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6)
为寻找一种既安全可靠,又能增加水体溶氧、杀灭水体病原菌并改善水体环境的抑藻试剂,用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检测在10、20、30℃条件下,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15%)在池塘水和蒸馏水中的放氧效果。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放氧越快,但温度越高氧气的饱和量越低,气体外溢,故测出的溶解氧浓度数值较低;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过氧乙酸和3种常用杀菌剂对6种常见水产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沃氏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抑菌效果依次为恩诺沙星>过氧乙酸>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对暂养的黄丝藻藻华进行毒杀,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入高浓度过氧乙酸的试验组水体开始混浊,藻丝体开始断裂,叶绿素a含量减少;各时段下,过氧乙酸浓度组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黄丝藻藻丝体受到了过氧乙酸的破坏,开始解体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池塘中使用过氧乙酸,增氧、抑菌、抑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5)
为寻找一种环保、高效、安全的抑藻产品,并保证用药安全,利用过氧乙酸(PAA)和异噻唑啉酮(Isothiazolone)配伍对黄丝藻Tribonema sp.进行了藻华抑制效果的研究,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配伍用药对池塘中南美白对虾仔虾(0.043 5 g±0.000 8 g)和幼虾(2.576 8 g±0.024 0 g)的毒性。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抑藻效果,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质量浓度比为1.00 mg/L∶0.60 mg/L(配比5∶3)时除藻效果最优,96 h时对黄丝藻的抑制率可达97.40%,协同指数为0.14,对黄丝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效果,可使丙二醛(MDA)大量积累;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和幼虾的安全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21 mg/L∶0.12 mg/L和1.17 mg/L∶0.70 mg/L。研究表明,过氧乙酸与异噻唑啉酮配伍对池塘中的黄丝藻藻华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在仔虾养殖阶段要谨慎使用,避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
为寻找一种环保、高效、安全的抑藻产品,并保证用药安全,利用过氧乙酸(PAA)和异噻唑啉酮(Isothiazolone)配伍对黄丝藻Tribonema sp.进行了藻华抑制效果的研究,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配伍用药对池塘中南美白对虾仔虾(0.043 5 g±0.000 8 g)和幼虾(2.576 8 g±0.024 0 g)的毒性。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抑藻效果,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质量浓度比为1.00 mg/L∶0.60 mg/L(配比5∶3)时除藻效果最优,96 h时对黄丝藻的抑制率可达97.40%,协同指数为0.14,对黄丝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效果,可使丙二醛(MDA)大量积累;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和幼虾的安全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21 mg/L∶0.12 mg/L和1.17 mg/L∶0.70 mg/L。研究表明,过氧乙酸与异噻唑啉酮配伍对池塘中的黄丝藻藻华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在仔虾养殖阶段要谨慎使用,避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3)
为研究氨基酸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设定藻的初始密度为2×106 cells/mL,以6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为唯一氮源,分析在实验室模拟自然水体不同氨基酸浓度(12、25、50、75、100μmol/L)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数量、叶绿素a含量及相关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ET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氮对照组的藻细胞数量、叶绿素a含量及相关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低于各氨基酸试验组(P<0.05);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升高,6种氨基酸均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相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提高,且多种氨基酸在浓度为100μmol/L时达到最高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除谷氨酸试验组各项指标波动明显外,其余各氨基酸试验组的藻细胞数量、叶绿素a含量及相关叶绿素荧光参数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结果基本符合藻细胞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的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提高均表现出有利特征,且氨基酸的作用程度依次为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自然水体中氨基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机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正>微孔增氧技术其原理是由室内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通过充气式增氧技术发展而来,于本世纪开始在池塘养殖中试验应用,是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和改善水体溶解氧含量,从而提高池塘的养殖产量、养殖产品规格、成活率以及产品质量,有利于推进渔业生态、健康、优质、安全养殖,减少药物使用,实现较高的养殖效益和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1养殖水体引起低氧综合症的原因1.1多云天气。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产生。若  相似文献   

6.
东莞燕岭湿地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检测东莞燕岭湿地景观水体中叶绿素a、TN、TP、COD、BOD_5等水质指标,并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景观水系统不同检测断面的叶绿素a含量差别较大(0.1~32.5 mg/m~3),叶绿素a含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且呈现季节性暴发的特点;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在90%以上。叶绿素a与TP、TN、COD、BOD_5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氮和磷促进藻类生长的同时,藻类的增殖将有助于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同时会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建议在提高高位水池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同时,在景观河流中补充食藻生物孵化器,通过生物除藻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选取4种除藻剂(硫酸铜、蓝裸甲藻灭、三灭威、浓戊二醛)应用于A、B两个景观水体,对水体中藻类数量及叶绿素a值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除藻剂在不同的投加量情况下,短期内均会使水体内部分藻类细胞群分解,单体细胞分散;另外,还会导致部分单体细胞的细胞壁破裂而释放出叶绿素a,当硫酸铜和三灭威的投加量在安全用量范围内时,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分别可增至原水的2.36和2.23倍。同时发现,除藻剂投加量与除藻效果并不成正比,不同除藻剂的除藻效果不同,若投加不当,很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导致藻类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果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7mA/cm2时藻细胞出现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的现象,抑藻效果较好;当电解时间为20min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再增大电解时间,对抑藻效果无明显促进作用,初始pH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抑藻效果与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g/L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无氯离子时,藻细胞在4d后出现继续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288-295
以不同浓度的蛭弧菌 (Bdellovibriobacteriovorus) (简称Bd)Bd - 9- 2 592 2投放水族箱中 ,对鲤用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ila) (简称SC)SC- 96- 2 4试验 ,并观察蛭弧菌与病原菌、水质状况及鱼类发病情况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蛭弧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裂解和净化作用 ,对水中氨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并且对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所致暴发性出血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0)
目的 :探讨金银花叶总黄酮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及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总黄酮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金银花叶总黄酮提取物对6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金银花叶总黄酮最敏感,抑菌圈直径>15mm,MIC≥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菌株和耐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对金银花叶总黄酮的敏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金银花叶总黄酮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