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 70年代以来,在世界钢材市场普遍不景气情况下,不锈钢产量却迅速增加,从60年代末到1995年,28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3.7%(产钢总量同期增长率为1.3%)。1995年预计世界产不锈钢粗钢量为1430万t(1994年为1320万t)为产钢总量的1.9%。 人均不锈钢材表观消费量系以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钼市场概况     
日本国内由于不锈钢和无缝管的需要,1985年钼产量保持高水平,但在世界范围内钼的需要量降低5~10%。1985年日本进口钼量接近2万吨,比1984年增加10%左右,原因是不锈钢产量(预测为218万吨)保持历史最高水平。 资本主义世界1985年的需要量为1.65~1.67亿磅(约为7.5万吨纯钼),比1984年减少5%左右,而供应量为1.73亿磅(约为7.8万吨),保持1984年  相似文献   

3.
根据日本钢铁联盟今年元月份发表的资料指出,粗钢产量为9827万t,比1985年下降6.7%。从冶炼方法上来看,转炉钢为6912万t,比1985年下降7.6%。电炉钢为2915万t,比1985年下降4.4%。但电炉钢占整个粗钢比率从985年的29%提高到1986年29.7%。  相似文献   

4.
1984年,世界粗钢产量为7.1亿 t,比1983年增加了7.2%,恢复到1981年的水平。近年来,一些中等钢铁生产产量的国家,粗钢生产发展很快,南朝鲜就是一个实例。1970年,南朝鲜粗钢产量为50万t,到1980年为850万 t,到1984年为1300万 t。如果以1970年为100%,1980年,1984年分别是1970年的17倍  相似文献   

5.
《炼钢》1986,(1)
1985年全国生产钢4666万吨,比1984年增加318.5万吨,增长7.3%。重点企业产钢3332.8万吨,比1984年增加161万吨,增长5.1%,其中氧气转炉钢1732.04万吨(包括唐钢氧气侧吹),平炉钢1173.93万吨。重点企业增加的钢产量中除上海宝钢的39.93万吨和水城钢铁厂的3.8万吨是新增能力外,其他117万吨钢都是依靠现有装备挖潜增产的。 1985年6月在武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炼钢会议,交流了近两年来各炼钢厂在加强管理、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消耗、节能增产方面的经验,总结了“六  相似文献   

6.
张务林  陈存贝 《工业炉》1991,13(3):59-63
一、国内外吨钢能耗状况我国吨钢能耗与国外主要产钢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苏联吨钢能耗1982年为0.858吨标准煤,日本吨钢能耗最低,1984年为0.734吨标准煤(1988年日本吨钢能耗为17305×10~(10)焦),美国为0.9吨左右。1987年我国吨钢可比能耗为1.064吨标准煤,比日本高44%,比美国和苏联高18~24%,同时综合能耗1988年重点钢铁企业与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平均相差30%。另外,近几年我国节能率也在逐年下降,1983年和1984年为3%左右,1985年到1986年为2%左右,1987年到1988年则下降到1.7%左右,这种情况与能源进一步紧张的形势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1984年日本氧化钇的消费量为210t,预计1985年为250t,从1984年到1985年价格上涨十分之一,现已看到还有上涨趋势。彩色电视机萤光体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现在价格为2.1~2.2万日元/kg(当贸易批量每月1t左右时),因此  相似文献   

8.
简讯     
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预测,1998年世界粗钢产量将比1997年增加3%,达8.13亿吨。世界钢需求量将增加3%(2100万吨)。OECD成员国的钢表面消费量将增加3.7%,钢产量将增加3%,钢产量能力将增加1.5%,达5.95亿吨/年。非OECD成员国的钢产量将增加3%,产钢能力将增加1750万吨。 据预计,1997年世界钢消费量增加5.4%,达6.855万吨。消费比率OECD成员国占58%,原苏联和中东欧国家占6%,中国16%,  相似文献   

9.
根据日本铸锻钢协会调查,1988年铸钢用锆英砂使用量为4900t(28个工厂),比1987年减少25%,比使用量最高的1981年(17700t)减少三分之一。1988年耐火材料用锆英砂11.4万t,铸造用2万t,精密陶瓷等使用4.5万t,预计1989年耐火材料用锆英砂10.0~10.5万t,铸造用1.8万t,精密陶瓷用5.0万t。 世界锆英砂生产情况为:1988年世界总产量为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冶金》2008,28(3)
总部位于英国的欧洲战略咨询公司(Eurostrate-gy)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2017年世界钢消费量将超过20亿t,与2007年的消费量相比再增长71%。毫无疑问,中国钢消费持续增长仍将成为推动全球钢消费增长的关键动力,未来两年,美国和西欧钢需求量可能有所下降。该报告认为,中国年均钢需求量的增幅为8%,到2017年需求量将达到8亿t。  相似文献   

11.
今明两年中国钢材需求量将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由此拉动世界钢材需求量的飙升。中国钢铁协会有关人士透露,2 0 0 3年我国钢材生产量将达到2 6亿t ,比去年增长2 0 % ;钢材需求量将达到2 2 7亿t ,比去年增加18% ;我国进口钢材达330 0万t。到2 0 0 4年年底,我国钢材需求量将增长12 .8% ,达到2 9亿t。2 0 0 7年世界钢材需求量将达到9 91~11亿t ,即其增长幅度将达到3 6 %~5 5 %。其中,中国钢材需求量将达到3 30~3 75亿t,增长幅度达9 3%~12 2 %。同时预测,到2 0 10年以后,我国将逐渐由一个钢材进口大国转变成为钢材出口大国。中国钢…  相似文献   

12.
据国际钢铁协会的初步统计,1994年世界(68个国家)钢的总产量为70199、4万t,比1993年减少0.6%,生铁(42个国家)的总产量为49946.1万t,比1993年增长1.5%,见附表。另外,直接还原铁(11个国家)的总产量为17463万t,增长门.4%,其中委内瑞拉392.6万t,墨西哥3363万t,伊朗286.1万t,沙特阿拉伯211.1万t。1994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产量统计  相似文献   

13.
1985年资本主义世界V_2O_5的产量为8500万磅,为现有生产能力的85%。世界V_2O_5的需要量为8200万磅,比1984年下降1%,供求关系基本上稳定。在1985年的全部需要量中,钢铁工业用量约为7000万磅,钛工业用600万磅,化学工业用500万磅,其它行业需要100万磅。欧洲、美国及日本是主要消费国,占资本主义世界消费总量的85%。美国1985年的产量为V_2O_51700万磅,约为生产能力的81%。其中600万磅是利用钒矿生产的,其余是从废旧脱硫催化剂及其它废料中回收。美国对钒的需要量1985年较1984年下降7%。根据铁合金协会及美国矿务局的统计,  相似文献   

14.
跨世纪钢铁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20世纪钢铁工业回顾1.1 中国钢铁工业的主要成就 (1)产量高速发展 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t,1998年底达到114.05 Mt,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50年间,钢铁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4.4%。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美国半导体工业会(SIA)1985年9月26日发表世界半导体需要量预测: 1985年比1984年降低16.8%;1986年回复  相似文献   

16.
《特殊钢》1987,(4)
1985年Midrex铁达到600万吨,比前一年的产量提高21%多。全世界直接还原铁总产量表明比1984年提高近19%,从921万吨上升到1100万吨。 1985年Midrex直接还原设备生产的铁占全世界直接还原铁产量的55%,这些设备连续七  相似文献   

17.
国际钢铁协会秘书长赫施近期预测,1997年世界钢材消费量将达到6.8亿t,这表明有望在1996年钢材消费量6.57亿t的基础上再增加2300万t,增长率为3.4%,比1995年增加了5400万t(详见附表)。 赫施先生称,美国建筑业及汽车工业的重振雄风,将保证该国的需求量达到大约1亿t,再加上加拿大和墨西哥,今年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钢材消费量  相似文献   

18.
周荣昌 《江苏冶金》1998,26(1):11-16
江苏冶金工业经过40年建设,初步建成比较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尤其自80年代初以来,江苏冶金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到1990年,全省已年产钢190万t、生铁154万t、钢材203万t;板管带比19%、优钢比11.50%、吨钢综合能耗1.9t标煤。发展之  相似文献   

19.
12月27日,日本经产省公布了对2005年一季度国内特殊钢(热轧)材需求所做的预测。据其预测,一季度,日本国内市场的特殊钢需求量为358.9万t,出口需求为150.2万t,总计为509.1万t,比2004年四季度的特殊钢需求量(497万t)增长了2.4%。  相似文献   

20.
建筑钛材需要量的增长率比预想的高,神户制钢公司预测2000年日本建筑用钛材将达到3500t。1987年建筑用钛材200t,十三年间将增长17.5倍,神户制钢北罔一泰认为,到1996年非航空用钛的比率将超过50%。1987年世界钛加工材的需要量为30500t,1988年以后按4%年增长率增加产量,到2000年将达到5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