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SiCr钢磁场等温淬火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9SiCr钢十字槽冷冲模的等温淬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9SiCr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与等温保温时间对下贝氏体相变产物的形貌、相组成和晶格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接近临界冷速(60 ℃/s)、等温时间大于孕育期(80 s)且在20 min以内短时等温获得非常规下贝氏体组织,其光学显微组织形态呈现由单一α相组成的短针状,晶格常数和平衡态α相不同,其值为2.874,呈现晶格膨胀状,具有马氏体转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9SiCr钢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贝氏体转变等温时间等因素对上贝氏体相变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为20~50℃/s、等温时间为80~1200s时,获得非常规上贝氏体组织,并呈现由单一α相组成的短棒状,晶格常数与平衡态α相不同,晶格呈膨胀状态,相变具有非完全扩散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冲击试验机、洛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等,对淬火-配分(Q-P)工艺等温淬火温度对60Mn2SiCr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试验钢经Q-P处理后微观组织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等温淬火温度从120℃升高至180℃,试样洛氏硬度、冲击吸收能量、抗拉强度以及伸长率均随着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及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下降而降低。当Q-P工艺等温淬火温度为120℃时,力学性能最优,试样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13.9%,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1.1%,洛氏硬度为58.8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50.7 J,抗拉强度为1768 MPa,伸长率达19.6%。  相似文献   

6.
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SiCr钢在不同时间等温后的上贝氏体形态。探讨了上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对性能的影响。短时等温的上贝氏体具有特殊的形态,系由不含碳化物的单相小条状贝氏体铁素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上贝氏体呈羽毛状。特殊形态的上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7.
对34CrMo4钢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淬火介质的淬火,再统一进行680℃回火处理.采用OM、硬度测试和冲击试验等研究了淬火温度与淬火介质对34CrMo4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回火态34CrMo4钢的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冲击功先升高后降低.820℃淬火,油冷+680℃回火34CrMo4钢的冲...  相似文献   

8.
王桂 《失效分析与预防》2016,11(3):148-150,189
通过对GCr15钢进行盐浴淬火和油浴淬火后,研究不同淬火介质及淬火方式对GCr15钢力学性能、硬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盐浴淬火比油浴淬火,其抗拉强度提高3.31%,冲击韧性降低1.16%、硬度降低0.89%,显微组织更细小。盐浴淬火与油浴淬火GCr15钢材料总体性能相当,采用盐浴淬火工艺可有效替代油浴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0Mn2SiVB贝氏体钢经940℃完全奥氏体化后,再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盐浴等温淬火,通过调整贝氏体的相对含量来控制材料热处理后的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0Mn2SiVB在420℃等温淬火时,能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油、HX-2000以及不同浓度PAG对51CrV4钢进行淬火冷却,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拉伸实验和洛氏硬度计等研究了不同淬火冷速对51CrV4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淬火冷速对马氏体板条有明显细化效果,51CrV4钢的强塑积随着淬火冷速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使用13%PAG淬火及400℃回火保温100 min后,51CrV4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317.26和1560.89 MP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0.50%和55.38%,硬度为47.4 HRC,强塑积达到16.39 GPa%。  相似文献   

11.
轧辊(图1)是某厂生产的轧尖机的关键部件,设计选用材料为9SiCr,技术要求为:辊身硬度61~63HRC,轴颈硬度38~46HRC。根据轧辊服役条件和力学性能要求,其热处理采用调质后进行工频表面淬火的工艺较佳,但受工厂生产条件的限制,结合具体情况,轧辊原最终热处理是在“粗加工→调质处理→半精加工”后整体加热淬火,再对轴颈进行局部高温回火。用该工艺生产的轧辊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在其轴颈根部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9SiCr钢制零件经真空热处理和电炉热处理后,分别对其表面质量、变形量、金相组织、冲击韧度、断口形貌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SiCr钢制零件在真空热处理后零件表面无氧化、脱碳现象;零件变形量更小、硬度更高;耐磨性能、冲击韧度明显提高.真空热处理后随炉试样的回火马氏体更细小,碳化物颗粒分布也更均匀.从断口形貌可看出真空热处理后随炉试样的韧窝更多,零件的冲击韧度明显更好.  相似文献   

13.
14.
把脉冲电场和稳衡磁场引入9SiCr模具钢球化退火和等温淬火处理,使球化退火加热温度由850-870℃降到790℃,处理时间由3-6h缩短到2h,得到了理想的球化组织,在等温淬火中引入脉冲电场和交变磁场,处理后得到M+30%B F组织,获得高强,高韧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汪振华  尹志新  刘志科  尹秉升 《铸造》2006,55(4):397-400
研究了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860℃保温2h,然后在300℃保温1.5h的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在此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可获得帆氏体基体的高性能灰铸铁。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6,(6):1120-1122
对9SiCr钢试件进行了热处理,对比分析了试件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硬度及韧性等特征,以湿砂为磨料进行了磨料磨损试验,通过磨损失重、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9SiCr钢热处理前后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9SiCr钢经热处理后,其组织形态由合金渗碳体为主变为以马氏体和下贝氏体为主,硬度及韧性显著加强,以磨损失重为指标的耐磨性提高了20.6%,磨损表面磨沟、凹坑、剥落等磨损特征减弱。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汽车轻量化原则,应用超快冷和一步法配分工艺可得到高强塑积的热轧Q&P钢,借助OM、SEM、TEM、XRD和室温拉伸等实验手段,研究配分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配分温度的增加,组织中的马氏体板条束细化,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减小,伸长率和强塑积增加,屈强比减小,n值增加。400℃配分的试验钢,残余奥氏体含量最多为12.7%,其抗拉强度为1012 MPa,伸长率为23.5%,屈强比最低为0.62,n值最高为0.15,强塑积最高为23.78 GPa·%,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一种热处理新工艺在9SiCr模具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SiCr钢是在T9A钢炼制的基础上加入Si、Cr等元素形成,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淬透性、淬硬性以及回火稳定性,同时热处理时变形小,广泛应用于工具与量具的制造.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一种热处理新工艺用于9SiCr模具钢,通过对其奥氏体化、等温油淬、预回火、深冷处理以及再回火等工序步骤,克服碳素刃具钢淬透性低、红硬性差以及耐磨性不足的缺点,提高了模具硬度值与耐磨性能,为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热处理对9Cr低活化马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组织、拉伸断口和冲击断口;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9Cr低活化马氏体钢的晶粒尺寸从950℃的6.28μm增加到1200℃的66.5μm.两种热处理工艺(950℃×30min水冷+780℃×90min空冷和1050℃×30min水冷+780℃×90min空冷)处理后的9Cr低活化马氏体钢显微组织为全马氏体.二种工艺处理后拉伸力学性能相近,但冲击性能差别明显.二者的韧脆转变温度分别为-72℃和-62℃.选择950℃×30min水冷+780℃×90min空冷的热处理工艺能够提高9Cr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20.
全面地试验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45Crl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此钢种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