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梅  普阮  吴丽君  蒋薇  唐石云 《食品与机械》2023,39(4):151-155,231
目的:开发利用菊苣提取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菊苣提取物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挥发性成分含量/感官阈值即香气活力值分析其中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样品中共检测到78个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顺序为丙二醇>5-羟甲基糠醛>乙酸>1,2-丙二醇-二甲酸酯>甲酸>1,2-丙烷二醇-2-乙酸酯;分析了24种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香气活力值>1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顺序为乙酸>异丁酸甲酯>肉桂酸乙酯>甲酸>甲基环戊烯醇酮>2,4-二叔丁基苯酚>5-甲基糠醛>丙二醇。结论:菊苣提取物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丙二醇、5-羟甲基糠醛、乙酸、1,2-丙二醇-二甲酸酯、甲酸、1,2-丙烷二醇-2-乙酸酯,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乙酸、异丁酸甲酯、肉桂酸乙酯、甲酸、甲基环戊烯醇酮、2,4-二叔丁基苯酚、5-甲基糠醛、丙二醇。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法对菊苣根长孢诺德酵母菌(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发酵提取物(A)和菊苣根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发酵提取物(B)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 含量。结果表明,A和B中共分析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A中40种,B中31种,二者相同成分27种。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和B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棕榈酸、糠醛、3-甲基戊酸、2-乙酰基呋喃等。 B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少,但主要致香成分含量高,且对烟草吸味起 副作用的成分含量更小。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菊苣根发酵提取物添加到卷烟中,具有掩盖杂气,纯净余味的作用,并使卷烟香气 丰富饱满,烤甜香明显,烟气柔和透发,总体表现B优于A,添加比例以0.05%最佳。  相似文献   

3.
茅台酒属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代表。XO白兰地是国外最重要的蒸馏酒之一,两者都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采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方法对两者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检出茅台酒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50种,含量较高的为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乙缩醛、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乳酸乙酯、糠醛、3-甲基丁醇、3-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醛、丙醇、2-甲基丙酸乙酯、2-甲基丁醇、3-甲基丙醇、庚酸乙酯等。XO代表性香气成分43种,含量较高的为3-甲基丁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3-甲基-1-丁酸乙酯等。结果表明,两者的香气组成有显著差别,茅台酒中的低沸点香气成分较多,而XO中的高沸点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4.
应用GC-O技术分析牛栏山二锅头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徐岩  范文来  魏金旺 《酿酒科技》2011,(2):74-76,79
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牛栏山二锅头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进行闻香分析GC-O和GC-MS分离鉴定。一次性检出9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对牛栏山二锅头白酒整体香气贡献大的香气成分有25种:3-甲基丁醇、丁酸、3-甲基丁酸、二甲基三硫、香草醛、苯乙醛、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苯乙酸、2-乙酰基-5-甲基呋喃、三甲基吡嗪、辛酸乙酯、乙酸-2-甲基丙酯、戊酸乙酯、2-羟基己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辛酸、2-甲基丙酸、戊酸、2-甲基丙醇、庚醇、4-乙基愈创木酚、乙酸苯乙酯、苯丙酸和四甲基吡嗪。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茅台酱香型酒糟的香气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分离和鉴定,鉴定出32种成分,其中糠醛、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5-甲基-2-糠醛、苯乙醇、吡咯-2-甲醛、苯甲醛、苯乙醛、2-乙酰呋喃、糠醇、2,3,5,6-四甲基吡嗪、9-十五碳烯酸乙酯、2-羟基-3-苯基丙酸乙酯、硬脂酸乙酯、3-乙酰基吡咯、植烷等是构成茅台酱香型酒糟香气的主要成分,占香气成分的93.9%。  相似文献   

6.
Maillard模式反应牛肉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两种预处理方法,GC-MS分析Maillard模式反应牛肉香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分离鉴定出8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甲基-3-呋喃硫醇、四氢-2-甲基-3(2H)-呋喃酮、双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3-甲基-2-乙酰基噻吩等为特征型牛肉香味化合物。两种提取方法互为补充,较为全面的反映了牛肉香精的风味轮廓组成。  相似文献   

7.
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世界6大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对香气贡献的研究现状和进展。6大蒸馏酒所含的挥发性物质各具特色,特征香气成分也各不相同。如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2-甲基-1-丙醇等在多数中国白酒中有香气贡献;乙酸异戊酯、苯乙醇、乙酸2-苯乙酯、异丁酸乙酯等在多数国外蒸馏酒中有香气贡献。对蒸馏酒中香气贡献的研究主要采用气相色谱-嗅闻仪结合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香气活性值、香气重组实验和缺失实验等,确定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辣椒骨挥发性成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桂西苗族和汉族农家自制辣椒骨香气组分。采用GC-MS分析6个辣椒骨样品,共检测出19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酯、醇、烯炔、醛酮、酸、苯环、烷烃、呋喃、含氮化合物,其中酯、醇、烯烃三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达85%以上,是主要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4种,分别为: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反油酸乙酯、月桂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醇、3-甲基-1-丁醇、芳樟醇、苯乙醇、己酸、3,7-二甲基-1,3,6-辛三烯和1-柠檬烯。不同辣椒骨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DE/GC-MS)对菊苣根短小芽孢杆菌发酵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空白菊苣根中有37种成分,发酵后的菊苣根中有30种成分。空白菊苣根和发酵后的菊苣根中有18种相同成分。菊苣根在发酵过程中新产生12种主要致香成分,有16种致香成分含量增加,同时有多种具有刺激气味的成分转化为其他成分,这是发酵菊苣根香气独特而浓郁的主要原因。卷烟加香试验表明,两种菊苣根提取物添加到卷烟中后抽吸品质均有所改善,烟气饱满度、厚实度均增加,香气透发飘逸感增强,且花香和焦甜香香韵感明显,总体表现发酵后的菊苣根提取物优于空白菊苣根,添加比例以0.05%最佳。  相似文献   

10.
周芷莘  镇达  刘港  刘飞  岳智  方尚玲  陈茂彬 《酿酒》2020,47(2):67-70
为掌握麻城木子店镇及附近乡镇地方特色老米酒的香气成分及特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当地11个不同企业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麻城老米酒挥发性成分以醇和酯类为主,仅含少量挥发酸、酮、醛和酚类成分,其中醇类共7种,以2-甲基丁醇、3-甲基丁醇和2-苯乙醇为主,检出频率高,含量高。酯类共有18种,以2-甲基丙酸2-甲基丁酯、辛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和十六酸乙酯的检出频率较高。有机酸类有5种,以乙酸和丙酸检出频率较高,但含量较低。另外,还检出了1种酮类、1种酚类和2种醛类物质。说明不同厂家的老米酒香气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高静压和热杀菌对桃汁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高静压和热杀菌处理后对桃汁香气成分的影响。未处理前桃汁的香气成分主要包括乙酸、3-甲基戊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苯甲醛等。高静压处理后酯类成分含量增加,其中乙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相对未处理条件下分别增加了516.67%和40.91%,苯甲醛和壬醛各增加了219.78%和130.55%,新增了3,4-二甲基-2-己酮等4种酮类物质以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酯类物质,醇类物质损失明显。热杀菌加剧了桃汁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乙酸丁酯含量下降,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酸、3-甲基戊醇、苯甲醇等物质未检出,而2-癸烯-1-醇(油醇气味)成分的增加,使热杀菌后桃汁风味变差。可见,高静压比热杀菌更能有效保持桃汁的风味。  相似文献   

12.
贾潇 《中国油脂》2020,45(7):35-41
对比了溶剂辅助蒸发萃取(SAF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3种坚果油(花生油、核桃油、巴旦木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效果,并通过芳香提取物稀释分析确定关键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采用HS-SPME可以从3种坚果油中分别分离并检出21、26和25种挥发性成分;采用SAFE可以分别分离并检出27、40和40种挥发性成分。根据香气稀释因子,花生油的关键风味成分包括苯甲醛、2-苯乙醛、2-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和2-戊基呋喃,核桃油的关键风味成分包括反,反-2,4-庚二烯醛、苯甲醛、癸酸、辛酸、壬酸、2-乙基-5-甲基吡嗪和2-戊基呋喃,巴旦木油的关键风味成分以壬醛、己酸、辛酸和4-烯丙基苯甲醚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老抽酱油在不同储存期的关键气味化合物及其风味特征的变化,采用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相结合提取并鉴定不同储存期老抽酱油中的挥发性气味化合物,并利用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鉴定关键气味化合物。结果表明:在老抽酱油样品中共检测到56种气味活性物质,其中FD因子>1024的化合物分别为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5-甲基-2(3H)-呋喃酮、2-乙酰基呋喃、2-乙酰基-5-甲基呋喃、1,4-丁内酯、5-甲基-2-呋喃甲醇、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愈创木酚、麦芽酚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 (HDMF),其中,2,6-二甲基吡嗪、5-甲基-2(3H)-呋喃酮、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麦芽酚和HDMF的香气活性值>1,对老抽酱油整体香气起主要贡献作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老抽酱油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烤香味和烟熏味的气味强度得分升高。该研究分析了老抽酱油的关键气味化合物以及在储存过程中气味特征变化,为老抽酱油相关风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霍山黄大茶中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对2种方法所得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有很大差异,SDE法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有74种,HS-SPME法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有76种,2种方法共同检出的组分有44种。糠醛、5-甲基呋喃醛、3-乙基-2,5-二甲基吡嗪、水杨酸甲酯等是构成霍山黄大茶香气的重要物质,2种方法测出的相对含量都在2%以上。2种方法特有香气化合物分别有30、32种,苯乙烯、苯乙醛、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亚麻酸等仅在SDE法中检出,HS-SPME法中特有苯甲醛、十四烷、香叶基丙酮等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15.
板栗及其膨化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生板栗粉、煮板栗和3种膨化板栗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物质,初步认定吡嗪类物质中的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呋喃类物质中的2-戊基呋喃、γ-丁内酯、2-糠醇、2,5-二氢-3,5-二甲基-2-呋喃酮和γ-辛内酯及芳香族类物质中的苯甲醛是板栗的特征风味物质。煮制可提升板栗的香气。膨化板栗片的膨化加工方式对其香气成分影响显著,挤压膨化板栗片的香气物质组成和煮板栗比较相似,微波膨化板栗片中易产生具有枯焦气息的2,4-二叔丁基苯酚,油炸膨化板栗片的挥发性成分最复杂,醛类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6.
HS-SPME-GC-O-MS分析红枣发酵酒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对红枣发酵酒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条件及GC-MS分离检测条件的系统研究,并采用气味活度值结合香气强度值评价了主要成分对总体香味的贡献。选定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参数为: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8.0 m L/20.0 m L样品瓶、加盐量0.40 g/m L、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40 min、平衡时间20 min、解吸时间5 min。选用Rtx-Wax色谱柱,经GC-O-MS联用对红枣发酵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108种组分,结构推断86种,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97.09%。其中,乙酸-3-甲基丁酯、3-甲基丁醇、己酸乙酯、2-己烯酸乙酯、庚酸乙酯、乙酸、辛醇、癸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戊酸、乙酸-2-苯乙酯、己酸、苯甲醇、苯丙酸乙酯、苯乙醇、辛酸、n-癸酸为红枣发酵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其结果为红枣发酵酒的质控及香味评价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桑肠杆菌(Enterobacter mori L4-3)发酵对咖啡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比分析咖啡发酵提取物及其对照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咖啡提取物鉴定出34种香气成分,其中新生成17种,包括异戊醛、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苯甲醇、香兰素等;己酸、2-糠醇、苯乙醇、亚油酸乙酯等成分的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8种大分子和刺激性成分如苯酚类、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含量降低或消失;咖啡提取物经微生物发酵后香气成分改变大,具有咖啡特征香气的同时带有浓郁坚果奶香等丰富香气,刺激性成分、苦涩感减少,香气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香菇柄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色谱技术分析在不同加水量(20%、50%)条件下经双螺杆挤压膨化处理香菇柄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共检测并定性了醇、酯、醛、酮、呋喃类、含硫化合物6大类共35种挥发性物质。香菇柄在120℃加20%水的条件下经双螺杆挤压处理后,主要特征风味成分含硫化合物二甲基二硫醚相对百分含量从2.67%增加至3.62%。增加含水量至50%进行双螺挤压,二甲基二硫醚含量进一步增至6.66%;但对于1-辛烯-3-醇影响不显著。利用ROAV及主成分得分分析确定了1-辛烯-3-醇、芳樟醇、正己酸乙酯、丙酸乙酯、正辛醛、3-甲基丁醛、庚醛-M、异丁醛、丁醛、2-正戊基呋喃、二甲基二硫共11种物质为主要香味贡献成分,且感官评价与主成分得分分析显示在120℃加水20%条件下进行双螺杆挤压得分更高,可以增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释放,改善风味。  相似文献   

1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并分析了野生蓝莓果汁及其果酒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酸(1种)、酯(21种)、醇(7种)、醛酮(11种)、酚(4种)、烷烃(15种)、其他物质(10种)。其中蓝莓果酒中检出45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86.09%;蓝莓果汁中检出挥发性成分为28种,相对含量为83.24%,其中4种为共有的挥发性成分。野生蓝莓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包括9-十六碳烯酸乙酯(13.09%),正己酸乙酯(10.41%),肉豆蔻醛(13.01%)。蓝莓果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36.49%)、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1.39%)、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3.66%)是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物质是蓝莓果酒和蓝莓果汁形成独特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组分共同作用丰富其香气种类,赋予其宜人的香味。  相似文献   

20.
HS-SPME-GC-MS/O联用分析酱油中的香气活性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MS/O)联用,研究酱油的香气组成。GC-MS共分离鉴定出酱油中挥发性化合物109种,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75.82%,其次是醛类、酯类、酸类和呋喃(酮)类等。采用GC-MS/O鉴定出39种为香气活性物质,其中,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甲基丙醛,3-甲硫基丙醛,乙醇,4-羟基-2-乙基-5-甲基-3(2H)-呋喃酮(HEMF),苯乙醛,1-辛烯-3-醇,2-甲基丙酸乙酯,2-甲基丁醇,3-甲基丁醇,二甲基三硫,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乙酸和愈创木酚是OAV值大于20且香气强度评分大于2的关键香气活性物质,它们为酱油整体香味贡献麦芽香,烤土豆香味,醇香,焦糖香,花香味,蘑菇香味,果香味,洋葱味,烟熏味等,综合组成了酱油独特的发酵豆制品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