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动双翼鸭舵式新型迫击炮弹的气动布局区别于传统固定鸭舵式修正迫弹,表现出不同的气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气动分析软件对某新型迫弹进行气动仿真计算,获得不同条件下弹丸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变化规律及舵翼的受力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弹丸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和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舵翼力随舵偏角和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双翼鸭舵式迫弹整体气动特性良好。计算结果对可动舵翼修正弹的研究及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低速风洞所取得的测力、油流观察及旋涡测量结果,研究了前掠翼鸭式布局的鸭翼平面形状及其位置对气动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前掠翼布局大迎角气动性能的提高取决于鸭翼、主翼前缘涡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控制,也就是它们间的相互干扰。文中根据前掠及后掠鸭翼与主翼组合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采用鸭式布局时鸭翼应具有的平面形状及合适的位置选择范围。文中还对双前掠翼布局提出了一些看法。解释了加鸭翼后精侧气动性能出现反常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耦合分布式动力系统的边界层吸入(BLI)翼身融合(BWB)布局无人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动力系统参数对全机在巡航/起飞条件下的气动影响.使用动量源方法(MSM)对NASA涵道螺旋桨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验证了文中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采用结构网格及S-A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RANS)方程的方...  相似文献   

4.
小型涵道式无人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涵道式无人机发展现状阐述涵道式无人机的优点,对无人机飞行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动力学分析建立涵道式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并进行了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涵道风扇布局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悬停性能,在悬停和小角度机动时,各通道之间的耦合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考虑旋翼下洗气流影响及涵道环括作用,将Pitt/Peter动态入流模型推广到旋翼/涵道风扇升力系统建模中,结合风扇/涵道机身组合吹风试验数据,建立了实用的旋翼/涵道风扇共轴式无人直升机全量数学模型.以据非线性模型得到的小扰动模型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旋翼/涵道风扇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不同前飞速度下的飞行动力学特性,包括稳定特性、操纵响应特性及耦合特性,并与常规布局直升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翼/涵道风扇共轴式在横航向运动模态的稳定特性及操纵响应的耦合特性上具有明显区别于常规布局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所得结论与该型直升机实际飞行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运载火箭抛助推器故障造成结构刚度、质量分布和气动力分布不对称条件下,建立了运载火箭气动伺服弹性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及非对称情况运载火箭结构弹性振动特性分析有限单元法模型,并求解了其频率和振型。应用CFD技术求解了非对称运载火箭的分布气动力。  相似文献   

7.
微型飞行器气动布局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小尺度微型飞行器的有效飞行问题仍面临许多挑战。介绍了微型飞行器的主要特征和典型布局形式,分析了微型飞行器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了开展我国微型飞行器研究的建议及可借鉴的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8.
传统CFD仿真方法通常只考虑风载荷对汽车气动性能的作用,忽略了车身结构振动与气流之间耦合作用带来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真实汽车行驶状况存在一定偏差。以1/4标准MIRA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显式流固耦合仿真方法将流固耦合效应引入到数值计算中,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气动力、表面压力、振动频率以及车身姿态角等数据,分析与传统仿真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再利用风洞测试技术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比有无耦合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耦合仿真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各项数据偏差都在5%以内,从而验证了耦合仿真方法的准确性;随车速增加流固耦合效应影响增大,特别是对气动升力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因此在高速时流固耦合效应带来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9.
扑翼柔性变形对悬停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扑动飞行器悬停时扑翼的变形给气动力及周围流场带来的影响,通过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分析了扑翼气动力及其周围流场结构随扑翼柔性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扑翼在悬停扑动时,适当的柔性变形可以提高升力,增大升阻比,有效地改善气动特性.但是,过度的柔性变形会使扑翼的气动特性恶化,升力和升阻比随着过度的变形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四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前掠翼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飞机新布局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前掠翼空气动力特性的低速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单独机翼和翼身组合体的纵横向气动特性、流谱及旋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前掠翼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力矩特性及失速特性,可以提供较大的可用升力和良好的大迎角大侧滑角机动性。以上优点在翼身组合体上更为明显。实验发现前掠翼后缘出现后缘涡,观察了前掠翼特有的前后缘涡系的发生和发展,分析了产生前后缘涡系的原因及前后缘涡系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特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引入新的负载流量和负载压力定义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的静动态特性,证明了阀控非对称缸的动态特性在两个方向是不同的,且在分析非对称缸的性能时,阔的负载流量和负载压力必须重新定义,所得的结论表明,只要改变其中的有关参数,即可应用于其它阀控缸系统,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鸭式布局非定常运动中鸭翼高度对战机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回流水槽测力实验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手段研究不同鸭翼高度下的鸭式布局(g/cw分别为-0.15、-0.05、0、0.05和0.15)进行低频与高频(k分别为0.0375和0.6000)俯仰振荡的过程.结果表明:与主翼升力系数相比,鸭翼高度的变化对鸭翼升力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在位置、速度液压控制系统中常应用的四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和静、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电驱涵道风扇因其低油耗,更加符合航空绿色、高效、安全的发展目标。开展电驱动涵道风扇动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4种不同唇口构型的涵道风扇性能进行研究,并搭建动力测试平台进行验证,在回流风洞中对不同唇口构型的涵道风扇进行推力测试,研究不同唇口构型对小型电驱涵道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唇口构型涵道风扇的气动差异较明显;涵道风扇唇口半径增大使涵道进气量增大进而增加涵道推力,但过大的唇口半径在较大风速(31 m/s以上)时会增加涵道风扇的风阻,在流场上表现为涵道唇口处产生漩涡结构,影响涵道风扇的气动性能;在100%油门开度、14.2 m/s风速时,相比于内敛式进气唇口,喇叭状、外扩式进气唇口构型的净推力分别提高了17.58%、12.77%;在49.3 m/s风速时,喇叭状进气唇口的风阻相比内敛式进气唇口的增加了14.8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涵道风扇飞行器过渡阶段飞行特性,使用CFD方法,通过叶素理论和滑移网格技术,求解涵道风扇飞行器定常状态气动力及俯仰非定常状态气动力,并计算了升降舵偏角对气动力的影响。将CFD计算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使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了涵道风扇飞行器纵向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涵道风扇飞行器俯仰运动时的非定常效应及气动力与发动机转速的耦合效应,对涵道风扇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具有较高精度的描述。使用该模型求解涵道风扇飞行器六自由度方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涵道风扇飞行器高度和速度的指令跟踪性能良好,低速飞行性能良好,过渡阶段姿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用一个特性参数(如有效面积S值)不能完整表达回路的流量特性用两个特性参数(壅塞流态下的有效面积S值和临界压力比b值)便能完整而科学地表达它气动回路是由许多元件组成的已知每个元件的S值和b值,便可计算出回路的S值和b值本文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CFD软件对涵道风扇进行虚拟仿真,对共轴反桨双旋翼涵道风扇的空气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改变双旋翼的间距及飞行速度条件下仿真,对共轴反桨双旋翼涵道风扇气动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涵道距离对涵道扇有拉力有影响,但并不明显。在扰流的影响下,上桨盘产生的升力要小于下桨盘所产生的升力,并且涵道风扇不适合高速飞行。  相似文献   

19.
家燕翅展翼型的气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燕滑翔时的后掠形姿态翅翼和完全展开形姿态翅翼进行了三维重构,获取了每种形态下4条不同展弦比的翼型。利用FULENT里的S-A模型对获取的翼型进行了气动特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姿态下的翅翼最大升阻比攻角范围均在3°~5°,展弦比在35%处的翼型具有最优的气动特性。分析指出:后掠形姿态翅翼展弦比在35%处的翼型前缘半径较小,最大厚度位置靠近后缘且翼型线性曲率变化较慢,是产生较优气动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