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吴丹艳  吴頔  樊蕊 《烹调知识》2011,(27):62-69
"食在广东,厨出凤城"此言绝对不虚。"凤城厨艺"——顺德菜,一向是嗜食粤菜的食家心目中的上选。作为粤菜的根基,顺德菜独具自己鲜明的风味特色,就连香港大才子家蔡澜也恭维顺德"人人都是美食家"。而美食家唯灵曾把顺德菜的特色概括为八字真言:"食不厌精,妙在家常",深得顺德菜精髓。这是顺德菜的地道本色,一菜一羹贵在精心与家常,让人食之难忘。  相似文献   

2.
《美食》2021,(1)
正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北区的18家酒店联袂推出以"寻找当地独特珍贵食材,烹制纯正地道风味"为主题的"寻珍寻味之旅"系列美食活动。"寻珍寻味之旅"的第一站则是由万豪国际大中华区厨艺总监王俊杰和大中华区中餐运营厨艺总监曹锦明带领5家北京万豪酒店中餐行政总厨以千岛湖鱼子酱为食材打造的8道珍馐菜单。8道招牌菜品及衍生的主题套餐讲究摆盘造型,融合新中式意境,展现出中式创意菜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吃外婆做的菜,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小时候的我,每天晚餐都极为丰盛。外婆有着人人称颂的好厨艺,晚餐就是她呈献厨艺的"压轴戏"。她把每个早晨的时间都给了菜市场,风雨无阻,对菜场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和执著。这个每日必至菜场的老奶奶和所有菜摊的七姑八姨混了个脸熟,有时她也会从家里带些东西送给她熟悉的小摊贩,因此在外婆家,有一种菜叫作"别人送的菜"。  相似文献   

4.
徐玲 《饮食科学》2013,(6):58-61
对于热衷展示厨艺的人,厨房不可一日不进;而对于不喜欢做菜的人,对厨房避之唯恐不及。我周围有很多朋友,他们眼中的厨房就是简单烹饪一家人一日一餐或是两餐的场所,从厨房里端出来的菜永远都是那两三样。相比之下,他们更  相似文献   

5.
武红旗 《烹调知识》2012,(10):49-49
目前,很多前辈及厨界同仁都十分推崇创新及创新莱,很多厨师在介绍自己时,往往也不忘在末尾加上一句“擅长创新莱”,好像这是对自己的能力及厨艺的一种肯定与证明。 我是一个普通厨师,经验有限,学识浅薄,但多年的从厨经历却让我对创新菜略有感悟。所谓创新菜,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葡萄牙美食就是妈妈烹制的菜。葡萄牙人去餐馆吃饭总是说,这里的菜没有我母亲做得好吃,我妈妈的厨艺更棒。  相似文献   

7.
《烹调知识》2005,(6):F004-F004
金厨原名金明权,浙江慈溪人,1976年出生,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全国创新菜厨艺大使,原担任浙江美味杂志新菜编辑,宁波美味办事处特约采稿记者,东方美食厨艺记者兼地方酒店餐饮业烹饪技术顾问,厨师长等职。  相似文献   

8.
我的厨房我的舞台!想要展示你独一无二的厨艺吗?想要挑战经典吗?想要成为万众瞩目的川菜大师吗?快来参加我热辣我来秀-家乐"金辣椒"川菜盛典秀出你的拿手好菜,激发你的无穷想象,下一道川菜经典就由你来创造!  相似文献   

9.
正在其他小姑娘热衷于给芭比娃娃穿衣打扮的时候,我却喜欢跟着精通厨艺的父亲在厨房里"拜师学艺"。自小学开始下厨,从简单的切菜、配菜开始,到现在已经可以在年夜饭上掌勺为家人烹制满满一桌菜肴,算起来我的厨龄已经10年有余。我热衷于尝试各国美食,但是考虑到家人对西洋料理的接受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前偶然买下的一瓶蟹粉酱,开启了90后女生何雨的"厨艺进阶之门"。"当时我在看美食博主的视频,‘3分钟搞定一碗蟹粉拌面’的产品描述,让我有点‘上头’,跟着就下单买了一瓶蟹粉酱,体验后感觉确实方便,在微波炉里热上两勺酱,再浇到煮好的面条上,几分钟就做完一餐饭,吃起来还挺香。后来我又试过酸汤肥牛、红烧肉、水煮鱼、照烧鸡肉等口味的调味包,操作流程都很简单,像我这样不太会做饭的人,有了这些调料,也能做上几道‘硬菜’了。"何雨说。  相似文献   

11.
王立喜语录 关于厨师:做事务必利落,出品一定清爽。关于菜系:又麻又辣是川湘菜,半生半熟是闽粤菜,勾芡打卤是京鲁菜,有滋有味是淮扬菜。关于淮扬菜:令淮扬菜进步、发展的是盐商的私家厨师,他们是一群擅长研究、开发菜品的厨师,因为热爱厨艺,工作量不大,但凡有空闲时间就研究新菜,逐渐变成其代表菜,直到大户人家落败,私厨的概念也就逐渐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中外食品工业》2007,(11):60-61
贝太: 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不说.还是坚定的执行者。虽说家里的杂志最初是老婆订来提高她的厨艺的.但被我一来二去地翻看后.结果我先迷上了做菜.乐得老婆坐享其成了。所以老婆总说“没想到啊.订厨艺杂志能订出个厨艺总监来。”嘿嘿.反正做的菜老婆及家人都爱吃.我挺有成就感的。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孙清恩 《美食》2004,(3):39-39
老伴淑云,虽不是厨师,但她做的饭菜,却香甜可口,我和孩子们都爱吃。全家人个个身体健康,不能不说和她的厨艺精到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她做的扎肉,让我百吃不厌。不少来我家吃过这道菜的朋友,都要翘起大拇指说:“好菜!好菜!”这时候不善言辞的她总要凑过来,介绍这个菜的做法,有什么营养价值.有时说得朋友直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4.
《四川烹饪》2011,(2):62-63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在外闯荡了12年的女厨师,读了贵刊2010年第6期中"过客"写的参赛文章,这里我也想把自己的一次参赛经历告诉大家。去年重庆举办了一次厨艺技能大赛,我老公帮我报了名。因为长年事厨于二线城市,我平常见到的东西也不多,所以不知道自己去参赛该做什么菜好,于是就专门请教了一位厨界高  相似文献   

15.
提起"试菜",想必厨师朋友们都不觉得陌生,因为现在无论是街头的"苍蝇馆子",还是富丽堂皇的各大酒楼,老板们在面试选厨师时,都会通过"试菜"去考察应聘者的厨艺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面对繁杂的工作,抽点时间下厨房弄弄菜,其实是一种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当小蔡把这一发现发贴到论坛上时,竟得到了网友们的认同。不过还是有朋友对小蔡说:小蔡同志,你说得倒是轻松哦,可我天生对做菜不敏感,能不能教我两招嘛!没办法,小蔡自认倒霉,只好在网上当起了义务“传菜员”——传授家常菜烹制厨艺的人员。下厨房做菜是一番乐趣,教人做菜又是一番乐趣,能让更多的朋友学得一手厨艺,在厨房里、餐桌上找到一份快乐,小蔡我心里高兴。这里,我借《四川烹饪》给大家弄几道家常菜。  相似文献   

17.
正"本帮菜"这个概念是清末上海已经比较发达时才有的,相对于蜂拥而至的各种"客帮"风味,那会儿所谓的"本帮"其实差不多就是本地的乡下风味。上海郊区有三个厨师之乡,分别是三林塘镇、川沙镇、吴淞镇。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名堂,厨艺当然也不例外。上海郊区的这些厨艺之乡,最  相似文献   

18.
等母亲吃饭     
一次,有朋友来我家做客,掌大勺的自然又是我那厨艺一流的母亲.几个菜上桌后,我招呼朋友入座、开吃.我倒好了酒,朋友却不动筷子,他坚持说:“等一下老人家吧.” 我跟他说不必客气,如果等菜都炒好了才上桌,那前面炒的菜已经凉掉了.这时,系着围裙的母亲从厨房里出来,热情地招呼我朋友先吃.  相似文献   

19.
正饮食文化的碰撞总会有不一样的火花,比如娘惹菜,就是东南亚饮食文化与华人饮食文化的碰撞。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就有中国男人到马六甲落户,娶了当地女人,他们生下的后代男性称为"峇峇",女性便称为"娘惹",娘惹个个精厨艺,把中国与南洋菜相结合,使用当地的特色食材或香料,用中式的烹饪方法做出来,融会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  相似文献   

20.
蛋炒饭     
许亿 《食品指南》2014,(2):112-112
当年朋友扬州名校学成厨艺归来,“说的”一口好菜。这天恰逢他说蛋炒饭说的兴起,真的要下厨动手示范。那个瞬间我谦虚的认为,这将是一次难得的口福,于是跟着一起来到厨房,不打下手的时候垂手而立,做弟子状。目睹一代大厨新莺初啼,惊鸿一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