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8)
主体性教育的诸多思想可以应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中。本文拟从主体性教育入手,研究其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与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启示,探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教育新方法与措施,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执行,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分析"卓越计划"对数控技术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为此而进行的数控技术课程改革,可为推进我校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提供有益经验。我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难以实现"卓越计划"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实行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方案,明确教改方案的思路、实现步骤、目标及内容。教学实践证明,该教改方案可以较好地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对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训练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实践教学及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及现代工程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7)
本文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完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研究,为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针对北京市材料行业的特点,结合北京工业大学无机材料专业依托北京建材行业发展的特色,面向区域与行业交叉的人才需求及就业取向,以产学研结合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因材施教,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无机材料试点培养要求,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无机材料梯度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满足"无机材料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高等农业院校水利土建类专业结构力学课程中表现出的解题方法多、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补考率高等问题,结合当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农业院校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卓越工程师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下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国际大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使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文章深入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情况,并总结了阶段性成果。此研究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工科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学校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学习态度不佳,是很多高校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使得很多土木工程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本文结合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指导进行的教学改革经验,扼要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涵和要求、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并讨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按照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标准,坚持武汉大学"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在2010级本科生中选拔30人作为试点,进行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设置了相应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学习环节,以及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环节,以此来保障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要求,激发其创新激情,培养专业兴趣和职业精神。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学院每年选拔2个班作为"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范围涵盖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三个方向,正稳步推进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立足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以及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可以从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践基地的建设、课外实践活动的创新、评价机制的改革等方面对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