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孙口以上河段含沙量的沿程变化,结果表明:①各级流量、含沙量过程中,含沙量沿程总体是增大的,不同水沙组合下的含沙量在各个时期沿程变化差别较大;②洪峰流量控制在4000m^3/s左右(不超过5000m^3/s)、含沙量为50kg/m^3左右对于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的基本功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选择桑庄险工-孙口断面河段,对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水沙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河势及漫滩情况看,洪峰流量为2600m^3/s的方案1、洪峰流量为4000m^3/s的方案2效果最好,但方案1由于流量较小,因此难以发挥河槽排洪输沙的功能,方案2的河槽排洪输沙功能有所增强;②洪峰流量为6000m^3/s的方案4的水沙过程将形成工程难以控制的复杂河势;③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水沙过程以流量不超过5000m^3/s、含沙量为50kg/m^3的方案3为宜。  相似文献   

3.
韩巧兰  余欣  杨明  王艳平  王敏 《人民黄河》2007,29(11):27-28
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冲淤数学模型,采用3个20年设计水沙系列对河段的冲淤及平滩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各水沙系列的前10年,下游各河段均处于沿程冲刷状态,而后10年各河段则出现了淤积;②只有系列2能维持整个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在4000 m3/s以上;③各系列前10年塑造河槽阶段的水沙过程均比较合理,基本实现了平滩流量稳定增大的目的,后10年河道平滩流量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④应尽量控制小浪底出库含沙量不超过200 kg/m3且细泥沙比重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4.
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技术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流域来水来沙过程的大幅变化及人类活动的日趋剧烈,黄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域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悬河加剧,功能性断流与水患并存,水质污染日益加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黄河健康恶化的因素,提出基于全流域综合调控的“临界控制论”,可作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基础,它包括黄河流域不同层次的临界指标体系和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构建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技术支撑,其主要功能是增水、减沙、调节水沙过程,按黄河现有的条件,下游河道塑造和维持中水河槽的平滩流量约为4000m^3/s左右。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判别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表征因子、影响因素和判别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可以用输沙指标、平滩流量、水位涨率、滩地分流比和洪水传播时间等因子表征;河槽宽度、滩槽阻力、比降、河势等对排洪功能影响较大,流量、含沙量、泥沙组成和断面形态等对输沙功能影响较大.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主要判别指标为:黄河下游河槽平滩流量4 000~5 000m3/s,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主河槽宽度以1 000~1 200m为宜,断面河相系数应在16m1/2/m左右,平滩流量下高村断面每增加1 000m3/s流量的水位涨幅不大于0.35m,高村断面滩地分流比不大于45%.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36年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总结了低含沙非漫滩洪水、中含沙非漫滩洪水、较高含沙非漫滩洪水、高含沙洪水、一般含沙漫滩洪水及非汛期河道的冲淤规律和各河段的相互调整关系,指出了各河段冲液最严重的洪水类型,确定了各河段冲液羡衡的临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库调水调沙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36年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特性,总结了低含沙非漫滩洪水、中含沙非漫滩洪水、较高含沙非漫滩洪水、高含沙洪水、一般含沙漫滩洪水及非汛期河道的冲淤规律和各河段的相互调整关系,指出了各河段冲淤最严重的洪水类型,确定了各河段冲淤平衡的临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库调水调沙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解决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有效途径是增水(节水和外流域调水)、减沙(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干支流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调水调沙.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应包括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七大骨干水库和支流泾河东庄水库、沁河河口村水库、伊洛河陆浑与故县水库等,非工程体系主要包括水沙预报系统、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沙调控调度模型等.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必须保证黄河水沙的多年调节、满足调水调沙对水流动力的要求、能够调节水库泥沙、满足小北干流放淤对水沙条件的要求、确保黄河不断流以及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论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束水输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黄河下游调水调沙、束水输沙及河道整治问题,认为:充分利用黄河窄深河槽在洪水期具有的输沙潜力和泄洪能力这一天然特性,将成为治理下游河道的主攻方向;在"拦、排、调、放、挖"各项措施中,"调"是核心,是关键;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主要任务是把泥沙尽量调节到丰水年洪水期输送,河道整治的任务是通过双岸整治,防止清水冲刷河槽展宽,稳定主槽,控导河势,提高游荡型河道的输沙效率,形成顺直、归顺的排洪输沙通道;洪水输沙、水库多年调沙与束水输沙相互配合,是实现黄河下游河槽不抬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黄河口拦门沙疏浚后,尾闾河道水位、流速和水面比降的变化以及疏浚部位的回淤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河口拦门沙疏浚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尾闾河道发生溯源冲刷。在施放不同典型年的水沙条件下,尾闾河道可在疏浚点以上21~35km范围内发生溯源冲刷,同流量水位最大下降0 24~0 47m。同时,疏浚河槽始终处于回淤状态,经过一个汛期回淤量可达到70%~80%。  相似文献   

12.
柳河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严重的多沙河流,通过对柳河多年水文泥沙特性和库区冲淤特性以及水库壅水排沙特性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基于洪水预报和暴雨径流预报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水库蓄水与排沙问题,为洪水资源安全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对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进行了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河2003年秋汛洪水调度实践、黄河水沙资源和处理洪水泥沙措施的分析研究,提出要对黄河进行水库群水沙资源化联合调度管理的理念,水沙一体化、"科学拦蓄、调排有序、挖放结合、分滞兼顾"的调度管理思想及"场次洪水汛限水位"、洪水泥沙调度实行两个"二级分化"、拓宽分水分沙途径、水库群一体化调度等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在洪水过程中的泥沙输移效果与峰型、含沙浓度和泥沙组成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在假定洪水经水库调控前后水体的含沙量和泥沙组成都相差不大,仅改变洪水过程线形状的基础上,从洪水调控的基本原则出发,考虑到洪水调控后输沙能力变化、水库的可操作性及下游漫滩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机理上探讨了不同类型洪水的输沙效果,得出洪水调控系数λ≥0.32后,水库调控后的平头峰(恒定流量)并不比未经调控的自然洪水过程输沙效果差的结论。研究成果对小浪底水库科学调控水沙过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水沙频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指出进行黄河中游水沙频率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黄河中游部分连续泥沙观测序列的独立同分布性的检验,验证了建立黄河中游泥沙频率曲线的可行性以及泥沙序列对P-Ⅲ型分布曲线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河中游水沙序列的理论频率曲线,分析了黄河中游的水沙频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定泥沙频率条件下所对应的洪水发生的频率范围,对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频率组合进行了量化,对水沙丰枯组合进行了确定,最后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黄河水沙运动基础理论、黄河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以及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泥沙综合处理与利用方略等方面,概要地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重大科技进展,展望了黄河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引下应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维持主槽不萎缩的输沙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沙需水是维持主槽不萎缩的重要条件。本文在考虑黄河下游非汛期冲刷、大漫滩洪水淤滩刷槽冲淤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非漫滩洪水水、沙及河道冲淤关系,研究提出了维持主槽不萎缩的输沙需水计算方法,并结合小浪底水库典型水沙调节方案,分析计算了黄河下游维持主槽不萎缩的输沙需水量变化范围。研究表明,主槽维持规模、来沙量、水沙过程是维持主槽不萎缩输沙需水的重要影响因素,小浪底水库合理调控黄河下游水沙搭配关系后,维持主槽不萎缩的输沙需水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水库排沙对下游河流鱼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排沙对减轻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和恢复河流泥沙连续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水库进行水力排沙时水库下游河流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可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出现死鱼现象.国内外水库排沙时期下游河道含沙量及其颗粒级配、溶解氧浓度、污染物等水质变化对鱼类影响研究表明,微颗粒泥沙淤堵鱼鳃影响其摄入氧气功能和水体溶解氧下降是影响鱼类的两个主要因素,且含沙量及其持续时间、颗粒级配等对鱼类影响机理不同.最后展望了我国今后水库排沙对下游河流鱼类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实测资料、室内河工模型试验及效学模型计算结果整理,从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河道过洪能力、洪水演进、滩地滞洪时间及近几年洪水灾情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黄河下游河道的防洪形势,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洪水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50~1985年大样本洪水资料,研究了黄河流域洪水过程中三黑小所控制的流域水沙条件与入海泥沙通量和通量系数的关系,分析了泥沙通量与流域水量、沙量和平均流量的关系。在三黑小沙量与入海泥沙通量的关系中,从量上看,黄河下游河道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从比例上看,具有“多来多淤”的特性。不同来源区洪水对泥沙通量和通量系数具有不同的影响,平均每场洪水泥沙通量按大小排序依次是:多沙粗沙区、下少沙区、上少沙区和多沙细沙区。通量系数按大小排序依次是:下少沙区、上少沙区、多沙细沙区和多沙粗沙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