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含油井段长、层数多、厚度小以及储层非均性严重等因素制约,L油藏注水井压裂过程中存在层间压裂改造程度差异大、裂缝间干扰严重等问题,导致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为此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研究,包括缝间干扰规律研究、难压层预测及改造技术、选层压裂技术等,建立细分控制压裂设计原则,指导实施细分控制压裂90井次,取得较好效果,小层压开...  相似文献   

2.
针对注入水沿水平井压裂缝窜进,见水后产量下降、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直井多井间隔注水、多级压裂水平井分段间隔采油开发方式,提出了间隔注水、分段间隔采油工作制度设计方法,以实际区块为例,设计了注采参数,并预测了10年生产指标,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精细小层划分,深入储层二次认识,借鉴同类油藏开发经验,对厚油层实施层间、层内分层注水,通过矿场应用,油藏水驱动用程度有效提高,地层能量逐步恢复,油井见效范围逐步扩大,油井递减减缓,有效提高了厚油层的开发水平,为低渗透厚油层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渗吸采油开发方式下,因采、注井转换作业,导致占井周期长,开发成本增加问题,开展分层采注一体化工艺研究。通过将新型液力反馈泵和新型桥式同心分层注水管柱集成,形成一种分层注采一体化管柱。实施油井转注及水井转采过程中,只需要将柱塞整体提出或下入到泵工作筒。现场在官东6X1区块分别试验2口两段一体化管柱分注井,1口采油井,实施井最大井深3 645 m,最大井斜23.95°,下泵深度最大1 810 m,配水器最大下深3 207 m,试验成功率100%,分注合格率10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同时满足直径φ50.8 mm柱塞及目前常用φ42 mm测调仪顺利起下,实现不动管柱注采转换目的。该工艺的试验成功对于低渗透油藏由传统水驱开发向渗吸采油开发方式转变,实现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留油田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文留油田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油藏长期处于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开采状态等问题,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出发,优化了文留油田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深层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实现高效注水开发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外围投入开发的油田基本上都属于低渗透、低丰度、低产能的“三低”油田。这些油田主要是由一些受岩性因素影响很大的复合性油藏构成,储油砂体多呈比较零散的窄条带  相似文献   

7.
油田注水开发的理论通常是基于达西定律,渗流规律研究及实践表明:低渗油层不遵循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本文利用新的渗流方程导出确定采井距及预测注水见效时间计算公式,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同实际吻合,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指标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在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注水方式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与裂缝走向一致的注采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而与裂缝走向垂直的注采井见效差,地层压力低、油井产液能力低。为此,通过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由反九点注水转线状注水渗流特点、油水井数比影响因素和注采系统调整作用的探讨,结合外围朝阳沟和头台等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提出了适合外围油田不同裂缝走向与井排方向夹角井网转线状注水的合理调整方式,为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德宪 《石化技术》2020,(2):130-130,132
随着油气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使资源开采难度不断扩大,这也使我国油气开采作业不断朝着低渗透油气藏方向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低渗透油藏开采难度大,具体开采时,采用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要求。针对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我国采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大庆油田朝阳沟低渗透油藏是高黏度、高含蜡油葳,应用一系列生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监测在该油藏进行的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效果。试验结果,使用的种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都能较好存活,原油黏度的降低比率为43.7%/,含蜡量平均下降32.6%,含胶量平均下降31%,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酸等活性物质降低了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向轻组分方向移动。矿场试验所取得的增油效果证实,利用微生物能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降低含水率,可能成为较好的增产调整措施之一。图3表5参11  相似文献   

11.
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必须要高度重视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的深入研究,因为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存在着孔喉细小、阻力增大、油层泥沙交互等多种不良影响,如果采用常规的开采技术很容易导致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明显降低,本文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总结技术...  相似文献   

12.
敏感性油藏的注水一直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点.闵20油田就是一个敏感性中偏强的油田,先期投产的注水井注清水后,井口压力上升较快,注水效果差.本文通过流动实验对闵20油田进行了注入水配伍敏感因素分析及伤害预测,确定了在注水前及注水过程中采用1%TDG-15防膨液进行防膨的预处理方案;同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了适合该区块的三防药剂;配合PEB清水精细过滤工艺提高注入水水质.这一系列措施实施后,闵20油田注水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污水回注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出污水水性进行分析,参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质标准,找出目前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筛选出除油、絮凝药剂,有效控制污水处理设施前端含油及固体含量。通过精细过滤技术研究,筛选出表面具备良好亲水性能和耐油性能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微滤膜,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处理后水质达到了低渗油藏注入水水质标准,过剩污水得到有效回注。  相似文献   

14.
本介绍了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及其在低渗透油田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并指出了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注采井网难以满足后续开发需求。应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方法,对低渗透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注采井网调整方式、调整时机以及调整后新、老井合理注水调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技术。考虑低渗透储集层的渗流特性、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油水井地层压力的差异,推导了适应低渗透油藏的油水井数比计算公式。根据储层裂缝发育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水驱面积波及系数较高的井网进行调整。敖南油田合理的调整方式是将裂缝不发育井区反九点法井网调整为五点法井网,裂缝发育井区转线性注水。对不同调整时机下的开发效果预测表明,调整越早,效果越好。井网调整后要适当控制老井注水,加强新井注水,使地层压力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上述调整对策对低渗透油藏实施注采井网调整是可行的,可以为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二连低渗透砂岩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 《特种油气藏》2000,7(1):20-22
方法 应用油藏工程评价和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二连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和油水井井数比目的 正确一连低渗透砂岩油藏目前井网的适应性,为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 在目前油价下,二连低渗透砂岩油世故共 有18-32口加密的可能,当油价上升后,可加宓同井数增加;各人合理的油水井井数比为2:1左右,个别断块接近3:!;针对井网的实际情况,对井网部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作局部加密调整,但调整余地小;注采井数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原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两性表面活性剂DJ—M以质量比4:1复配而成的低张力体系,能将油水界面张力在较宽温度和较大矿化度范围内降低至10^-3 mN/m数量级。考察了复配低张力体系降压增注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低张力体系能使注水压力平均降低37.5%,增加注水量,采油率提高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活性水增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储层物性以及开发方式影响,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入压力高、压力传导慢、油井产能递减快等矛盾,目前主要通过酸化等方式增注,存在有效期短,对套管损害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复合活性体系,该体系可以降低注入压力,扩大波及系数,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现场先导试验表明,活性水具有降压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收率的正交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启动压力梯度在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以反五点注采井网为例,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针对地层参数及注水开发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直观分析,得到了这两项参数对采收率影响的主次关系,对于指导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案的优化设计有一定实用意义.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油田开发设计中多参数问题的分析和优选.  相似文献   

20.
樊151块为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储层整体物性差,注水过程中水井注入压力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问题,室内评价了储层的敏感性、润湿性、水质配伍性,系统分析了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差的原因,然后优化了转注工艺及注水体系,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实现了樊151块稳定注水,从而提高了储量动用率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