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核桃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为酚酸和单宁类,以及少量的黄酮类,是核桃果实重要的化学组成成分。在生产中,核桃多酚往往随加工副产物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核桃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果实不同部位多酚的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本文从核桃果实多酚的种类、含量、生物活性及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核桃多酚的产业化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艺青 《食品工业》2020,(10):241-244
多酚是余甘子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剂等生物活性。通过对余甘子多酚化学组分及主要生物活性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余甘子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加大余甘子多酚的研究开发力度,促进余甘子多酚产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缪福俊 《中国油脂》2021,46(1):48-51
核桃富含多酚类物质,尤其是在核桃加工副产物中,如青皮、壳、内种皮、分心木等,然而这些副产物常被当作废弃物来处理,附加值低。综述了核桃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健脑、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以期为核桃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核桃经压榨制油后的副产物饼粕,常用于饲料或丢弃,附加值极低。核桃饼粕富含高达50%的蛋白质,可进行深加工利用。为了促进核桃饼粕的综合利用,综述了核桃多肽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活性。以核桃饼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核桃蛋白,再进一步用蛋白酶酶解获得核桃多肽。核桃多肽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健脑、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海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藻类体内的具有多元酚结构的次生代谢物,分子量分布范围复杂,是间苯三酚衍生物.由于我国海藻资源丰富,近年来,从海藻中提取的活性物质-海藻多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对海藻多酚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海藻多酚结构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开发海洋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6.
海藻多酚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海藻产生的多酚含量和生物活性不仅取决于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还取决于提取方法和操作步骤。对海藻中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海藻多酚在食品、药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多酚是从玉米生产或加工的副产品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在功能食品、保健品以及医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总结概述了玉米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指出存在问题,展望其研究方向,为玉米多酚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核桃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核桃榨油后的核桃粕中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其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提取核桃粕中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具有潜在的食品开发价值,同时核桃肽在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改善记忆等方面生物活性较强,是功能性产品的良好原料。有效利用核桃粕蛋白,研发高活性蛋白肽对实现核桃粕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对核桃肽制备技术及功能活性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梳理、总结前人对核桃肽的制备、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旨在为核桃粕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及核桃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与植物多酚是食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相互作用被广泛研究,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合理设计功能性食品和提高多酚、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植物多酚与蛋白质的关系出发,阐述影响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因素;同时重点总结近几年多酚-蛋白质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消化性、致敏性和抑菌性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医...  相似文献   

10.
核桃多酚主要含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它们不仅能通过干扰酪氨酸酶活性而影响黑色素合成及黄褐斑的形成,也有很好的抗紫外线、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效,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天然护肤因子。本文就核桃多酚对酪氨酸酶的作用作一综述,为综合利用核桃资源开发天然植物祛斑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核桃为研究对象,将核桃碱提蛋白和酸提蛋白经溶剂作用后超滤,通过破坏核桃多酚-蛋白复合体间的作用力得到不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期探究核桃酚类物质与核桃蛋白化学键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pH3.5和pH11条件下,游离态多酚含量分别为6.46、6.27 mg/g,占总酚含量的25.15%、29.77%,非共价结合态多酚含量分别为11.31、7.74 mg/g,占总酚含量的44.02%、36.75%,共价结合态含量7.92、7.05 mg/g,占总酚含量的30.83%、33.48%。由此可知,非共价结合为核桃多酚与核桃蛋白质的主要结合方式。在pH3.5和pH11条件下,游离态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34%、43.68%,Fe2+螯合率分别为71.88%、49.96%,还原力吸光度值分别为1.157、0.857,脂质抗过氧化能力分别为47.71%、32.69%。在5种不同结合态多酚中,游离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结合态多酚(p<0.05)。  相似文献   

12.
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营养与保健价值极高.近年来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备受关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有关核桃仁多糖的研究极少.核桃各组织部位都含多糖,为更好地开发核桃多糖营养健康作用,特别是核桃粕多糖提取利用,对近年来国内外核桃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测定、分子结构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与分析,获得了...  相似文献   

13.
陆秋  陈朝银  赵声兰 《食品科学》2014,35(19):328-332
核桃含有没食子酸、咖啡酸、槲皮素等丰富的多酚。这些多酚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香草酸、绿原酸、没食子酸、槲皮素、芦丁等许多组分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2%~70%,有的还具有协同作用。多酚的羟基化有利于提高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甲基化、甲氧基化会降低其抑制活性,糖基化降低抑制活性的效果则取决于糖基的共轭位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14.
核桃粕、核桃仁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比较核桃粕、核桃粕蛋白提取物、核桃仁、去皮核桃仁、脱脂核桃仁和脱脂去皮核桃仁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样品酶解物还原力大小顺序为:核桃仁〉核桃粕蛋白提取物〉核桃粕﹥脱脂核桃仁〉去皮核桃仁〉脱脂去皮核桃仁。当底物浓度为10 mg/mL时,核桃仁直接酶解物的还原力达到谷胱甘肽的79.74%。ORAC值大小顺序为:核桃仁〉脱脂核桃仁〉核桃粕蛋白提取物〉核桃粕〉去皮核桃仁〉脱脂去皮核桃仁。核桃仁直接酶解物的ORAC值最大,为1560.75 μmol Trolox equivalent/g Peptide,与等质量的谷胱甘肽的ORAC值相当。各样品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均有保护效果,其中核桃仁直接酶解物的保护效果最好,当底物浓度为0.10 mg/mL、0.25 mg/mL和0.50 mg/mL时,均比其它样品的细胞存活率高,分别为72.64%、90.43%和84.98%;当底物浓度为1.00 mg/mL时,脱脂核桃仁酶解物的保护效果最好,细胞存活率为85.11%。  相似文献   

15.
核桃分心木粗提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核桃分心木的四种粗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监测发现,核桃分心木的四种提取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都有抑菌活性。其中乙醇提取液和水后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力较强,最低抑菌浓度(MIC)也较低,其抑菌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这为核桃分心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核桃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主要综述了核桃蛋白的抗氧化、抑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核桃具有改善学习记忆、保护神经细胞、调节胆碱能功能障碍和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是传统的健脑食品。已知主要功能成分为鞣花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褪黑素、维生素E、丁香酸、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香豆酸等,主要靶点为前列腺素合成酶。已有核桃改善记忆的发明专利300多件,其中授权40多件,保健食品批文16个,但其功能成分的标识还限于亚油酸、亚麻酸和蛋白质,对其它记忆功能成分及含量的认可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的生理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茶多酚的生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讨论,概述了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茶多酚改性研究的途径,以便解决其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蓝莓叶多酚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包括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等成分,其结构多样,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蓝莓,又称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常绿或落叶灌木。蓝莓叶全绿或有锯齿,可以药食两用。近年来,蓝莓叶因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而倍受关注,蓝莓叶多酚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逐渐成为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蓝莓叶多酚的提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多酚总量的测定方法、组成分析与结构鉴定、生物活性,开发利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蓝莓叶多酚是值得研究与开发的天然植物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