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 Students and teachers who are used to a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 often measure the quality of a learning experience by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by a subject expert. Getting student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 poses a bigger challenge tha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kill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improve e-learning programs that will produce self-directed, lifelong learners who can be productive in an information-based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