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完生培养的主体与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环节之间所形成的组合样式及运行方式,具有自适应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我国现行硕士生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方案千人一面、培养管理僵化、指导形式单一、淘汰机制缺位等问题。需在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健全研究生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采用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专业上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工学硕士研究生则培养成为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全日制专业硕士侧重于实践教学;而工学硕士侧重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在质量评价体系上,全日制专业硕士应该以企业实践评价为主,结合学术论文和导师评价;而工学硕士应该以学术论文为主,结合专利、导师评价等.目前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在学生培养上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采取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最终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利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从高校教学管理角度,通过向其培养体系中注入多维协作机制,在优化现行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维协作机制的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方案、培养过程与评价全过程的监控体系,并通过对水利类研究生的培养实践效果表明该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能较好地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又能有效地衔接产学研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结点。同时,该质量监控体系能推广应用于相关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  相似文献   

4.
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日益多元化.结合培养目标多元化和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化,选拔方式科举化,课程设置本科化,教学模式简单化,学位论文程式化,导师指导"过载"化和质量管理松散化的问题.变革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创新培养机制,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革新招生考试方法,实行弹性学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良教学模式,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专业上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工学硕士研究生则培养成为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全日制专业硕士侧重于实践教学;而工学硕士侧重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在质量评价体系上,全日制专业硕士应该以企业实践评价为主,结合学术论文和导师评价;而工学硕士应该以学术论文为主,结合专利、导师评价等。目前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在学生培养上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采取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最终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国自2009年起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据国家所下达的一系列文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会逐渐取代传统的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体地位,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流模式。因此,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对建立健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化,选拔方式科举化,课程设置本科化,教学模式简单化,学位论文程式化,导师指导“过载”化和质量管理松散化的问题。变革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创新培养机制,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革新招生考试方法,实行弹性学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良教学模式,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提出建立高水平导师团队、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加强学位论文各培养环节控制等改革措施,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强的高质量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0.
硕士研究生生源结构相对复杂,而通过调剂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考生第一志愿落选的挫败感,对调剂院校,调剂专业的生疏感和抵触都是引起这部分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定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科研爱好,构建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队伍,对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是预防调剂硕士研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