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国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很短,培养模式还很不成熟。文章从实践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双导师模式、专业实践过程管理机制及考核指标体系、学位论文管理等全过程,创新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应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2)
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一些高校倾向将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割裂开来,导致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合理。聚焦经贸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认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均是经贸类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两类硕士研究生在每项能力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同时承担两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单位必须考虑到共同追求和差异特征,进而从共享课程、师资培训、学位论文等方面入手设计更高效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借鉴PDCA模型赋予其动态可持续改进特征,实现经贸类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的协同提升,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121-123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增长对大量应用型IT人才需求。文章介绍了为培养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实践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培养模式、加强学位论文评审。最终实现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IT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培养有特色、高质量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以重庆大学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分析了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确定了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形成了以知识、能力、素养为核心要素的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改革实践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文章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学校在总结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视觉传达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念,围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从资源平台环境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学位论文限定"实际应用"研究、实践基地建设、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实行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实践能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落实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没有显著培养区分、导师职业性素养缺失、重学术性培养轻实践性培养、缺乏有效评价体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职业性与学术性统一的原则,通过培养管理实践,搭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生联合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提供平台;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打造高水平、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导师团队,为研究生的职业性培养提供基本条件;拓展学生专业实践训练平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构建职业性与学术性统一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性教育落到实处,以期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培养,进而推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结合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现状,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三个维度研究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创新能力外在条件的权重最大,教学因素与导师能力是重要因素;经费投入与培养管理过程质量正向相关;专业实践环境条件与创新目标达成度正向相关;激励政策对科研辅助条件有直接正向影响;成绩考核体系和心里驱动是创新动机的重要要素。提出加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费投入,多元化筹集人才培养经费;健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培养制度体系,科学设置专业实践项目,积极培育良好的实践环境;建立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与考核政策,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与监督管理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7)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定向性和专业应用性要求其培养过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在中小学校普遍看重学生分数、难以接受研究生半年实习的背景下,必须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符合教育硕士专业能力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伦理的理想选择。实施这种模式,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硕士专业能力实训中心,造就双师型的导师队伍,并通过教育行政手段和高校自身努力形成教育硕士协同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1):71-74
目的: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训框架,为其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领域的28位护理专家进行函询,调查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的意见,确定框架结构及内容。结果:通过两轮函询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最终初步形成了包含"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27项操作的操作技能体系框架。结论:应用德尔菲法从护理临床角度初步编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体系框架,为规范化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为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课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