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用宽束γ射线衰减法测定矿石密度(或称体重),已在铀矿床勘探工作中广泛使用,并取得了有成效的结果。但是,众所周知,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坑道中使用。随着铀矿勘探工作的进展,钻探工作量日益增长,更多地取代坑探工作。因此,在钻孔中,直接测定矿石密度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铀矿层处于破碎带内、岩芯采取率很低、代表性很差情况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文摘(INIS,1982年Vol,13.No.16)报道,捷克斯洛伐克研究了两种用盖革一弥勒计数器消除某些γ测井缺陷的方法。前一种方法是用一种带1.5mm铅层屏蔽的辅助的G-N计数器,对带屏和不带屏的计数器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能够把实际的铀  相似文献   

3.
γ测井曲线下的面积,是探测器所测体积内的放射性物质数量的函数。由于所测体积有限,因而会产生边界效应和多种基底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地下矿产的储量,用钻探的方法来采取岩心,研究钻孔的地质剖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岩心的磨损,不可能获得完整的地质资料,这就为间接研究钻孔剖面的各种方法提供了发展的前提,这些间接方法都是以研究钻孔所穿过的岩石物理性质为基础的,我们统称为“测井”,而其中以研究岩石电性的“电测井”,应用最为广泛,是测井的主要方法。 最近几十年来,在原子物理学方面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促进了放射性测井工作的发生和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利用准直器测定线性吸收系数的原理、实验装置、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估计,最后还列出了一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概述在加拿大和世界各处,γ能谱测井日益成为铀矿勘探和评价的重要方法。共主要原因是,与金刚石岩心钻探相比,冲击钻价格比较低,而且γ测井分析所代表的岩石体积比岩心分析的体积要大得多。通过今后进一步的改进,可使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更可靠,并且可使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得到改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解释γ能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采矿与冶金通报》1980年第813期报道】γ能谱测井正在成为铀勘探和评价的重要技术,原因是冲击钴探的费用要比金刚石岩心钻探低,γ测井分析比岩心分析所探测的岩石体积要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可靠性增加,结果精度有了改善。然而,当前负责测井工作的人员往往缺  相似文献   

8.
采用BH1324多道及BH1220智能定标器等设备测量了2种型号的镍合金和铅对不同能量γ射线的吸收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镍合金对γ射线的质量吸收系数随能量的增加减少较缓慢,在能量较高的区域质量吸收系数与铅的相近,因此可用镍合金作为γ射线的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9.
整理数字γ测井资料,其重要之点是选择适宜的深度间隔△_1和考虑解释方法的特性。研究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提高测井反演解的精度。显然,如采用的间隔△_1过小,统计涨落对γ测井结果就会有很大影响;而△_1过大,将导致原始信号发生畸变,同时也会使反演解的详细度遭到损失。文献给出γ测井反演适宜间距△(解释间距)为10cm。设J(x)为被测信号,放射性元素含量沿钻孔轴分布的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60 Coγ射线辐射降解苯酚,通过分析辐照前后苯酚去除率与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研究了苯酚浓度、氨氮质量浓度、吸收剂量、初始pH值和自由基清除剂对苯酚的辐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射技术能有效降解高浓度氨氮环境中的苯酚,苯酚及其COD去除率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苯酚的辐射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收剂量相同时,苯酚初始浓度越高,苯酚去除率越低;氨氮质量浓度对γ辐射去除水溶液中苯酚未见显著影响,辐照前后氨氮质量浓度变化不大;弱酸性条件更利于溶液中苯酚的去除;苯酚的辐射降解机理以·OH氧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天然γ射线测井法是核子地球物理的一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最适用于区分岩性和确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到目前为止,与此方法有关的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系测量结果应该用什么单位表示。这类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求解放射性物质的含量q,而测量结果所得到的γ射线强度I,不完全决定于含量q,它还受到下列因素的强烈影响:探测器的类型、钻孔的几何条件和吸收性质以及岩石的化学成分。最后的一个因素使光电吸收系数μ_(ph)随介质的当量原子序数Zeq变化。本文所介绍的一个长期研究项目的初步阶段详细情况。该项目是由核子技术研究所和克拉科夫核子研究所第六室共同承担的。本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的两个方面,其目的在于:当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为克拉克值时,给强度I和含量q之间的那种难于明确的关系找出适当的条件。上述关系是确定岩性的一个有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准确标定U_3Si_2-Al燃料元件的γ射线吸收系数,论文设计了不同标样进行了单独定标和联立定标。利用不同标定方法获得的γ射线吸收系数进行燃料元件U_3Si_2、Al质量厚度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分别与化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燃料元件作为标样的联立定标法在保证Al测量精确的同时提高了U_3Si_2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用γ射线能谱法测量材料的吸收系数和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I(T1)闪烁谱仪测全能峰的方法测量了^137Cs和^60Co的γ射线在铅、铜、铝材料中的吸收系数。对^137Cs(0.661MeV)分别为1.213、0.642、0.194cm^-1,与公认值相差均约1%;对^60Co分别为0.674、0.481、0.149cm^-1,与公认值相差均在5%以内。利用铁的吸收系数对其未知厚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的误差均约2%。  相似文献   

14.
选取四川盆地须家河组54块砂岩岩样进行了核磁共振实验测量。通过T2谱面积比值法、称重法、SBVI法、统一T2截止值法和综合物性参数统计模型法确定了束缚水饱和度,对比分析了这五种方法,认为称重法和T2谱面积比值法可以作为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数据;统一T2截止值法和综合物性参数统计模型法效果优于SBVI法,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确定须家河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模型。根据压汞毛管压力测量结果,考察了核磁实验所得到的束缚水饱和度的应用条件。研究认为,对于渗透率大于1×10-4μm2的样品,0.6897 MPa的驱替压力可以将全部可动水驱替干净,核磁实验测得的束缚水饱和度即为严格意义上的束缚水饱和度。对于渗透率小于1×10-4μm2的岩样,0.6897 MPa的驱替压力不能将可动水全部驱出,核磁实验测得的束缚水饱和度只是一定驱替条件下的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15.
理论和实验表明,根据γ测井曲线计算的铀矿层(或其他放射性矿层)品位-厚度乘积,与矿层和钻孔法线夹角的余弦成反比变化。本文论述在倾斜铀矿层的模型钻孔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它把γ测井的反褶积理论扩大应用于倾斜矿层。实验所得出的数据与简单的数字模型有很好的符合性,这种数字模型考虑了下述参数:钻孔直径、探测器长度和放射性矿层厚度以及倾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理想情况的分析,模型上的γ能谱测井数据和实际测井经验,提出了对γ能谱测井简单异常和复杂异常进行解释的合理工作方法。所建议的方法为定性γ能谱测井异常到定量评价异常参数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在南格陵兰Kvanefjeld地区用γ能谱测井在直径为46mm,井深200m的23个钻孔中,对一个处于放射性平衡的,与钍共生的大型铀矿床进行了评价。测井探头中有22cm~3的碘化钠,光电倍增管的增益通过电子学方法,用~133Ba基准γ射线来稳定。以25cm的深度间隔进行井中定点测量,记录四个能窗中100秒的累积计数。用计算的孔中铀和钍的每米平均计数,将其与一米一段的岩芯分析所得到的铀-钍含量进行对比来确定能谱仪系统的标定常数。铀窗内灵敏度和本底计数率从一个钻孔到另一个钻孔有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被认为是来自孔壁的氡射气引起的。根据各个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γ测井资料的现场解释方法并列举了模型测量结果的应用实例。文中所提出的现场解释方法的实质就是把连续γ测井记录按记录时间间隔0.2s变换成离散的γ强度测量值J_r(Z_i),并用3个反滤波运算子分别去乘3个离散的、顺次相邻的γ强度值J_r(Z_(i-1)),J_r(Z_i)和J_r(Z_(i+1)),然后按3点计算式求出深度Z_i处的铀含量值。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列举了模型钻孔中γ测井资料的反褶积分层解释结果。作者认为,模型矿层的已知含量分布与反褶积解释结果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理想的响应函数与真实函数间的差异和γ测井记录中的各种误差所产生的。选择合理的形态系数值α有可能改进反褶积分层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圆柱型样品γ射线自吸收系数和全能峰效率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圆柱型γ体源相对自吸收因子的确定和γ射线线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密度不同,高度不同的圆柱型的γ射线全身能效率的确定程序。  相似文献   

20.
实验模型围绕放射性废液罐侧面、上下底面分别建立15层1 cm厚的铅,将源项数据转化为MC程序可读的注量能谱,分别计算出各铅层外表面半径、高度和角度方向的网格剂量率值。实验结果:MC计算拟合出铅在该源项下的质量吸收系数μ/ρ为0.070 08 cm2/g;随着屏蔽厚度的增加,源项能谱中屏蔽材料弱吸收区光子占比减少,光电效应产生的特征X射线减少电子对效应增加,呈现出拟合μ/ρ计算出的厚度值与MC值先逐渐减少后略微负增加。该计算方法可为复杂源项的屏蔽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