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缓解人口过度集聚,资源分布不均,城市环境污染诸多大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结合轨道交通的TOD理念梳理城市空间,塑造具有标识性、积聚性、引领性的城市环境是我们规划工作者应进行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广州地铁14号线(从化段)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实践,探讨轨道交通周边地区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地铁11号线是广州首条中心区轨道交通环线,其建设将伴随沿线用地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资源重组,是推动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借日本东京山手线的发展经验,阐述轨道交通环线对于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现行规划中广州地铁11号线和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提出通过提升站点功能促进环线建设与城市空间格局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蒋兴  闫小培 《城市规划》2005,29(5):45-49,54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1)对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证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2)以广州为实例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指出交通方式的改进和道路网络的建设共同引导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3)以广州为例论述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对交通系统的反作用,指出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客观上影响着城市交通线网格局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毛蒋兴  闫小培 《城市规划》2005,29(5):45-49,54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1)对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证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2)以广州为实例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指出交通方式的改进和道路网络的建设共同引导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3)以广州为例论述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对交通系统的反作用,指出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客观上影响着城市交通线网格局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徐士伟  谢志明 《城乡建设》2011,(1):35-36,4,5
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脊梁,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低碳城市交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州作为特大型城市,要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广州“公交城市”,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轴线地区是城市中心功能实现的重点地段,也是城市地区空间特色的主要展现。而位于大城市边缘的新兴发展地区,其中轴线地段如何与整体城市发展实现战略互动,并依据自我优势打造本区域魅力核心,是设计的要点所在。本文以广州花都区的中轴线城市设计为例,以整体思维出发,整合内(资源优势)外(外部合力),探索打造出不仅与整体城市空间发展实现战略互动,并且能与山水生态环境相融的魅力核心。  相似文献   

7.
束昱 《工程质量》2006,(2):63-63
近百年来,中国地下空间开发的步伐较为缓慢,在较长时间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代表,以解决城市交通为目的,以大容量轨道交通及地铁工程的规划建设为标志,掀起了我国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高潮。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仍与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思想观念陈旧、  相似文献   

8.
奥斯汀不同于美国其他大城市的繁忙拥堵,现代化大城市的活力与乡间小镇般的悠闲相互映衬,使得奥斯汀独具"大城小镇"的休闲城市魅力。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中心区设计2个方面综合分析奥斯汀的城市空间特色,以探讨其对我国中等城市营造优质空间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时代建筑》2009,(5):1-1
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复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轨道站的城市催化作用表现在其建设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建设密度的增长。于是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已逐步显示出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力,也催生出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土地立体开发,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集聚了多元的商业、服务、公共空间和居住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发展呈现立体化趋势,轨道交通引导大城市向地下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介绍地下空间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两者相结合发展需考量的问题。给出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站点和站际地下空间的2种开发模式。结合深圳科苑大道实际工程案例,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敏 《现代城市研究》2007,22(11):34-39
通过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综合研究,对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进行总结与概括。着重从居住空间的转移、商业空间的变化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进而从宏观上分析轨道交通在影响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2020,(5):111-117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能只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应注重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趋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超前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超前性包括两方面:即对规划引导的超前性与自身结构、规模的超前性,阐述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适当超前的重要意义,并以武汉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关于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轴向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内城市和轨道交通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轴向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轴引导城市发展的两种形式进行了实例分析,认为在今后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应更加重视对轴这一功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量日益增长,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部分城市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方财政来源比较少,发展新型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实践,BOT、BT以及"轨道+土地"融资模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和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外部效益高的特点,将BT模式与利用土地储备融资相结合,形成"BT+土地储备"融资模式,作为可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安全、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所倚重。基于目前国内众多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建设现状,该文从结构体系、标准梁截面形式和标准跨径等多个层次,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上部结构选型;从结构受力、景观效果等角度,探讨了各类上部结构对应的下部结构造型;针对施工难度、施工质量、工期长度、环境影响、建设成本等方面,对各种工法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高架区间标准梁跨推荐采用30m简支箱梁结构,下部结构可采用柱式墩、花瓶墩等;标准梁工厂化、规模化制作是发展趋势,应加快相关设备研制开发。  相似文献   

18.
何正强  卢任贵 《山西建筑》2009,35(24):38-40
基于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线网建设规划,在分析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其他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轨道交通衔接功能区划分策略,以指导衔接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  相似文献   

19.
姚圣  曾春霞 《南方建筑》2019,(3):108-113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站城分离的现状问题,研究日本城市轨道站城协同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借鉴其轨道建设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日本通过逐步进阶的轨道发展过程,轨道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发展核心,轨道网络主导了城市空间的架构。通过多元化的国私企业经营方式,土地区划调整和再开发工程等发展策略,日本不断完善站城协同的建设方法。具体来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枢纽站开发模式和郊外新城开发模式,其中前者包括了大规模TOD一体化开发城区、交通枢纽站中心和地区站点中心3种类型,体现出多线集聚型开发的特征;而后者体现出沿线型开发、新城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特征。希望借鉴日本高密度城市的轨道城市发展经验,为促进国内城市轨道事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宏 《时代建筑》2009,(5):72-75
斯图加特21世纪项目利用高铁线的轨道及站点改造,对铁路和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以及周边约109hm2土地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和循序渐进的开发,至今仍在调整、决策、投入、建设的过程中。此项目的规划开发过程体现了交通枢纽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是研究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建设如何促进城市核心区土地开发、城市环境提升、节能减排乃至城市发展定位的极好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