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淮南和淮北两市为研究案例地,以三次产业和分类层次上的工业产业作为分析研究基础,应用产业结构差异度系数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分析并比较淮南市和淮北市产业同结构的现状与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两淮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利弊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显示,淮南和淮北产业同构化现象非常显著,产业同构化呈现继续加强的趋势。但随着淮南和淮北工业产业的细分,产业结构相似性呈现下降趋势。最后提出主要从政府、市场两个主体层面来解决两淮产业同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污染源末端治理的不断推进,各种污染物末端减排空间持续收缩,产业结构调整是缓解区域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四川省三大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从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市(州)3个视角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及高级化水平进行了评估,并对区域工业企业主导产业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通过构建成分数据模型和ARIMA模型对2025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占比进行预测,以期为四川省制定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但区域间及区域内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除成都平原经济区电子信息相对发达外,传统能源、资源消耗密集型行业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在区域内仍占有较大比重;加强区域间及区域内协同发展和加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仍是四川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系统分析是旅游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系统进行分析,能够了解相对滞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之间的异同,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的滞后,进而分析相对滞后地区旅游产业的特征,指出其与相对发达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数量上的差异,根据这些特点,从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同时构建旅游目的地产业系统结构图。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运用静态偏离—份额模型与动态偏离—份额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乌昌石城市群产业结构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乌昌石城市群总体产业竞争力明显高于全疆的产业竞争力,且第三产业竞争力优势突出;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和自生能力的县市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2007年以来乌昌石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开始显现,第三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但部分县市产业竞争力优势并不明显,着力调整优化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复杂而紧迫。  相似文献   

5.
相对滞后地区旅游产业系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丘萍 《资源与产业》2006,8(4):67-70
旅游产业系统分析是旅游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系统进行分析,能够了解相对滞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之间的异同,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的滞后,进而分析相对滞后地区旅游产业的特征,指出其与相对发达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数量上的差异,根据这些特点,从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同时构建旅游目的地产业系统结构图。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OLS系数估计法,对2001-2015年资源投资占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高的4个区域的工业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寻求资源型区域工业增长出现分化的原因。文章以资源投资、制造业投资、资源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就业率及就业结构作为研究变量,重点从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分化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原因不是资源产业投入的差异,不是制造业投资不足,而是在增量投资中资源产业和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即投资结构,因此,只有不断的优化投资结构,进而调整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才能提升资源产业和制造业投资规模及结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矿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的重要基础产业,矿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业产业内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资产结构现状表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采矿业中的重点行业,也是矿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当前,矿业产业结构面临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矿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要从完善资产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做起,进而提高矿业的产业集中度和推动科技创新,同时要鼓励海外矿业投资,加快推进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评估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水平,分析影响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发展的因素,为黄河流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建议与参考。根据2009—2018年黄河流域三次产业产值数据及就业情况,利用Hamming贴近度、Moore结构指数测算流域产业的合理化及高级化水平;在无标度网络的情形下,根据得出的结果,结合改进SIR模型对产业优化效果最为显著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从横向来看,黄河流域下游的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贴近度最高,中游次之,上游的贴近度最低,其中上游的平均得分为0.783 4,中游为0.795 6,下游为0.817 6;从纵向来看,合理化程度逐渐上升,产业状况整体呈向好发展态势,但上中下游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2)从区域维度来看,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高,平均值达到了8.792 0,上游地区与中游地区的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均值分别为6.296 0和6.305 5;从产业结构变动速率来看,下游地区从2009年的1.597 7上升到2018年的15.895 1,增加了14.297 4,中游地区上升了9.183 4,上游地区上升了9.536 9,三大区域总体呈现“上游崛起、中游起伏、下游领先”的发展格局;3)在产业的初始比例以及产业优化成功率和失败率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产业影响力对优化结果几乎不起作用;而调整优化成功概率及优化失败产业再优化可能性时,产业优化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黄河流域产业结构现状及仿真模型的研究结论,黄河流域各省(区)政府应加大产业优化支持力度,注重对失败产业的再升级指导;中上游地区应把握“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而下游地区则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9.
在面对煤矿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着重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运用产业多样性指数和就业人数多样性指数定量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了在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指出产业结构的相应特点,为产业结构逐步朝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的研究已成为资源环境经济领域的热点,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广受关注。本文从环境规制的含义、环境规制强度测量、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等几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在分析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时,变量选取比较笼统,多未能考虑行业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下一步研究中要设计体现矿业行业特性的指标来测量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要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区域异质性,从而研究完善环境规制下矿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规定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评价山西省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促进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构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指标分析,对推进山西省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保证供给质量与总量;减少债务风险,实现扭亏为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市场活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芳琴 《资源与产业》2022,24(4):113-123
利用泰尔指数和第三产业相对比重刻画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揭示异质性人力资本、资源集聚及二者交叉耦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分析其地区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高级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影响因素,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为15.31%;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分别为46.93%和28.99%;初级、中级人力资本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变量,高级人力资本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力为72.99%),中级人力资本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力为75.77%);制造业资源集聚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推动作用分别为90.73%和80.59%,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分别为89%和82.68%。因此,在东部区域,应借助高级人力资本积累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吸引集聚,同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通过二者的循环因果互动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在中西部区域,中高级人力资本和制造业集聚的“双翼驱动”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核心动力,在制造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应侧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并引导二者协同发展,重视制造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之间的互动和匹配。  相似文献   

13.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稳定性的熵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在熵理论和耗散理论的基础上,对云南有色金属产业进行了熵评价。根据"运行熵"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在2006~2008年熵值变化较大,从时序的评价结果看,有色金属产业总体运行质量正在下滑,产业稳定性减弱,混乱无序状态加剧。通过有色金属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推测这种无序主要是由于市场的竞争性造成的,产业投资、收益和财务状况也影响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产业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通过文献分析及专家访谈,确定资源型产业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包括资源条件、产业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内部管理包括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运营三个方面,共36个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探索性检验剔除5项对量表信度及效度造成影响的因素,最终保留31项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均对资源型产业发展有显著性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内部管理的变化,进而继续对资源型产业产生影响;外部环境方面资源条件和产业环境影响较大,法律政策和环境仍有进步空间;内部管理方面生产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均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可从影响因素角度出发,促进资源型产业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测算2004—2018年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41个地级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分行业集聚程度,分析其分布特征,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分行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来看,商务服务业集聚度最高,2004—201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指数为0.04~0.06,总体呈“U”型变化趋势。从区位熵测算结果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有不足1/3的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熵大于1,呈现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和合肥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的集中态势,而其他城市的集聚程度较低。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结果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分行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集聚对本地的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虹吸效应;科技服务业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总体而言,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区域差异,应当注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各类行业的均衡、健康发展,避免出现行业单一化;同时也需要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其空间集聚,从而缩小核心城市和偏远城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张锦 《资源与产业》2013,15(4):82-86
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基于2005-2009年制造业内各产业能源消费数据,分析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原因,从能源消费的视角提出促进经济节能发展的产业选择标准。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与按照基期标准份额计算的产业标准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解,认为这一能源消费差别是由产业发展速度偏离和能源消费强度偏离造成的。并根据制造业内部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速度偏离和能源消耗强度偏离的区别,对制造业内部各产业进行分类,提出中国制造业节能发展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地勘产业的功能定位、产业类别、属性特征及供给侧问题。地勘产业是以供给地质勘查产品或地质勘查技术为经济、社会、生态、民生服务的基础性产业,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地勘产业存在地质勘查生产能力过剩、地质信息产品共享不足、矿产勘查产品供需失衡、矿产勘查产品供给主体错位、地质勘查服务产品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供需错配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加减乘除”运算逻辑,从扩大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发展新动力、激活市场化驱动效应4个方面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地勘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路径,并提出制定地勘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地勘产业“政产学研”创新资源整合、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地勘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产业、环境、市场四个维度出发,建立了中国铁矿石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资源安全和市场安全指数在21世纪初期整体呈下降趋势;产业安全指数对铁矿石的安全的影响起初较小,后快速上升;环境安全程度在2005年以前快速降低,之后逐渐升高;铁矿石的安全状况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产业安全、市场安全的综合作用下,2000-2009年,铁矿石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09-2015年,铁矿石安全综合指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临界不安全状态。为提高中国铁矿石的供应安全,不仅要强化勘探开发、节约和再生铁矿资源以增强本国资源供应能力,还应加强合作,强化全球矿产资源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