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能源正加速向低碳化、无碳化转型。未来石油供应比重将下降,而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比重将持续提升,预计将超越石油和煤炭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随着常规油气资源增储增产难度不断加大,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世界趋势。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致密气处于规模勘探开发早期,煤层气处于提高单井产量阶段,页岩气处于示范区突破和建产阶段。本文预测了未来我国中长期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空间巨大,明确了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战略定位。提出了我国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战略思路、目标及路线图,同时给出了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可为制定我国非常规油气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油气资源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储量呈现高基值稳定增长态势,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1.5亿t左右,产量稳步上升。预测新区储量增长将持续稳定;全国产量将持续稳定。最新初步评价结果,中国天然气最终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量14万亿m3左右。目前我国天然气储量高速增长,产量快速上升,但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预计我国天然气储量还将快速稳步增长。到2020年底我国天然气可采储量将达到5.6万亿m3,探明程度为40%。产量还将快速增长,国内天然气产量2010年达到800亿m3,2020年达到1200亿m3。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油气科技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储量的增长。在油气储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油气发展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包括加大勘探力度,发展前陆盆地、大型古隆起、大型地层岩性带、隐蔽油气藏和海域等领域;加快天然气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非常规资源,鼓励利用替代能源;采取严厉的节能措施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将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经贸委6月25日发布13家行业的“十五规划”,其中包括石油、石化、煤炭、电力行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重点加强国内勘探,增加后备储量,保持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加快“西气东输”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能源结构;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弥补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加快  相似文献   

4.
舟丹 《中外能源》2011,(9):85-85
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发展的时代,而且非常规油气在世界油气新增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现实与未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近年来,非常规油气研究与勘探开发开始在我国学术界、工业界以及政府部门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世界油气地缘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能源发展进入加速低碳化转型期,油气供给相对宽松,油气市场处于"东西互换"的重塑期。我国应适应世界油气发展新形势,推进低碳化能源革命,抓住机遇,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提升我国能源结构中油气消费比例。为保障我国中长期油气供给安全,应积极实施"油气自主"战略,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辅以油气税制改革和政策扶持,增强我国自产油气长期持续供应的保障能力;同时,强化能源外交,拓宽国际油气资源合作开发领域,增强跨国油气多元化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第3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我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海洋油气整体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资源基础雄厚,产业化潜力大.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舟丹 《中外能源》2013,(2):86-86
未来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能源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我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随着欧美能源需求的持续下降,中东、加拿大、俄罗斯等能源出口国都在更加积极地寻找需求方,中国已经成为其首选目标。中方应抓住这一时机,不断加强面向全球的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贸易及科技合作,加快推进中缅等跨境油气管道建设,加强远洋石油、液化天然气运输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的能源贸易基础设施.增强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浙江节能》2004,(2):2-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会议听取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他指出,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要抓紧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搞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节约使用,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贾文瑞  罗洪  杨雪雁 《中国能源》2006,28(8):20-23,28
文章分析认为,当前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面临两个重大变革,一是能源消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二是石油生产发生结构性变化,将转向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重的时代。持续的高油价将加快这种转化的步伐。我国需要调整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和投资战略,把加快非常规油气矿物资源的开发,提高到保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为此,需要利用市场机制,制订长期、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为非常规油气矿物资源的尽快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类型多,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巨大,前景良好,同时面临政策缺位、技术落后等挑战。未来20年,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随着技术进步和油气开发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对保障全国天然气供应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烃源岩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油气工业发展60年历经两次大飞跃: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实现了陆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并建立了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实现了海相碳酸盐岩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形成了中国特色海相石油地质理论。这些成果基于从中元古界到新近系均有发育的丰厚烃源岩基础,其中新生界陆相烃源岩和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成了主要的石油储量,发现了大庆油田、渤海湾富油区和塔河等大油田;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构成了天然气储量主体,探明了苏里格、克拉2和普光等大气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油气勘探更呈现出"三海一陆"并进、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继上世纪60年代大庆和渤海湾油气大发现以后,全国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再次突破10×108t大关,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也以年均5000×108m3的速度增长。该成果的取得与优质烃源岩、多元生烃的认识及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理论的提出等理论认识的重大突破,以及不断进步的钻探、物探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勘探技术密不可分。目前,我国烃源岩研究仍面临着找到了大油气田主力烃源岩尚未明确、深层油气生成及其保存机制尚不清楚和资源潜力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等亟待解决的众多挑战,其未来发展必须借助于油气勘探稳定发展的良好时机,把握生烃成藏的核心问题和勘探开发实际需求,切实将成烃与成盆、成藏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来动态研究烃源岩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许红星 《中外能源》2010,15(1):3-14
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以下挑战:①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形势;②相当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石油的不可替代性;③化石能源供应短缺和原油劣质化趋势日趋严重。根据我国能源工业面对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能源利用对策。首先要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其次要研究我国炼油石化工业发展技术路线,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油气资源。炼化一体化要实行紧密一体化,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产更大的灵活性,适应市场油品和石化产品变化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渣油加工路线,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将有限的石油资源转化为轻质油品,要开发更有效的渣油深度转化工艺,进一步完善劣质渣油加工的组合工艺。石油炼厂开发石油替代能源生产技术路线应利用现有石油加工设备和传统的炼油工艺加工替代能源产品,并使所得产品与炼厂传统的烃类燃料相容。再次要重点研究开发煤的清洁利用技术路线。作为其战略方向,应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建议抓紧开发CO2零排放的煤气化制甲醇新工艺与风电的集成系统,并加快煤基醇醚燃料的推广应用和尽快实现甲醇制烯烃和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加快甲醇应用领域的发展。为迎接"甲醇经济"时代,建议在发展煤制甲醇的同时开发多种原料的甲醇生产路线,主要有天然气不经过合成气途径制甲醇和CO2制甲醇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在这一远景目标下,作为重要能源的石油天然气如何发展,是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文中首先分析预测了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能耗水平,以油气的可供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制约条件,提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方针和目标,以及具体的方案设想,从宏观上确立了石油天然气在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进而提出了石油天然气发展的总体战略意见。本文认为中国今后将处于完成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环境的发展和中国的国情出发,应走适合自身条件的能源发展路线,要引导能源消费,适度控制石油天然气消费的增长速度和消费总量。对石油工业要进行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建立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并从国家长远发展角度制定国际国内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美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监管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连勇  孙肖阳  唐旭  王宏伟 《中国能源》2012,34(12):5-11,24
目前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正蓬勃开展,与此同时,我国海上油气开发事故时有发生,海上监管越来越被重视,确保我国海上油气开发安全和环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的美国海上油气监管的调整,研究美国海上监管新框架,并剖析石油行业协会在美国海上油气开发监管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出美国海上油气监管的特点:第一,要重视对海上油气资源的专业化管理;第二,大力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第三,环保是各级监管的核心;第四,大力发挥石油行业协会的作用。并针对我国海上油气开发监管现状提出了一些启示,希望对完善我国海上油气开发监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油气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油气资源量占全国的20%以上,油气资源探明率均不高,油气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石油产量由1998年的1570×104t增加到2010年的2570×104t,天然气产量由1998年的25.5×10(8)m3增加到2010年的250×108m3.新疆除自身原油产量不断增长外,来自中亚地区的进口油气资源也将不断增长和多样化,为新疆石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虽然新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但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原油加工技术复杂、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远离主要市场等挑战,应着力培植未来10~20年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炼油化工特色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油气产业相关配套技术.建议成立新疆能源协调委员会,统筹制定新疆油气发展总体规划,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加快新疆油气资源开发相关税费改革,设立“新疆油气发展科技攻关专项”,加强油气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将新疆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特色炼油化工基地、油气储备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和油气输送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16.
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茉楠 《中外能源》2012,17(6):8-12
历届美国政府都将“能源独立”作为政府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近年来,由于美国油气产量,尤其是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大幅增长,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石油需求减缓甚至负增长,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取得了显著进展.石油对外依存度出现拐点,并逐步摆脱了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到81.4%.美国经济将因能源成本优势而加速复苏,贸易赤字大幅削减,并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回流.北美正在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版图中隆起的板块,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东地区能源的战略地位,并深刻影响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格局.以中印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特别是中东能源消费的主力.未来围绕石油的核心矛盾将从OPEC与OECD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步转移到新兴经济体与OPEC之间的供需稳定问题上.全球能源格局调整将使我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我国应加快推进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强化全球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加大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科技投入,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替代能源,大幅提高能源科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全球油气生产大国,与日本的经济互补性强,但双方的能源合作尚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俄对日石油出口仅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4%,在日本进口的LNG中来自俄罗斯的气源仅占9%,两国在油气合作方面应该大有潜力可挖。中日两国一直在寻求通过油气进口多元化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日俄能源合作对中俄能源合作会带来冲击和影响。对于与中日两国的能源合作,俄罗斯所持态度一直比较中立。俄罗斯采取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出口多元化的对外能源合作策略,而且其油气出口重心不在亚太地区,再加上日本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意图,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中日在与俄能源合作中的竞争不可避免,且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日本一直在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问题上排挤和提防中国,争取与俄罗斯开展长期稳定的油气合作,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两国在与俄罗斯能源合作中的竞争关系,树立竞争意识,力争在与日本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能源行业结构变革的机遇。加快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8.
宁波应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虽然西气东输、东海油气田开发和西电东送工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需矛盾,但仍需要通过港口输入大量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也需要大大增加,这样,很有必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一个条件最好的港口城市,建立能源输入和转运基地,宁波应是首选。根据宁波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认为宁波应建设成为石油化工基地、石油中转和储备基地、东海油气田开发的处理、加工、输配和后勤服务基地、LPG接收和转运基地、LNG接收和转运基地、煤炭接收和转运基地及电力生产和供应基地,并配合上海建立石油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与苏丹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向辉 《中外能源》2009,14(11):1-6
苏丹石油资源丰富,2007年石油探明储量为66×108bbl。为了开发本国的石油资源,苏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为中苏石油合作提供了机会。苏丹是中国海外寻油最早的目的地之一,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在苏丹逐步形成集生产、精炼、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中国与苏丹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堪称中国在非洲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典范,每年为中国带来数百万吨的权益油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苏丹的经济发展。中国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热情为当地民众造福,赢得了苏丹政府和人民的称赞。然而由于苏丹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存在不稳定性,再加上达尔富尔问题和西方的恶意诽谤,使得中苏石油合作面临着挑战。但随着中苏石油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相信两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