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1)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需要系统的训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导向式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即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分为基础训练期、社会实践期、项目参与期和创新提高期等4个阶段,由导师团队引导学生团队依次开展开放性实验训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和研究,循序渐进、系统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方法及保障机制,并在实践应用中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结合为例,探讨将科研活动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本科阶段是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学科竞赛是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学科竞赛+课程建设+大创项目+制度保障”四轮驱动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多层次、递进式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能够有效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人才培养质量从“单一型、封闭型、知识灌输型”向“复合型、开放型、能力创新型”转化,真正树立起开拓创新的科学理念,最终达到“知识和技能传授”与“科研创新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8)
本文针对中医药独立学院药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从加强基础操作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制定成绩评定方法、推行实验考核、鼓励学生开展科研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医药独立学院培养药类专业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Z1)
科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将科教融合理念贯穿于翻译课程教学中,是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随时随地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教师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合作式的科研项目研究,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因此,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是实现翻译课程科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
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其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模式研究与平台建设研究,涉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完善、师资和学生梯度的建设以及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学生科研创新成果显示,该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学院实验室课外时间开放,工程材料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开放,教师科研项目开放,学院每年"科技活动月"开放,"卓越工程师项目"合作企业工程项目等教学资源对学生开放。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通过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结构、考核方式及实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优化课程内容,积极开辟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及大学生科研项目为基础的第二课堂,建立培养本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CDIO模式,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层进式实验教学体系结构,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同时指出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多层次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设置科研训练项目、完善导师指导和监管机制以及加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手段的综合应用,使学生成为现代电子科学和相关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完备和实验实践技能扎实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